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魏晓军  陈丽  朱婧 《当代医学》2013,(4):153-154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在失血性休克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即对照组、休克复苏组和亚硝酸钠治疗组。对照组只做动脉血压监测,其余两组在休克2 h后回输全部失血和等量无菌盐水,亚硝酸钠治疗组在休克复苏1 0min时静脉给药4.8 mmol/L亚硝酸钠溶液100μL,对照组和休克复苏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健康SD大鼠失血性休克2 h,复苏1 h处死,取肺组织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休克复苏组肺组织NO含量、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休克复苏组,对照组NO含量和NOS活性最低;对照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最轻,接近正常肺组织,亚硝酸钠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比休克复苏组明显减轻。结论亚硝酸钠可明显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时对肺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抑制NOS的激活,避免产生大量NO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肺组织中NO、NOS变化及丹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肺组织中的NO、NOS的变化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影响,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及丹参的治疗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组)和丹参治疗组(SM组)。实验结束时,取全肺测定肺系数,取皿和肺组织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对肺组织作光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HS组相比较,SM组虹清和肺组织中的NO含量、NOS活性均显著升高;肺系数降低;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NO的大量释放参与肺损伤过程,丹参对这种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络酮(NLX)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实验分休克复苏生理盐水组(NS)﹑休克复苏纳洛酮处理组(NLX)两组;检测休克前后及复苏后血浆中NO的变化。结果与失血性休克前相比,NS和NLX组在失血性休克后血浆NO均增加(<0.01);失血休克复苏期,NLX组较NS组血浆NO含量显著降低(<0.05);NAL组存活时间(109.5±22.2)min显著长于NS组(60.8±14)min((<0.01)。结论 NLX延长动物休克模型的存活时间,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O水平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爱英  王国庆  邓倩 《医学争鸣》2004,25(18):1721-172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兔前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 NOS呈"双峰样"改变. 脑缺血30 min 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缺血60 min时两者下降;分别在脑缺血后30 min和60 min再灌注时,NO含量和NOS活性再次升高. 结论: NO和NOS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7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和糖尿病组(D),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组分别观察1周、2周、3周、5周、7周和10周.断头处死动物,取睾丸测定NO和N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睾丸组织在诱模后NO含量下降,而NOS活性变化不明显,随后两者均呈升高趋势.结论:糖尿病大鼠睾丸NO和NOS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苷对脑外伤大鼠损伤灶周围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人参总皂苷治疗组.24 h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水含量,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测量脑组织中NO、MDA的含量和NOS、SOD的活性.结果 与脑外伤组相比,人参总皂苷治疗后脑水含量明显减低,损伤侧海马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上升,NO、MDA的含量和NOS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 人参总皂苷可以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减少NO、MDA的生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PKC对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2周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PKC抑制剂后用ELISA法测定PKC活性,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NOS mRNA表达量,间接法测定NO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建立2周后视网膜内PKC活性、nNOSmRNA及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 NOS mRNA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PKC抑制剂后12h、24h时nNOS 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24h时NO含量亦降低P<0·01。结论PKC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nNOS的异常高表达。PKC影响nNOS表达可能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和一氧化氮 (NO)动态变化。方法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立即回输血液及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地塞米松 ,观察各组动物失血前后血浆ET、NO含量变化 ,平均动脉压 (MAP)改变及生存时间。结果 :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ET、NO含量显著升高 ,于失血后12 1.0± 12 .5min内死亡。回输血液、低右 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组ET、NO变化不明显 ,动物生存时间明显处长。结论 :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ET、NO含量升高 ,低右、地塞米松抑制失血性休克ET、NO异常升高 ,回输血、低右、地塞米松联合应用 ,治疗失血性休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 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在实验结束后处死产兔,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肠粘膜形态损伤等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粘膜损伤加重、肠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上升,限制性输液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充分快速液体复苏显著缓解了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甲蓝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分为休克组、亚甲蓝组(复苏时应用亚甲蓝),观察休克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一氧化氮(NO)、乳酸(LA)、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动物12h存活率。结果动物失血性休克后,血浆TNFα、IL-6、IL-8、NO、LA水平较休克前显著升高(P〈0.01);复苏后,亚甲蓝组动物MAP明显高于休克组(P〈0.01),而血浆中TNFα、IL-6、IL-8、NO、LA水平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两组动物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尽管亚甲蓝未改善重度失血性休克动物的预后,但能帮助升高并维持休克动物的血压,对休克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组(常规大量液体复苏组)和限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检测和比较休克复苏后各组存活大鼠血清NO的含量和肝脏组织eNOS蛋白、iNOS蛋白和eNOSmRNA、iNOSmRNA的表达。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限制组血清NO含量和肝脏组织eNOS蛋白和eNOSmRNA的表达较常规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血清NO含量和肝脏组织eNOS蛋白和eNOSmRNA的表达升高;常规组肝脏组织iNOS蛋白和iNOStu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低,与常规组、对照组比较,限制组肝脏组织iNOS蛋白和iNOS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损伤中微循环的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组织中eNOS表达、提高血清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6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动脉血压降至6.7kPa,维持90min,然后回输血液及等量的复方氯化钠。对照组处理同休克组,但未放血。两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末、复苏末、复苏后45、90、180min同时测定血浆NO、ET和CEC水平变化。结果血浆NO水平在休克后逐渐升高,显著高于休克前和对照组水平(P〈0.05或P〈0.01),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80min时达到高峰;休克后ET及CEC水平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休克前(P〈0.01),复苏后逐渐下降。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浆NO、ET、CEC水平变化在其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与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笥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NO)与脊髓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式,测定脊髓损伤早期不同时点脊髓组织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含水量。结果 脊髓损伤早期脊髓组织中的NO含量、NOS活性均增加,同时脊髓组织的含水量也增加,结论 脊髓损伤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增加与脊髓水肿密切相关,提示NO参与了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心脏损伤变化及左旋精氨酸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再灌注组(HS组)和左旋精氨酸治疗组(L-Arg组)。实验结束时,取血进行心功能检测,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结果与NC组相比较,HS组和L-Arg组血浆CK含量均明显升高,HS组心脏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明显增高,而L-Arg组心脏组织的SOD活性无显著下降,XO活性亦无显著升高;L-Arg组血浆CK含量和XO活性明显低于HS组,而SOD活性明显高于HS组。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心功能下降,氧自由基参与心脏的损伤过程,L-Arg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草液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AD模型大鼠。手术后灵草液连续灌胃共20d,1d1次,每次2m l。灌胃期满后即将大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取其上清液测定各生化指标。结果: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的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均明显升高。灵草液能显著地降低AD模型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灵草液能降低AD模型大鼠的NO含量和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分泌NO及肺组织内NOS的变化。方法:建立实验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Gries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内NO及NOS的活性。结果:肠血再灌注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的水平及肺内NOS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肺内巨噬细胞的iNOS被激活,大量合成并释放NO,其作用一方面可增强杀菌功能,另一方面导致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ⅡRI)过程中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肠缺血再灌注组(UR组,n=9)和肠缺血再灌注 川芎嗪治疗组(LGT组,n=10).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并于实验末取兔小肠粘膜测定NOP含量及NOS活性,同时行电镜观察.结果:ⅡR组家兔血浆NOP含量进行性下降;LGT组家兔在再灌注15min和30min时血浆NOP含量明显高于ⅡR组(P<0.05),实验末小肠粘膜NOP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比IIR组增高(P<0.05),肠粘膜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提高机体NO水平而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