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Takaoka和Davies(1996),Crosskey和Howard(1997),把绳蚋亚属分成5个种组,作者在研究中国新疆绳蚋时,发现草地绳蚋S.(G.)meadowi An,Ma and Ma和阿勒泰绳蚋S.(G.)altayenseCai and An的跗突无或很短、细、顶端平齐或尖形,这些特征可作为新的组征,建议组成新组,即阿勒泰altayense组。我国现有绳蚋30种,分列4个组中,并附蚋种名录。  相似文献   

2.
首次记载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蚋类14种,分别隶属于蚋属Simulium的绳蚋亚属Simulium(Gomphostilbia)、纺蚋亚属Simalium(Nevermannia)和蚋亚属Simulium(Simulium).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并记述1个新种,武夷山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wuyisbanense sp.nov.,该新种主要特征是雄虫后足基跗节膨大呈纺锤形,尾器形态特殊,茧具背中突,与其他已知的5个近缘种,即云南绳蚋S.(C.)yunnanense、湖南绳蚋S.(G.)hunanense、曲端绳蚋S.(G.)curvastylum以及产自香港的杜氏绳蚋S.(G.)dudgeoni和产自斯里兰卡的s.(G.)ceylonicum等在形态学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布麻提取物(AV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布麻提取物中剂量(25 mg· kg-1·d-1)组、罗布麻提取物高剂量(50 mg·kg-1·d-1)组、银杏叶胶囊对照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5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行手术,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评分及腑组织梗死面积均差异显著(P<0.05);药物干预组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与模型组相比,2个AVE剂量组可以减轻神经症状,缩小缺血面积;AVE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V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作者于 2 0 0 0年 11月 2 8日~ 11月 2 9日在香港特区采获蠓类的分类研究结果。其中包括优雅毛蠓 (Dasyheleaabronicasp .nov .)和清亮铗蠓 (Forcipomyiiaclarissp .nov .) 2新种及蠛蠓 (Lasioheleaspp .)、铗蠓、毛蠓 3属共 5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蚋属三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 2 0 0 1年在青海格尔木地区进行的蚋类调查中发现的 3个蚋类新种青海蚋 (Simuliumqing haiensesp nov .)、格尔木蚋 (S germuensesp nov .)和沙柳蚋 (S arenicolasp nov)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6.
新疆绳蚋亚属二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描述新疆蚋属 (Simulium)绳蚋亚属 (Gomphostilbia) 2新种 ,塔什库尔干绳蚋S . (G)tash ikulganensesp .nov和草地绳蚋S . (G .)meadowisp .nov。前种蚋与S . (G .)parahiyangumTakaokaetSigit,1992 ,S . (G .)metatarsaleBrunetti,1911,S . (G .)synanceiumChenetCao ,1983相似 ,但生殖叉突、生殖板、生殖叉骨、生殖腹板和阳茎基侧突均有明显差异。后种蚋与S . (G .)tashikulganensesp .nov .,S .(G .)miaolingenseWenetChen ,2 0 0 0 ,S . (G .)metatasaleBrunetti,1991相似 ,但生殖叉突、生殖板、生殖腹板和生殖叉骨明显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山西省五台山蚋属 (Simulium)蚋亚属 (Simulium)杂色蚋组 (Variegatum group)二新种 ,山西蚋S (S .)shanxiensesp .nov.和仙人蚋S (S .)immortalissp.nov.。两种蚋与喜马拉亚蚋S (S.)himalayensePuri,1 93 2 ,台湾蚋S (S.)taiwanicumTakaoka,1 979,角突蚋S (S.)triangustumAn,GuoandXu ,1 995 ,昌隆蚋S (S .)chamlongiTakaokaandSuzuke ,1 984等蚋种比较相似 ,但是 ,生殖叉突、生殖板、生殖腹板、生殖叉骨等均有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我国蠓科一新记录属及其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采自海南岛的蠓类中发现有数只锯蠓 (SerromyiaMeigen ,1818) ,这是我国首次记录 ,经鉴定乃 1新种 ,命名为海南锯蠓 (Serromyiahainanasp .nov .)。本文描述了这一新记录属和新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蚋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山西省五台山蚋属Simulium特蚋亚属Tetisimulium一新种 ,五台山特蚋Simulium (Tetisimuli um)wutaishanensesp .nov .。该蚋与塔城蚋S (Te.)techengenseAnandMaha ,1 994 ,S (Te .)hiemalisRubtsov 1 95 6和寇氏蚋S (Te.)kozloviRubtsov ,1 94 0蚋种相似。但生殖板、生殖叉突、生殖腹板、生殖叉骨、蛹茧等均有明显差异。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罗布麻颗粒对化疗型卵巢早衰大鼠Bax 和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性成熟SD雌鼠随机分 为对照组、造模组,腹腔注射( 顺铂1.5 mg/kg)制备卵巢早衰模型,随机分为卵巢早衰模型组和罗布麻颗粒高、 中、低剂量治疗组。H-E 染色观察卵巢形态;ELISA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Bax、Bcl-2 和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激素(FSH))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Bax 与Bcl-2 蛋白表达。结果:卵巢早衰模型组大鼠中初 级卵泡减少,闭锁卵泡增多,罗布麻颗粒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可见初级卵泡,闭锁卵泡较卵巢早衰模型组减少;卵 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及Bcl-2 含量降低,FSH、LH、Bax 的含量升高; 各药物治疗组雌二醇、Bcl-2 含 量升高,FSH、LH、Bax 的含量降低;Bax 蛋白主要表达在颗粒层细胞及卵泡液中,卵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较对照 组表达显著升高, 各药物治疗组在不同程度上能够降低其表达;Bcl-2 蛋白在各组主要表达在颗粒层细胞中,卵 巢早衰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 各药物治疗组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升高其表达。结论:顺铂能够导致雌 性大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及卵巢组织形态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凋亡因子Bax 与Bcl-2 在血清及卵巢组织中 表达水平的高低有关;罗布麻颗粒可能通过下调Bax 蛋白、上调Bcl-2 蛋白从而改善顺铂致卵巢早衰大鼠的卵巢 功能。  相似文献   

