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β—羟基丁酸的微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已知微生物,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聚-β-羟基丁酸(PHB)及生物发酵制备的PHB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测定了土壤中降解化学合成PHB的微生物群体及种类。结果表明,降解化学合成及生物制备PHB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杆菌,在土壤中的群体较大;化学合成的PHB降解程度强于生物发酵法制备的PHB。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氟含量不同的聚羟基丁酸酯/氟磷灰石电纺丝膜(PHB/FHAP)的体外降解行为,考察了PHB和PHB/FHAP电纺丝膜的失重率、降解液浑浊度及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FHAP的加入增大了PHB电纺丝膜的降解速率。随着氟含量的增加,PHB/FHAP降解速率减小。在降解介质磷酸缓冲溶液(PBS)中,PHB和PHB/FHAP电纺丝膜都出现了羟基磷灰石(HAP)前驱体,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对其在骨组织工程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青霉Penicillium sp.DS9713a产聚β-羟基丁酸酯(PHB)解聚酶的情况,并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及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对PHB解聚酶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解聚酶的纯酶组分,纯化倍数为59.1,回收率为20%。经检测该酶的分子量约为18000Da,等电点为7.6,化学试剂EDTA、SDS及巯基乙醇对酶活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H2O2和尿素对酶活的抑制不明显;同时,对该纯酶组分的蛋白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酶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推测与底物结合作用相关,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不含β折叠;降解产物的质谱分析显示,该酶的作用产物为3HB单体,暗示其以外切模式对PHB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4.
以Penicillium sp.DS9701-09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的PHB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从发酵液中纯化了一种对PHB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解聚酶,纯化倍数为37.9,酶活力回收率为8.9%.经SDS-PAGE检测,确定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5 kD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0,在50℃以下和pH=5.0~6.0之间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对PHB解聚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解酶对PHB的酶解产物主要是羟基丁酸二聚体.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loxybutymte以下简称PHB)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降解PHB的菌种及降解能力;PHB的降解过程和分子机制;PHB解聚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苜蓿根瘤菌突变株JH66菌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5g,牛肉膏1g,蛋白胨1g,K2HPO40.0.5g,CaSO40.2g,Na2MoO40.01g,H2O1L,pH7.0.培养1d后,补加葡萄糖至聚β-羟基丁酸(PHB)积累最适碳氮比为15:1,继续培养1d,干菌体PHB含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种提取聚-β-羟基丁酸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从圆褐固氮菌G-3细胞中分离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方法,并与SDS单独作用菌体分离PHB的方法作了比较,实验发现,前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试剂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SDS和EDTA提取PHB的效果,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5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g/L的EDTA和7g/L的SDS共同作用菌体(含PHB 66%)15min,可使PHB的纯度达到98.75%。  相似文献   

8.
降解甲胺磷细菌的分离及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合肥农药厂污染严重的土壤及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甲胺磷农药的降解菌Pm-6,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性能稳定,在4℃下保存30天降解能力变化不大,需充分供氧,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该菌还可降解甲基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9.
菊糖酶的膜滤式酶解反应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动态膜滤式酶解反应装置上用团假丝酵母(Candiaglaebosa)产生的菊糖酶降解洋姜中菊糖实验,确定了间歇与连续操作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3.89mM和9.37mM,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在(50±2)℃,pH值为5.5~6.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膜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我国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研究阶段(1965-1975年)1.1此阶段以研究工作为主1.2研究主要集中于ED膜和RO膜,涉及膜、组件及小型装置的研究、设计、试制的全过程,其研究成果及深度达到了相当水平。1.3研制的膜主要有1.3.1RO膜:以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系列为主,主要有CA膜、CTA膜、CA-CTA膜和CAB膜,型式有板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1.3.2ED膜:有10余种均相和异相膜,主要有聚乙烯异相膜、均相膜,聚苯醚阳膜(P102),聚砜阴膜(S20…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染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3-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临床储藏于活性污染的微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碳源聚 的,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文中探索把性污泥用于生产PHB的可能性,研究重点是如何增加活性污泥内PHB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没有经过特别驯化的活性污泥,以乙酸盐为过量碳源,厌氧条件培养,PHB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1.85%;好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2.95%;而好氧-厌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8.49%,产物经核磁共振谱图分析证明其主成分为PHB。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中心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domonas sp.)DS1001a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制备3-羟基丁酸(3-H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HB制备3-HB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2%PHB,0.05%NH4Cl,1.01%Na2HPO4·12H2O,0.39%KH2PO4,0.07%MgSO4·7H2O,0.000 5%CaCl2·2H2O;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0℃,装液量150mL,接种量1%,初始pH值6.28,培养时间18h.优化后3-HB的质量浓度为1.555mg/mL,回收率为77.75%,是单因素优化后的1.56倍.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掺杂电位区(0.2-0.7V)循环状安图能反映在聚苯胺膜内阴离子特性,Cl^-、ClO^-4、SO^-24和NO^-3等简单阴离子在膜内可通过电位循环交换。Fe(CN)^3-6/4^-氧化还原型阴离子可掺入膜内,而呈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位0.5,0.4V),聚苯胺膜可富集和分离Fe(CN)^3-4/4^-离子。对氨基苯酸磺基团阴离子,在正电位下,可与带正电荷骨架膜静电吸引,还可能有某种不可…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丝状蓝藻株系(PhormidiumLuridum,Phormidiumfaveolarum和Plectonemabo-ryamum)的研究结果表明:P,boryanum因无明显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活性可作为受体进一步研究,对其原生质球的释出和新细胞再生的最适条件分析表明:0.1%溶菌酶作用的最适时间为2h温度为35℃,pH为7.0~7.5(0.8mol/L的甘露醇为最适渗透稳定剂)。这些条件适合于在BG-11液体中释放原生质球及固体培养基上新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地衣芽孢杆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 formis)AS10106α-乙酰乳酸脱酸酶经硫酸沉淀,聚乙二醇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Gigapite K-100S柱层及SephadexG-100分子凝胶过滤柱等分离纯化步骤,得到SDS-PAGE电泳纯,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比活提高了53.5倍。对该酶性质的研究表明,酶单亚基分子量为32Kda,等电点为4.5;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6.0,对热(40℃以上)敏感。在pH5.0-6.5之间稳定。酶活不需要金属阳离子,Cu^2 、Co^2 强烈抑制酶的活性。摇瓶实验表明,纯化的地衣芽孢杆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能明显降低双乙酰的形成并缩短其还原时间。  相似文献   

