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急剧改变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加之人类肆意乱捕滥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笔者曾随野生资源考察组去到大兴安岭林区,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共同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从1958年国务院决定将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交由林业部管理以来,已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中野生动物资源发生很大的变化,野生动物也象森林植物一样,存在着演替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主体的规模、分布,识别了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人类聚落与野生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草场围栏分隔栖息地及阻断迁徙通道等三种主要冲突类型。考虑草畜兽平衡核算了草地承载状况,模拟了家畜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重叠,刻画了草场围栏对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影响。从重叠空间的资源竞争及人类活动扰动等方面剖析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成因。可为厘清冲突机制,提高干预效果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3.
治病先医兽     
本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生产力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同时,也是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受到严重破坏的一个世纪。例如,许多野生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危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大量捕杀对人类有利的各种野生动物,或过多杀害各种被认为是对人类有害的野生动物。其二,由于人类过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并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发展经济、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改善和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促进国际交流等都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第371号决议《世界自然宪章》规定:“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其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环境,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场所日益缩小,动物资源急剧下降,众多生物种濒临绝灭。探索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新途径,已势在必行。一、位于四川盆地的南充地区,境内地形复杂多变,山丘起伏,有缓缓的嘉陵江水穿梭,有莽莽的华鉴山系包围,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温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居繁衍,动物资源曾一度丰富。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原法律中的立法目的、"三有"动物的概念、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等制度内容进行了修正完善;新增设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名录和专用标示、野生动物食用和放生管理、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以及野生动物交易辅助环节管理等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野生动物保护的要求。但是,新法也存在着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没有实质性改进、过于倚重行政机关而忽视公众参与等缺陷,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非洲南部的大象、澳大利亚的大袋鼠到北美的野生动物管理体制、欧洲的野生动物狩猎、新西兰草地牧业的转轨,回顾了世界野生动物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并追溯了我国古代野生动物管理思想,以黄羊、虎两个实例,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濒危的原因与现状。最后,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野生动物利用分为开发初期、过度开发期、保护恢复期及持续利用期,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正处于保护恢复期。  相似文献   

8.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认为自己在大自然万物中,处在主宰和支配的地位。随着环保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意识到野生动物的不断减少,某些物种的灭绝,最终将影响到人类自身。因此,近几十年来,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物,人类还设法将野生动物请进大城市小城镇,或自已走出城镇  相似文献   

9.
最大的环境灾难迄今,战争已吞噬了35.4亿人的生命,消耗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战争的灾难,不仅导致亿万人生命的丧失和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战争“杀生”包括扼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人类战争与野生动物本不相干,但战争的腥风血雨,使野生动物深受其害,有些甚至惨遭灭绝,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而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显突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法学界和环境伦理学界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中一些理论问题的讨论也持续不断.本文立足野生动物的客体地位,从客体利益的角度讨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多价值取向和丰富内涵。环境权包括公民环境权,法人及其他组织环境权,国家环境权和人类环境权等。中国环境权之现状及改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我国水资源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指出建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水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生态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生产模式,生态消费模式,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生态教育,制度生态文明等。  相似文献   

14.
大量污水的排入造成整个水系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造成地下水铁锰含量、细菌总数严重超标。河水的污染,不仅使沿岸农村饮水和农田灌溉受到极大的危害,而且也不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吴云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111-113
环境管理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论文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来分析环境管理手段在改变人类环境行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分别从人的需要、动机、态度等方面来探讨环境管理中教育等手段的有效性。为这些环境管理手段的实施提供行为科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湖州及邻区地貌总体特征是以平原为主,丘陵次之,本文在讨论了影响区域地貌发育因素的基础上,对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次级地貌单元进行了划分并作了总结。详细分析了区内不同地貌单元下存在原生和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出现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指出原地生质-地貌条件下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如地壳稳定性,软土地基,地下水水质,土壤渍害,水土流失等),大多数对人类社会影响不大或者已经有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但是,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人为的或人工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则越来越严重,如平原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的地面沉降,丘陵区由于开采石矿引起的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土地覆盖变化与普氏原羚和麋鹿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和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为例,探讨了土地覆盖变化对中国野生动物的影响和如何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由于近代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普氏原羚分布面积由大变小,濒临绝灭;而随着农田开垦、栖息地丧失,麋鹿最终在野外绝灭。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野生动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典型例子。土地覆盖变化是我国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的途径有两条:①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点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对那些已经在野外绝灭,濒临绝灭的野生动物,采取人工圈养,使这些野生动物数量增长,逐步将人工繁育个体重新回归自然。我们正在为普氏原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并对麋鹿实施易地保护。从现状分析,麋鹿的重新引入和易地保护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production or release of harmful chemicals can lead to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wildlife and human health. Perfluorinated alkyl acids (PFAAs) were historically produced as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many household items and currently persist in the environment, wildlife, and humans. PFAAs have been linked to immune suppression, endocrine disruption,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in wildlife and laboratory studi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merican alligator,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cosystem contamination and a potential pathway for PFAA exposure in humans. Alligator meat harvested in the 2015 South Carolina (SC) public hunt season and prepar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PFAAs to determine meat concentr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animal body size (total length), sex, and location of harvest. Of the 15 PFAAs analyze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was found in all alligator meat samples and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median 6.73 ng/g).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FAA 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length or sex. Concentrations of one or all compounds varied significantly across sampling locations, with alligators harvested in the Middle Coastal hunt unit having the highest PFOS concentrations (median 16.0 ng/g; p = 0.0001). Alligators harvested specifically from Berkley County, SC (located in the Middle Coastal hunt unit) had the highest PFOS concentrations an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FAAs detected (p < 0.0001). The site-specific nature of PFAA concentrations in alligator meat observed in this study suggests a source of PFAA contamination in Berkley County, 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