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羽林街道三合村电话:15657506626新昌县世豪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位于羽林街道三合村,由新昌县世豪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创建于2013年,距县城5公里,占地面积530亩。基地的创建人为新昌"张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省基层名中医张孟超。"张氏伤科"具有百年历史,中医文化积淀深厚。"张氏伤科"入选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为张孟超创办的张氏骨伤医院,被评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基地。"张氏伤科"与张氏骨伤医院,是基地的两张"金名片"。基地遵循"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药精粹"的宗旨,把新昌全域旅游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以"中医养生"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养生保健、科普观光、休闲旅游、研学游为主要特色,设有中医药陈列馆、药膳餐厅、百草园、芍药园、中草药种植园等"一馆一厅三园"区域。基地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浙江富阳张氏骨伤科始传于清代,医武结合,故溯其源流,当属异远真人、赵廷海一派的武伤科;根据其以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为特色,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为学术特点,故上溯其渊源,又似属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脉。  相似文献   

3.
《中医辞典》载:“俞应泰,清代医家,字星阶,浙江绍兴人。本业儒,因妻病被庸医所误,后发愤攻医,精伤科,著有《伤科秘诀》。另著有《内科摘要》、《外科探源》等。”俞氏曾任太平军军医,精内、外科,正骨、上骱、理筋手法更是名闻遐迩。同治2年(1863年)俞氏回故里,与山阴小步天元堂主张永川意气相投,相见如故。俞应泰不但鼎力支持张氏扩建天元堂,还与张氏结成儿女亲家,将女儿许配张永川之子春霞为妻。从此,天元堂之事业发达,声名鹊起,不但百姓口碑甚佳,亦为医药同行所瞩目,这在《山阴天元堂考略》中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江苏省文化厅日前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山市中医院闵氏伤科疗法、郑氏妇科疗法榜上有名。郑氏妇科、闵式伤科是吴门医派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传  相似文献   

5.
伤科止痛搽剂治疗骨伤疼痛6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伤科止痛搽剂治疗骨伤疼痛680例临床分析河南省尉氏县中医院骨伤科刘铁山,孙松岑,范松兰,赵国庆,畅金萍,孙瑞峰,张顺德,杨松尧伤科止痛搽剂,系由民间治疗跌打损伤传方“活络药水”化裁而制成的外用搽剂。我科自1990年元月以来,采用此剂外搽治疗骨伤疼痛6...  相似文献   

6.
黄氏伤科为金华地区有名的伤科,兴盛于20世纪50~70年代,迄今传至4代,具有独特的正骨经验和用药特色。黄氏伤科临证重视内外兼治,形成了一整套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内服外敷为核心的骨伤科治疗体系。文章从正骨经验、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黄氏伤科的骨伤临床特色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20,(11)
正胡大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伤科流派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1977年起跟随魏氏伤科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李国衡教授学习。传承李教授的治伤经验,深得魏氏伤科"气血为要,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精髓。胡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手法、导引结合魏氏方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笔者有幸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  相似文献   

8.
湖湘张氏正骨流派是一个源远流长、传承脉络清晰、学术思想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历时252年。张氏祖传正骨秘诀、五大手法、理论核心和骨伤辨证用药总诀历久弥新。其第六代弟子孙达武,考究并概括了流派指导思想,提出了正骨手法的十点要求,完善了治伤用药理论,阐述了伤科内治五点特殊性及损伤从血论治二十法,倡导"生命在于平衡",使得流派学术思想得到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石春荣老中医,现年九十三岁,系我省名老中医,吉林省政协委员。伤科医术精湛,于吉林市行医六十五载,医名远播。石氏接骨,迄今已传四世。石春荣老中医为第二代传人,幼承庭训,学文及医二十六岁时,先以内科悬壶,后系统学伤科家传,遂专伤科,子袭父号,人亦称之为石九先生。渐次名噪江城,就诊者踵趾相接。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末年,岳阳张氏正骨声名鹊起,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在湘北人民中建立了极好的口碑,为老百姓所称颂。追流溯源,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均是对经典中医伤科名著《仙授理伤续断方》的继承和发展,兹述如下。1学术思想之传承岳阳张氏正骨学术思想有三大特点:1)损伤病机,重视气血,尤以气为先。2)损伤治疗,内外合治、筋骨并重。3)正骨理筋,次第明确,动静结合。以上三个特点,均可在《仙授理伤续断方》中探其大要。  相似文献   