16.
当脉冲辐照a-Si∶H膜的XeCl激光能量密度在240mJ/cm ̄2以上时,可引起被辐照膜发生明显的固相晶化;通过拉曼(Raman)散射谱、扫描电子显微照象(SEM)和紫外(UV)分光光度吸收谱的实验,研究了不同辐照条件、不同膜厚及各种膜结构试样的晶化效果;还研究了使用CO_2激光退火对被辐照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膜的晶粒大小在0.1~1.0μm时,Raman位移为510cm ̄(-1)~517cm ̄(-1)、半峰高宽度为10cm ̄(-1)~15cm ̄(-1);a-Si∶H膜经XeCl激光辐照或CO_2激光退火后,都会增强晶化膜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两亲配合物二[N一十六烷基-8-羟基-2-喹啉甲酰胺]合镉[Cd(HQ)2]的LB膜材料.采用π-A等温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LB膜的结构.结果表明:LB膜分子排列是二维有序的超晶结构,Cd(HQ)2分子的两个长链烷基垂直于亚相平面,两个亲水头基(8-羟基喹啉)相对于法线以一定的角度倾斜;Cd(HQ)2的单分子占有面积为0.73nm2,单层高度2.52nm.其LB膜的高荧光性质可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器件的驱动电压为7V,最大亮度为1200cd/m2.  相似文献   

18.
牙鲆贫血症病毒分离株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HSE-214细胞,从患贫血症的牙鲆肾脏组织分离出一株病毒。电镜揭示为无囊膜、6面体、粒子直径约60nm;理化特性表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BVdU的影响,对氯仿、乙醚不敏感性,热(60℃,30min)、酸(pH3.0,3h)中稳定;可被抗IPNV-Sp、Ab和VR-299株血清中和,其中抗Sp株血清的ND50为1:2560;病毒能在5~30℃增殖,最适为15~25℃;在盐度0.8~2.0%的培养液中,生长无明显差别;在16种鲑科和非鲑科鱼类细胞上,15℃培养1~4d出现CPE;感染细胞丫啶橙染色显示为黄绿色;用BirnavirusYAV株引物,PCR检出该病毒。结果提示该病毒株应属dsRNA的Birnavirus。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放射性标记和薄层层析(TIC)分离发现2,4-D,GA3和6-BA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肌醇-1,4,5-三磷酸(IP3)水平的增加.在最适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是:GA3>2,4-D>6-BA.但脱落酸(ABA)没有引起IP3含量的变化.低温(0℃)和高温(35℃)胁迫亦引起IP3含量的增加.2,4-D,GA3,6-BA和温度胁迫的共同处理对IP3含量的增加有协同作用.表明2,4-D,GA3,6-BA和温度胁迫促进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ABA也许不参与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加水量是溶胶-凝胶制备TiO2膜的重要参数.笔者以乙酰丙酮为螯合剂,配制不同加水量的溶胶r=2,3,4,6,8[r为n(H2O)/n(钛酸丁酯)],分别制备了TiO2膜和粉体,以考察加水量对TiO2膜性能的影响.干凝胶的TGA表明,r=6比r=2较易脱除有机物和水分.利用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6的样品比r=2的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要高出560℃左右.光催化脱除甲醛实验结果表明,r=6的溶胶制备TiO2薄膜(镀膜6次)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光照2h甲醛的降解率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