11.
山东泰山蚋属真蚋亚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采自山东泰山蚋属(Simulium)真蚋亚属(Eusimulium)一新种。泰山真蚋Simulium(Eusimulium)taishanensesp.nov.与S.(E.)satsumenseTakaoka1976\,宽甸真蚋S.(E.)kuandianensisChenetCao,1983和威宁真蚋S.(E.)weiningenseChenetZhang,1997相似。但生殖叉突、生殖腹板、生殖叉骨、幼虫的后颊裂和额斑、蛹腹节背、腹面的刺、毛均有明显差异。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RLBA)测定了由SRBC 免疫后正常青年大鼠脑不同分区组织、脾脏(简称Spl)和胸腺(简称Th)中的β和M 受体的结合容量(Rt)。实验结果表明:在SRBC 免疫之后,大鼠大脑皮层(简写Cer.)、Th 和Spl 组织中的β和M 受体的Rt 值均明显降低,西药、中药和补肾中药可使降低了的β和M 受体Rt 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补肾中药作用最好。在海马(简写Hip.)和纹状体(简写Str.)组织中,SRBC 免疫后M 受体的Rt 值有降低和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西药、中药和补肾中药对HiD 和Str 组织中M 受体的Rt 值无明显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藤梨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  房璁璁 《医学信息》2009,22(6):1075-1077
藤梨根为猕猴桃科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Sieb.etZucc.)Planch的根[1].猕猴桃属全球约54种,分布于马来西亚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广阔地带,我国是主产区.  相似文献   

14.
正据Steinmetz NA 2021年4月16日(Science,2021,372(6539):eabf4588-eabf4588.)报道,英国、美国、挪威、比利时和葡萄牙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称为Neuropixels 2.0的微型化探针,它具有5 120个记录点分布在4个柄上。Neuropixels 2.0探针和头架(headstage)被缩小到原来尺寸(即Neuropixels 1.0探头的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2个探针及其单个头架只有约1.1 g,每个探针384通道。使用2个4柄探针(four-shank probe)植入动物中,能提供10 240个记录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中下旬在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29.5°N,103.3°E)西南麓进行了挥网采集,获得蠓类2亚科10属11种,其中有2个新种:峨眉裸蠓(Atrichopogon emeiensis Deng,Liao et Yu sp.nov.)和李江柱蠓(Stilobezzia lijiangi Yu,Zhang et ...  相似文献   

16.
氧化应激是发生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重要机制.近来研究发现,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产生的活性氧对脑I/R后的氧化应激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方法(如常压高氧、缺血后处理)和一些药物(如罗布麻宁、替米沙坦、桦木酸、加兰他敏、雷公藤红素等)可以NADPH氧化酶为靶点治疗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2016年4月间在江苏省常州和金坛挥网捕获到的朴乐毛蠓(Dasyhelea bullock Tokunaga,1958)是江苏省新纪录;宽带毛蠓(Dasyhelea fasciigera Kieffer,1924)及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a Shiraki,1913)是常州地区首次纪录。新发现三钩毛蠓(Dasyhelea triancyra Yang,He et Yu,sp.nov.)和葛巍毛蠓(Dasyhelea gewei Yu,Zhang et Qiu,sp.nov.)2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小鼠,取脾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效应及LDH记忆细胞。结果:与G1F/M2相比,CpG+G1F/M2鼻腔或腹腔注射免疫均诱导了显著的杀伤活性;而且G1F/M2+Al+CpG(i.p.)诱导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pG+G1F/M2(i.p.)。ELISPOT结果显示:CpG+G1F/M2鼻腔免疫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G1F/M2组;CpG+Al+G1F/M2(i.p.)组的细胞数显著多于CpG+G1F/M2(i.p.)组;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多于分泌IL-4的淋巴细胞,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有利于宿主抗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pG+G1F/M2(i.n.)仅诱导CD44+单阳性的细胞,而CpG+G1F/M2(i.p.)和CpG+Al+G1F/M2(i.p.)既诱导产生了CD44+单阳性细胞,也产生了CD44+CD62L+双阳性的记忆细胞。结论:CpG2216作为RSV重组疫苗G1F/M2的佐剂,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伞冠血蜱亚属是血蜱中结构最复杂的类群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东洋区以及古北区西南部.在我国已记载的46种血蜱中,其中3种属于伞冠血蜱亚属Rhipistoma.亨氏血蜱Haemaphysalis(R.)heinrichi Schulze曾被俄罗斯学者Kolonin提及于中国分布,但标本及相关信息无从考究.在整理我国蜱类标本的过程中,从广西龙州地区重新发现该蜱种.本文对该蜱种雌性标本进行了重新描述,并在标本检视的基础上编写了该亚属的检索表以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有机杀虫剂的问世 ,是人类同害虫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和个别品种本质上存在的问题 ,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 ,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在开发研制新型生物合理性杀虫剂的工作中 ,从植物中发现的一些新的杀虫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上对楝科植物中的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 Juss.)的研究较为深入 ,而且已有产品投入实际应用。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 ,成功地进行了引种 (赵善欢等 ,1 989)。但要大量繁殖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属楝科的植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