11.
石氏伤科肇始于曾祖兰亭公,奠基于先祖晓山公,发展于先君筱山及先叔幼山公,传至仰山先生一辈已逾百年。仰山先生自幼继承家学,侍诊於筱山案侧,内科又得黄文东前辈赐教,遂能禀承石氏伤科外治与内治  相似文献   

12.
富阳张氏骨伤专科诞生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中医骨伤科四大流派之一。溯其源流,当属异远真人,赵廷海一派的武伤科。根据其以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为特色,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为学术特点,故上溯其渊源,又似属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脉。四世相传至张绍富老先生,更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张骧云(1855~1925),名世镳,字骧云,又字景和,清末民初上海名医。出身于世医之家,因少年丧父,遂从伯兄晓云、叔兄蔚云习医,尽得其传,后在上海浙江路浙江里和泥城桥平桥里悬壶。张氏以擅长医治伤寒时症闻名于世,“得了伤寒病,去看张聋■(即张骧云)”,成为当时上海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之语。对内伤杂病,张氏亦善于诊治,往往药到病除,故被苏州抚台陆元鼎誉为“江南第一名医”。张氏对医学精益求精,强调“娴熟医理,必求诸书”,“凭脉分经用药能圆通活变,全赖于阅病多积累经验,两者决不能偏废”。同时,他注重医德…  相似文献   

14.
肾着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方中以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白术、云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有祛寒行湿,温经通络作用。张氏用此方治疗寒湿之邪,留着不去,阻塞经络之肾着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该方在伤科领域也有其广泛的应用。很多  相似文献   

15.
绍兴“三六九”伤科发展轨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三六九”伤科,原名“下方寺里西房伤科”,为浙江世传著名伤科之一,其发展轨迹具有一定代表性,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伤科急救法“八大锁”,是采用推拿手法中的拿法,分别在身体两侧八个部位——肩、腋、腰、胯施行。该法通关开窍,疏通经络,回阳救逆,是民间流传已久治疗损伤昏厥效果卓著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前伤科医生视为治伤要诀,秘而不传,故文字记载较少,一直为口传心授而继承下来。手法治疗损伤昏厥一症,在伤科古籍中也有论述,如《伤科补要·脊背骨伤篇》云:“气门伤则气塞不通,口噤反张,身强如死,过不得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学史上所称述的“易州张氏学”,系指宋(金)元时代的张元素(洁古)、元素之子张璧(云岐子)、弟子李杲(东垣)、王好古(海藏)及其再传弟子罗天益(谦甫)这一学派而言。本文试图对“张氏学”的创始者元素学说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便秘在伤科病变中是常见且比较棘手的病症,笔者在伤科临床实践中,单纯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伤科便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伤科跌打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412000)周煌辉,袁尚锋主题词@伤科跌打膏/生产和制备,@伤科跌打膏/治疗应用急性软组织损伤为伤科临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血瘀证的范畴,市场各厂家生产的橡皮膏及一些黑膏药对此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均不太满...  相似文献   

20.
李辉  刘涛  指导:胡大佑 《新中医》2020,52(11):208-210
正文:胡大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伤科流派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1977 年起跟随魏氏伤科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李国衡教授学习。传承李教授的治伤经验,深得魏氏伤科“气血为要,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精髓。胡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手法、导引结合魏氏方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笔者有幸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魏氏伤科传承人培养项目,跟随胡老师学习魏氏伤科治伤经验,现将胡老师运用手法、导引结合魏氏蒸敷方三联外治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