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开中西新闻事业史,不难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动力机制上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  相似文献   

2.
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解读中西新闻传播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史实比较从新闻事业产生之前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说起,西方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民间自发的,即流亡歌手的口头传播活动。由于当时西方大众的价值取向是英雄崇拜,因而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古代战争英雄,可见已考虑到了受众的喜好。另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古罗马的新闻信处于合法地位,它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产物,内容主要是一些金融、商业方面的信息,可以定购,目的是为贵族、富商及有权势的高层社会人士提供信息传播服务,以领取适当报酬。即便是当时的官报,如《每日纪闻》的创办目的也非单纯为了传达政令,它是统治…  相似文献   

3.
报道本位与宣传本位是两种不同的新闻报道观,分别在西方和中国几十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占主导地位。以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这两种新闻报道观及其传播效果;指出以报道本位报道突发事件是新闻规律的要求,是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要求;我国当前正处于宣传本位向报道本位转变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名传播学施拉姆曾指出,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里就餐,媒介只是在为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饭菜,至于受众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媒介无能为力。这里所反映的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折射出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和参与,受众本位意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了很大的提升,以邵飘萍为代表的新闻前辈提出了新闻本位思想并身体力行.新闻本位思想在新闻观念、办报理念、报刊经营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对当时和后来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拟从新闻本位思想的内容表现、产生背景、对后来的影响以及对当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受众本位VS传播者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中逐渐兴起的。尽管人们目前对受众本位的提法还有争论,但大多数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最终还是认为,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趋势。电视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新闻日益增多,受众口味不断变化,品位不断提高,促使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日益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更新经济报道的理念和方法。以受众为本位的经济报道理念新闻传播中涉及到的人可以概括地分为传播者、受众、被传播者和其他人,经济新闻传播亦如此。在经济报道中,传播者提供经济新闻,受众接受经济新  相似文献   

10.
陈挚 《东南传播》2014,(9):165-166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权威主流媒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校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降,而选题上的局限和障碍是影响其传播力的最重要因素。校报工作人员改变新闻旨趣,回归报纸的新闻本位,是走出校报选题困境必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12.
叶菲  薛雯 《新闻世界》2011,(11):118-119
作为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受众在品牌传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成功实现品牌传播,特定的受众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Coach品牌为例,以受众本位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深入剖析Coach品牌的受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市场需求、新闻观念以及观众心理需求的转变下,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主持人要想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传递到每一个电视观众心里,就应该重视"民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对民生新闻电视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香 《新闻前哨》2006,(9):23-24
一、历史回溯 我们把中西新闻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新闻传播活动,近代新闻传播活动和现代新闻传播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2):57-59
“新闻体”就是新闻的体裁、样式,是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具体而又不同的载体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新闻事业所走过的道路不同,中西新闻界对新闻体的认识亦有很大不同。本试图探寻中西不同的新闻体格局形成的轨迹,比较二的差异,以期从中获得某种启发,为当前的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前后30年的新闻业有着巨大的差异。后30年中国新闻业发生意义深远、成果显著的巨大变化。前后30年中国新闻业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前30年的宣传本位转向后30年的新闻本位。正是这一带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其它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新闻事业经过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媒介发展规律和新闻工作传统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新闻理论传统方面,中国的喉舌本位与西方的自由本位通过比较而得以彰显,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其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张昆 《新闻前哨》2011,(1):43-45
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同"表现为对基本新闻价值要素的认同,根源在于社会化的人的共通性,和新闻事实的客观存在。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中对新闻价值要素的不同选择。这种差异有政治经济利益取舍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影响。从文化学理解新闻价值观有助于全球传播中求同存异,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文军 《新闻传播》2002,(10):12-14
进入新世纪,新闻传播改革紧锣密鼓,笔者认为,由传者本位回归受众本位,突破传统新闻观对人文精神的束缚,在新闻传播中实施人文关怀,以满足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是新闻传播改革的一个重点,应当围绕这一重点考虑相关改革,这是新闻传播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从数年前新闻传媒被时代大潮推进市场,到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开始市场化运作,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它既有信息产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体。对新闻传媒来说,它受到意识形态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制约。在共同制约之中,诸规律相互之间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第一,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传播规律是一种使新闻传播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使新闻传播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规律。它要求传媒和传媒工作者,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为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