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织物中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甲酸-氯化锌法,但该方法耗时长,且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会出现溶解不完全的情况。文中参考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使用纤维细度仪来定量分析棉与莱赛尔混纺织物,并对比了甲酸-氯化锌法、纤维细度仪法测试的莱赛尔纤维质量百分率及含量偏差。结果表明: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结果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检测需求;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采用纤维细度仪法所测得的莱赛尔纤维含量偏差较小,更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国 家 标 准GB/ T 8793-1988 中国贵州柏木油GB/ T 11424-1989 山苍子油GB/ T 11425-1989 肉桂油GB/ T 11538-1989 精油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通用法GB/ T 11539-1989 单离及合成香料 填充柱气相色 谱分 析通用法GB/ T 11540-1989 单离及合成香料 相对密度的测定GB/ T 12652-1990 亚洲薄荷素油GB/ T 12653-1990 中国薰衣草油GB/ T 14156-1993 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 T 14454.1-1993 香料 试样制备GB/ T 14454.2-1993 香料 香气评定法GB/ T 14454.3-1993 香料 色泽检定法GB/ T 14454.4-1993 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GB/…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测试染料迁移性能有不同的标准,不同标准测试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4项标准的适用范围、试验材料及设备、试验过程和结果评定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GB/T 32008-201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贮存色牢度》适用范围最广,FZ/T 73052-2015《水洗整理针织服装》取样仅适用于深色与浅色相拼接的产品,GB/T 32008-2015是依靠恒温恒湿装置来控制湿度达到目标范围,FZ/T 73052-2015试样预湿方式、试样组合方式和沾色评级对象与其他标准不同。因不同标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选用不同标准测试结果没有直接可比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类别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纺织科学研究》2021,(1):13-1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团体标准样品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申报项目成功入选。T/CNTAC RM 1-2019《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是依据GB/T 33729-2017(ISO105-F09:2009,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摩擦布》研制的,适用于GB/T 3920-2008(ISO105-X12:2001,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和GB/T 29865-2013(ISO 105-X16:2001,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法》,试验时安装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摩擦头上作为摩擦布对试样进行干、湿摩擦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团体标准样品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申报项目成功入选。T/CNTAC RM 1-2019《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是依据GB/T 33729-2017(ISO105-F09:2009,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摩擦布》研制的,适用于GB/T 3920-2008(ISO105-X12:2001,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和GB/T 29865-2013(ISO 105-X16:2001,MOD)《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法》,试验时安装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摩擦头上作为摩擦布对试样进行干、湿摩擦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棉麻等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产品由于其优异的舒适性与环保性,越来越多被众多厂商采用,且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一直以来,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方法和试验条件都备受检测人员的关注。目前的检测主要是使用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和GB/T2910.2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2  相似文献   

7.
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定量分析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把握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的内在质量与成本核算,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采用相同的面料按FZ/T 01048—1997与GB/T 2910—1997标准对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进行了比对试验与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羊毛或羊绒与蚕丝混纺的产品,按GB/T 2910—1997标准来测定纤维的含量是不妥当的。按FZ/T 01048—1997标准试验进行测试,时间40 min、温度40℃,且试样不经过预处理,所测结果准确性高,从而得出提高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含量测试准确性的方法,为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和FZ/T 73053—2015《针织羽绒服装》中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的试样制备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改进并对防钻绒性评价进行总结。改进后简化了试样制备步骤,试样袋两侧不会存在钻绒现象。指出了GB/T 14272—2011,GB/T 12705.2—2009以及GB/T 12705.1—2009,考核的是面料或者胆布,而FZ/T 73053—2015考核面料、胆布和缝纫工艺,且不同标准对应的防钻绒性评价规则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有两种方法可用来测定羊绒制品的含绒量:一种是显微镜投影仪法(GB/T16988-1997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一种是电子扫描显微镜法(GB/T14593-93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物纤维含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10号)批准发布了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管理的《骆驼绒》(GB/T21977-2008)、《棉花颜色试验方法测色仪法》(GB/T13784—2008)、《亚麻纤维细度的测定 气流法》(GB/T17260—2008)、《亚麻打成麻》(GB/T17345—2008)、《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排列法》(GB/T17686—2008)、《大麻纤维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含油率试验方法》(GB/T18147.1—2008)、  相似文献   

