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伶 《党史博览》2009,(4):36-38
在西安南郊的杨虎城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位烈士:杨虎城及其夫人谢葆真、19岁的儿子杨拯中、6岁的女儿杨拯贵,副官张醒民、阎继明,以及9岁烈士宋振中及其父母宋绮云、徐林侠。这个宋振中(小名森森),就是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小小稚童,为什么与杨虎城同葬一陵?也许有人会说,“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的秘书,他们同赴国难后,两家人也就埋葬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人尽皆知,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狱秘密杀害。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3.
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机关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拥抱曙光、兴奋不已。然而,此时敌人却开始了最后的疯狂。面对敌人即将举起的屠刀,在狱中关押了近10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认为,  相似文献   

4.
红色5月,“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展在河南省科技馆开幕了。透过历史的烟云,“小萝卜头”的形象及英雄事迹,再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此时,因患眼病住进河南省武警医院的郑州市供销社离休干部宋振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家庭秘闻。原来,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就是宋振华老人的胞弟来振中。“小萝卜头”宋振中共有兄弟妹妹7人,姐姐振平、振西是孪生姐妹,男孩子中宋振华最大。在战争岁月中,宋家兄弟姐妹萍踪浪迹,零落分散,很少有机会团聚。父亲来元培,字统云,19O4年出…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8日-12日,由原中共中央南方局老同志子女组成的“红岩儿女红岩行”寻访团在重厌敌地重游,缅怀先辈。寻访团成员中,包括周恩来、董必武、博古、何凯丰、钱之光、荣高棠、熊瑾玎、乔冠华、重小鹏等原南方局领导人和老同志的子女、亲属,共70余人。重庆既是先辈们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出生或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因此对重庆抱有难以割舍的感情。而今他们大多已六七十岁,再一次故地重游,不一样的哥与人,却延续了父辈们同样厚重而绵长的红岩情……  相似文献   

6.
一个头大身细、骨瘦如柴的孩子坐在地上,右手托起一只小蝴蝶——今天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会亲切地叫出他的名字。他就是《红岩》小说中的那个“小萝卜头”宋振中。“4月5日我们去看了他。”宋振西指着照片说。上海百官街虹口区少年宫边的昆山花园一角,我国革命史上年纪最小的一位烈士永远坐在那里,憧憬未来。老宋告诉记者,类似的塑像,这些年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西安和太原等八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0,(3):53-53
钱平广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分析说,“囚徒困境”理论中,两个嫌犯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接受调查。如果两个人都坦白交代罪行,那么两个人都将受到严厉惩罚;如果两个人都拒不交代——实际上是相互勾结——也将受到惩罚,不过惩罚可能较轻。但是,如果其中—个人坦白或者背叛(供出另外一个人的罪行),那么可能会得到最轻的处罚。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1996,(8)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前夜历史牢牢记住了这一天:1952年2月9日。地点是河北省公安厅临时看守处。刘青山、张子善分别被关押在两个小房间内。一个人走进来了,走进关押张子善的小平房。来人是省委某负责人,代表河北省委,代表临时法庭,代表正义之剑,代表广大党员...  相似文献   

9.
兔年三月,花红柳绿,万木吐翠。54岁的韩万育望着铁窗外的蓝天白云,想到自己将要度过漫长的囚徒岁月,禁不住潸然泪下,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一)1993年5月19日,这是个非常平常的日子。那天早上,身为渭南市移民办计财科副科长兼总会计...  相似文献   

10.
吴长生 《党建文汇》2006,(12):25-25
解放前夕,重庆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冉益智叛变,供出大批共产党员,连徐远举(小说《红岩》中特务处长徐鹏飞的原型)都听得瞠目结舌。他还“现身说法”劝说下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叛变,使江竹筠、李青林、雷震等数十名中共党员被捕。  相似文献   

11.
安忆 《前线》1999,(11)
从青年时代起,我就爱读大部头小说,当时有名的《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红旗谱》,还有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我的儿子》、《古丽雅的道路》等都是案头心爱之物,而“复读”就是从那时起积累形成的一种读书习惯。我并非有意要创造一种什么“读书法”,只是从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急性子开始的无意的做法,到后来发展成有意的阅读方法。要上学,要工作,又爱读小说,在时间卜未得有些矛盾。翻开厚厚的一本小说,认真地看下去,怕不得半个月二十天才能看完,可真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主人公的命运。于是看了开头就去翻结尾,中…  相似文献   

12.
1966年冬的一天,20来个南充少年举着红旗,兴奋地踏进重庆城区。这些四川省南充地区(现为南充市)的中学红卫兵,计划沿红军长征路线步行串联,去遵义-贵阳-铜仁……以至更远。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示对革命的忠贞与坚定,对外宣称要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播红军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但他们第一站却到了西南经济、文化重镇重庆。这些带着稚气的山区农家子弟,此前最远只到过南充。对外界,他们知之不多,但都知道重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近乎狂热地看过《红岩》小说,那发生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慷慨悲歌的传奇故事,一度让他们激情荡漾,恨不得立地羽化为功夫…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48年三四月始至重庆解放前的"一一·二七"大屠杀,先后有300多名共产党人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这里的囚禁环境之恶劣、迫害手段之残忍、屠杀场景之惨烈,历史罕见、令人发指,被人们称为人间地狱。在这300多名共产党人中,自首变节后仍被敌人杀害的有4人,叛变后参加特务组织的有8人,这12人全为男性。而先后被囚禁在这里的30多名女性(含3名幼女),面对酷刑和折磨、引诱和圈套,却无一人背  相似文献   

15.
在地下工作中,有时出于需要,一些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迷惑敌人。由于双方都是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所以,他们往往“弄假成真”,由假夫妻变成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彭咏梧和江竹筠 应该说,人们对彭咏梧和江竹筠并不陌生。凡是看过小说《红岩》或电影《烈火中永生》的,都对他俩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江竹筠(江姐),人们对她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知道他们曾经假扮过夫妻的人并不多。 江姐是四川省自贡市人,1920年生。1939年,江姐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她班上有个女同学,叫戴克宇,是地下共产党员。戴克宇经常带些进步书刊让江姐看,江姐思想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共产党员。 1943年5月,出于工作需要,江姐来到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身边,给彭当助手。为了  相似文献   

16.
杨银禄 《湘潮》2014,(3):36-40
阎长贵是江青的第一任机要秘书。1968年1月江青诬陷他是"坐探",把他投入秦城监狱,关押了7年多。我曾和阎长贵共事3个多月(共同任江青的机要秘书),他出事后,我接着任江青的第二任机要秘书。江青诬陷、关押阎长贵的情况,我亲眼所见。  相似文献   

17.
看过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写的小说《红岩》的读者,肯定会对国防部长江兵工总厂所属修配厂青年厂长成岗留下深刻印象。其实,他的原型就是重庆地下党创办的《挺进报》负责人陈然。 陈然(1923-1949),原名崇德,北京人。祖籍江西。出身于职员家庭。幼年时,先后在上海、杭州、芜湖等地读书。  相似文献   

18.
吴静 《当代党员》2008,(6):32-33
“红岩”品牌给沙坪坝区“两新”组织党建增添了一抹亮色。 2007年,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区委“两新”工委提出了创建“两新”党建“红岩”品牌的理念(MI):整合沙坪坝区“红岩精神”发祥地等特有的资源,创党建品牌增强“两新”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探索“两新”党建“红岩”品牌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9.
定军 《党建文汇》2006,(7):12-12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当这样一批20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得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20.
王铁宏 《党史博采》2008,(11):33-33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和弗雷泽(S.C.Fraser)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渐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