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诊断指标。方法 :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 ,bcr/abl融合基因分析用RT -nest-PCR法。结果 :10 2例病例中 ,91例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 ,Ph-、bcr/abl+6例 ,Ph-、bcr/abl-5例。结论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Ph染色体是CML的标记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并与bcr基因5’端相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bcr/abl融合基因在CML诊断及微量残留病(MRD)监测等方面的意义,我们应用筑巢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0例CML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bcr/abl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12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bcr/ab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112例CML患者bcr/ab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8.39%(99/112),表达值范围(3.2~7.8)×107copies/L;67例CML患者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分析结果中,51例为Ph(+)/bcr(+),5例为Ph(-)/bcr(+),9例Ph(+)/bcr(-),2例Ph(-)/bcr(-);17例CML患者α干扰素(INFα)治疗前bcr/abl基因表达均值为(2.60±0.9)×107copies/L,INFα治疗后为(1.82±0.57)×107copies/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r/abl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染色体t(9,22),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能激活酪氨酸激酶,抑制CML细胞凋亡。因而bcr/abl融合基因作为CML的标记基因,已用于CML的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1MF)与CML同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后骨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显带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服用格列卫前后骨髓标本中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用药后9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7例分别在用药3~24个月后染色体检查为Ph染色体阴性,1例用药1个月后其Ph染色体仍为阳性,后失访;1例用药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30%;1例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6个月后其Ph染色体阳性率为70%;1例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1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60%。服用格列卫的CML病人Ph染色体转阴后仍能检测到bcr/abl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77、5.13,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格列卫能有效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并且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染色体分析与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CML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进行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并对其中的9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检出Ph染色体及表达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之间19cr/abl表达水平差异很大。常规药物治疗后稳定于慢性期的4例患者,bcr/bal表达水平轻度上升或下降,未发现新的染色体异常;进入急变期的3例患者bcr/abl表达平均上升了9.06倍,均出现新的附加染色体异常;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bcr/abl表达水平随临床治疗而发生变化;bcr/abl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遗传学结果不同的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预后也不一样。结论染色体分析结合bcr/abl基因定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CML患者的生物学特性,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对CML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具有ins(22;9)t(9;13)的Ph(-)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经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9号、22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LSI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为45,XX,der(9)t(9;13)(q34;q10),-13[20],abl基因插入到der(22)形成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是t(9;22)的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可用分子学方法检测,但全染色体涂染及常规的染色体显带分析容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t(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标志。Ph染色体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编码具有较强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BCR/ABL,通过改变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来影响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增殖失控或凋亡受阻,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1]。CML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急性变是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的M 及 μ 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对RT 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 ,其中 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 CP特征 ,RT 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 及 μ 型扩增带 ,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 ,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 及 μ bcr/abl之间及小于M 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 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 ,例 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 18外显子 (e18)内部 ,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 2 (a2 )处 ,它们之间插入了 4 0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 1b序列 ,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 int 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 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 bcr/abl(b2a2 )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 2 (a2 ) ,为e13a3(b2a3)型。结论 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T PCR扩增带。  相似文献   

10.
石卫武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4):360-360,33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l/abl融合基因,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调控系统发生紊乱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在95%以上的C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Ph染色体。因此。在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Ph染色体分析和bcl/abl融合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明确CML患者中Ph染色体与bcl/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染色体t(9,22),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能激活酪氨酸激酶,抑制CML细胞凋亡.因而bcr/abl融合基因作为CML的标记基因,已用于CML的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1MF)与CML同属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具有重叠的临床特征,但自然病程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有必要在各疾病间进行鉴别.我们对CMPD患者进行了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格列卫毒副反应的观察及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格列卫(STI5 71)是近年来研究的基因靶向治疗药物。2 0 0 2年5月通过FDA批准用于临床。其治疗慢性髓系CML白血病的机制是通过阻断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过程,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蛋白的生成,抑制细胞生物信号的传导,促进细胞凋亡[1] 。我科用STI5 71联合小剂量HA治疗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白血病患者2 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伴有多种程度不一的毒副反应。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组病例实施了中医辨证施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7例白血病符合FAB诊断标准,全部表现Ph染色体和bcr/abl融…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为一组克隆性疾病。BCR~+的患者具有典型实验室与临床特征,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少数BCR~-者,存在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大于1.0×10~9/L,被划分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尚有少部分BCR~-者,不论其单核细胞绝对或相对升高,患者具有不同于CMML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生存期明显短于CMML患者,部分学者认为是非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CML)。最近FAB协作组对51例CML分析后提出,CGL、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11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l/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2例CGL患者作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22例CGL患者中2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5.5%。结论:筑巢式K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OL患者A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7.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GL患者A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8.
许力  林金盈  莫文健 《临床荟萃》2012,27(9):793-794,F000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90%以上的CML可检测到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是其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属于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变异Ph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比较双色单融合(DC-SF)与双色双融合(DCDF)bcr/abl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变异易位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我院42例CML变异Ph易位患者,其中9例进行DC-SF-FISH和1l例进行DC-DF-FISH研究。结果表明:在642例Ph阳性CML中变异易位42例(6.5%),简单变异易位42.9%(18/42),复杂变异易位54.8%(23/42),遮蔽的或隐匿的Ph易位1例。除4,6号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被累及。4种类型变异易位分别出现于至少2个病例中。变异易位伴附加异常15例(35.7%)。FISH检测bcr/abl阳性19例(95%),阴性1例。DC-DF-FISH显示除1例患者部分细胞(8.8%)能检测到abl/bcr融合信号外,其他患者皆缺乏该融合信号。但在易位后的9号和参与变异易位的另外染色体上分别可以见到abl和bcr基因信号。DC-SF-FISH不能观察到信号的变异特征。结论:CML变异Ph易位广泛累及除9,22外其他染色体。部分类型属重现性异常;FISH检测能给予精确的分子诊断.而DC-DF-FISH可提供直观的、准确的分子变异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Real Time PCR实时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诊断及预后评价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eal Time PCR反应技术检测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20例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骨髓原始、外周血原始与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有显著相关性,初诊慢性粒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普遍明显增高,经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复发或加速期患者可提前2-4个月左右早期发现,格列卫或移植治疗后,多数bcr/abl融合基因可转阴性。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重要价值,同样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和预后观察的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