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石春民 《建筑知识》2013,(11):93-94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有着较早的起源,抗震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框架结构相对于其他建筑结构表现出的较好的抗震性能也不断的得到了验证,但根据近年的地震灾害总结,框架结构在地震中依然有需要改进之处。根据实践总结,其结构中的梁柱设计强柱弱梁等要点使其更利于抗震和降低震害中的破坏。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化与可靠度提高是在震害中保证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要不断发展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十分普遍。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的震害调查,通过相关工程震害案例,介绍了结构整体、框架梁柱、楼梯、填充墙等出现的典型震害,分析了各类震害特征与震害机理。结合国内外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整体抗倒塌能力、"强柱弱梁"以及其它方面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构件抗震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芦山县作为芦山地震的宏观震中,其县城区的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比较典型。为分析此次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原因,根据震后震害调查资料,对一些典型震害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主要包括结构布局不合理、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框架梁、柱的震害,填充墙与围护构件的震害以及震害严重程度与楼层高低的对应关系等。通过对各种震害现象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性与震后修复和抗震加固的建议与措施,供工程技术人员在抗震设防区的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设中多采用抗震能力较高的多层砼框架结构,其重要构件的震害情况与抗震设计均为建筑抗震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多层砼框架结构建筑的震害概况,提出了其抗震设计要点并对楼梯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建设抗震救灾专家调查的一手资料.对郫县框架结构的震害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并结合对四川其他地方的考察,研究了此类建筑的震害特征.总结了防御和减轻框架结构震害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中部分建筑震害现象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都江堰市和映秀镇部分底层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建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实例,以及其他震害现象,对建筑产生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并对相关的抗震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云南宁洱6.4级地震造成砌体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研究了房屋震害特征,对房屋破坏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韩娟  梁茵 《山西建筑》2009,35(36):56-58
通过对绵阳地区的房屋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房屋结构震害资料,对砖混结构、底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分析了房屋震害中的特殊现象,通过震害调查总结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针对白河市、须贺川市、仙台市、郡山市、福岛市等地震灾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分别从结构的整体破坏、梁柱构件的破坏、填充墙的破坏以及相邻建筑物碰撞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的震害现象,震害现象表明,破坏主要集中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根据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从柱铰机制、刚度突变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条改善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以便减轻框架结构的震害,为今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华新  孙荣书  张晓东 《建筑技术》2007,38(11):822-82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通过大量的震害实例分析,从抗震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三个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缺陷。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施工、鉴定和加固等方面提供有利的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现行鉴定标准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之处,根据结构弹塑性反应的规律、震害经验和大量试验研究的总结,提出了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鉴定目标和抗震鉴定的新方法,并用震害实例加以验证。文中还附有鉴定实例。  相似文献   

13.
陈丁 《福建建筑》2009,(5):46-47
通过对震害报告提供的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破坏形式的分析,总结了填充墙对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目前设计中常用的、对填充墙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结构设计中对填充墙的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应先根据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来决定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中,南临川北地震影响区的甘肃陇南地区(地震烈度为7~8度)小高层建筑发生了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及装修震害严重,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填充墙及装修震害轻微,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骨架无任何震害的情况。本文分析了该区小高层建筑的震害特点,进而分析了其震害原因,并提出了小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建议,供相关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云南盈江5.8级地震某7层框架结构建筑的震害情况;从施工、设计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震害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震损修复及抗震加固设计,加固设计从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受力特性出发,采用规范化的标准加固设计模块,分析对比加固前后计算结果,保证了加固实施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西九江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江西九江5.7级地震造成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研究了房屋的震害特征,对房屋破坏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目前,框架结构的震害预测建立在既考虑了强度和变形等可准确计算测量因素,又考虑了很多无法精准计算测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不同震害预测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震害预测方法的不同之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及震害预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108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典型工程震害现象进行总结。分析表明,随着烈度的增加,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越重;汶川地震之前建造的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重于汶川地震之后建造的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程度随着结构层数的增加而加重;采用单跨外廊式承重体系的框架结构教学楼的破坏多以底层承重构件的破坏为主,采用双跨外廊式和多跨内廊式承重体系的框架结构教学楼的破坏多以填充墙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云南宁洱6.4级地震某填充墙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情况,通过研究房屋的震害特征,对房屋破坏受损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防御和减轻房屋震害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