11.
陈益松  徐军 《纺织学报》2007,28(12):81-83
介绍红外检测原理的基础,着重阐述穿着条件下服装面料隔热能力的红外测温评测方法。通过对1组面料的红外测温实验,并应用该方法进行隔热能力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证明,虽然红外与透湿之间还没有建立关系,但从服装的隔热值(热阻)方面来说,红外热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方法而言,更简单直接,在服装热舒适领域研究和应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判断服装热舒适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客观评价的问题,开发了一台基于NI LabVIEW平台的织物动态热湿测试仪。该仪器是模拟出汗皮肤微气候织物3级系统,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实时测量待测织物覆盖于模拟出汗皮肤表面时,其内外两面温湿度值的变化情况,对待测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评价。实验证明该仪器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及重复精度。使用该仪器对4种不同纤维织物进行研究,通过对微气候内的温湿度变化曲线及织物内外层温湿度差曲线的分析,对4种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s derived from the upright cup method were not very well correlat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methods. The water vapor transfer properties of 9 fabric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upright cup method. The intrinsic water vapor diffusion resistance was calculated for expressing the water vapor transfer behavior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sweating guarded hot plate method, the desiccant inverted cup method, and the dynamic moisture permeation cell method.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upright cup method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other three methods. Therefore,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resistance should be chosen to characterize the water vapor transfer properties of fabrics.  相似文献   

14.
景晓宁  李亚滨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2):52-52,54-56
为研究一类新型再生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再生纤雏针织面料进行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纬编割圈绒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以吸湿快干型涤纶低弹网络丝为原料,试织了11种不同规格的割圈绒产品。采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全毛长、底纱送纱量、底纱规格等参数对割圈绒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得出各结构参数与透气量、芯吸高度、保温率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毛长、底纱送纱量、底纱规格等结构参数均影响割圈绒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其中全毛长是影响织物透气性、保温性的高度显著性因素。全毛长与透气量和克罗值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底纱送纱量与透湿量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73。  相似文献   

16.
暖体假人的出汗模拟方式与测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松  徐军  范金土 《纺织学报》2008,29(8):130-134
应用出汗暖体假人来测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服装热舒适性研究的重要手段。系统地回顾了出汗暖体假人的发展过程,对出汗暖体假人的出汗形式作了明确的分类,并详细阐述了不同出汗系统的设计原理、相应的测量算法以及可能的结果差异。通过分析指出,新型被动式出汗设计和一步法测量原理具有不需要任何假设条件就可以完成服装热阻和湿阻2个指标同时测量的特点,是比较先进且具有前途的方法,将会在出汗假人研制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巧  丛洪莲 《纺织学报》2013,34(11):49-0
为了研究爽丽丝无缝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本文从原料组合、组织结构两因素考虑,共设计了16款试样。其中8款含有爽丽丝成分,其余为常规面料作对比,针对这些试样进行透湿、导湿、吸水、蒸发快干、保暖性能的测试。基于实验数据结果,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爽丽丝无缝内衣面料具有较为优良的散热性能、透湿性能、导湿性能、蒸发快干性能,特别是爽丽丝用作地纱时热湿舒适性最佳,适合用作夏季无缝内衣的面料。  相似文献   

18.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of various fabrics in dry stat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many authors, but papers on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under real conditions of use are sporadic in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esistanc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nd thermal absorbtivity in dry and wet state of commercial cotton, cotton/PU, and cotton/PES bedsheets are presented. The samples were wetted by means of the so-called sweating impulse. It was found that the warmer (dryer) contact feeling and highest thermal insulation in wet state exhibited knitted cotton bedsheets containg some percentage of PU or PES, and also 100% cotton woven fabrics with hairy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杨阳  俞欣  章为敬  张佩华 《纺织学报》2021,42(3):95-101
针对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评价没有明确系统的表征和检测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干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能力,以湿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水分扩散和蒸发等降温性能;结合织物导热性能的评价原理,提出针织面料凉爽性能的评价指标:凉爽温度、凉爽温度指数和凉爽能力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34块织物的相关热湿舒适性能参数与凉爽性能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凉爽性能参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织物凉爽性能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织物的热阻、湿阻、干燥速率和扩散半径;凉爽能力指数可通过织物的热阻、湿阻和干燥速率进行预测,凉爽温度可通过织物的热阻和扩散半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灰色理论在麻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令剑  晏雄 《纺织学报》2007,28(4):41-44
利用灰色理论评价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通过测试不同规格麻织物的传热、透气、导湿和吸湿性能,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蚕丝织物各热湿性能指标构成的参考数列进行比较,排出了夏季服用麻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优劣次序,为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低湿条件下,紧度产生的影响效果比厚度大,而在高湿条件下,厚度产生的影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