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慧丽  刘瑞 《吉林医学》2011,(20):4148-4149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蔗糖铁与口服维铁缓释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存在贫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静脉组应用蔗糖铁,口服组应用维铁缓释片,两组均常规使用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且Hb、Hct、SF升高水平也明显高于口服组,而口服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使用蔗糖铁可及时有效地补充肾性贫血所需的铁剂,并可提高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长期补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维铁缓释片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 P O)联合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尿毒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1组、2组,三组均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静脉组给予蔗糖铁100mg静脉滴注,口服1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口服,口服2组给予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口服,疗程均16周.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 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口服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铁泰)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6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第1周将蔗糖铁100mg透析结束时缓慢推注,3次/周,第2周以后每次用蔗糖铁100mg,2次/周,方法同上,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口服组选取23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及红细胞压积(Hc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结论]蔗糖铁治疗有缺铁的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其升高Hb、SF及Hct的作用比琥珀酸亚铁更快,上升幅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作为肾性贫血患者长期补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蔗糖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正启 《海南医学》2008,19(5):79-80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对照组,治疗组18例,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应用蔗糖铁进行补铁治疗。对照组18例,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100mg,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EPO治疗6周,EPO使用方法,3000U/次,每周2次皮下注射。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补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和口服铁剂右旋糖酐铁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20例,第1周将蔗糖铁20 mg溶于0.9%生理盐水200 ml中透析,以30~60滴/min缓慢滴入,每周2次,第2周以后每次用蔗糖铁100 mg,每周2次,方法同上,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口服组20例,选取20例慢性肾衰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口服右旋糖酐铁100 mg,每日3次。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6 000 U/次,每日1次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结论:蔗糖铁治疗有缺铁的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其升高Hb的作用比右旋糖酐铁更快,上升幅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作为肾性贫血患者长期补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静脉组)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口服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脉组与口服组各20例均给予EPO3000IU/次,3次/w,皮下注射,疗程8周。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静脉组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48mL于血液透析后缓慢微泵,2次/w,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d,直至完成补铁总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静脉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不良反应静脉组1例,口服组5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EPO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硫酸亚铁片分别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针剂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每周2~3次静脉滴注;口服组:口服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 mg),1片/次,1次/d,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6 000~9 000 u/周,皮下注射。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但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低于口服组。结论: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其升高Hb、SF及Hct的作用比口服补铁更快,上升幅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肾性贫血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蔗糖铁与口服铁剂的补铁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静脉组与口服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森铁能和口服速力菲补铁,治疗前后取血化验血液学及铁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组Hb、HCT、SF、TSAT增长值均高于口服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可更好地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提高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玉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40-140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3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治疗组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于血液透析后静滴,3O~60滴/分,2次/周,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日。两组均联合EPO,10000U/次。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两组治疗前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补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别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贫血的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应用右旋糖酐铁片.两组均联合应用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病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Hct、SF及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且Hb、Hct、SF、TSAT水平也明显高于口服组,而口服组患者的Hb、RBC、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可更好地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提高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21-122
目的 探讨静脉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48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每周2次透析时从透析管路静脉端将蔗糖铁100mg+1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口服组:100mg,3次/d,两组患者观察12周;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口服组(P<0.01),两组患者应用EPO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及EPO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Hct、RBC和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静脉铁剂组较口服铁剂组Hb、Hct、RBC和铁蛋白明显升高,治疗6周后静脉铁剂组较口服铁剂组EPO用量显著减少。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且能减少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朱征西 《广西医学》2012,34(4):447-450
目的 观察蔗糖铁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肾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18例,两组均给予EPO皮下注射,静脉组加用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透析结束前30 min静滴,2次/周,直至完成总补铁量,以后每月用蔗糖铁100 mg维持.口服组加用富马酸亚铁颗粒200 mg,3次/d口服.两组均观察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Hb、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疗效好于口服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蔗糖铁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MHD肾性贫血患者长期补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6例,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片进行补铁治疗,治疗时间为5周,观察时间共8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维持血液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同等剂量rHuEPO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和口服组Hb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而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两组SF和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而静脉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总有效率静脉组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36,0%)明显低于口服组(15/36,41.7%).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rHuEPO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观察两种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别随机选取20例口服铁剂、22例静脉用铁剂的血透患者,口服组口服多糖铁150mg,qd,静脉组将1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血透快结束时静脉滴注,每周治疗1次,2组均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查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肝功能,比较2组治疗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Hb、Hc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2种补铁方案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合理的给药频率和剂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94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60~100 g/L,红细胞压积(Hct)18%~30%.随机分为静脉组(102例)和口服组(92例).静脉血液透析(HD)组: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前4周每周2次,每次100 mg;然后每周1次,每次100 mg.静脉腹膜透析(PD)组:蔗糖铁2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前4周每周1次,然后每2周一次,每次200 mg,静脉点滴.口服组:琥珀酸亚铁200 mg,每日 3次.总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前各组的年龄、性别比例、透析龄、透析方式、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b、Hct、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静脉组于用药2周时,口服组4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和12周时静脉组Hb、Hct、SF及TSAT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8和12周时静脉组Hb、Hct、SF和TSAT与治疗4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静脉组贫血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09%,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6、8和12周时,静脉组EPO用量低于治疗前和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静脉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口服组有12例出现胃肠道症状.(7)治疗12周时,EPO+静脉铁剂的总费用明显高于EPO+口服铁剂的总费用.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改善贫血,安全性好;每周用药100 mg可维持透析患者铁指标稳定,且能减少EPO的用量.但静脉用铁的总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7.
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肾性贫血的患者分成两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应用琥珀酸亚铁片,两组均同时用EP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及第8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铁蛋白(SF)、转铁饱和度(TSAT)、EPO用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治疗后Hb、HCT、血清铁、SF、TSAT两组均有升高,静脉组比口服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别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贫血的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应用右旋糖酐铁片。2组均应用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病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Hct、SF及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且Hb、Hct、SF、TSAT水平也明显高于口服组,而口服组患者的Hb、RBC、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可更好地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可提高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铁和口服铁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给予静脉铁(蔗糖铁)100 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口服铁(硫酸亚铁)300 mg/天。观察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维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较口服组Hb、Hct、SF、TSAT上升速度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达标后EPO维持量减少。结论口服铁治疗贫血效果差,不能达到纠正贫血的理想目标,且不良反应相对多,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补铁方案。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硫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血液透析(HD)患者,分为静脉补铁组和口服铁组,每组20例.静脉补铁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静脉注射100mg蔗糖铁,直到完成总补铁量.口服组:硫酸亚铁300mg每日3次,共12周,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50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结束治疗后Hb、Hct、Re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静脉Hb、Hct、Ret升高比口服组升高更显著(经非配对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P<0.01),静脉组Hb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从而节省EPO剂量,静脉组治疗后,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的饱和度(TSAT)均明显升高(P<0.05).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静脉组0例出现不良反应,口服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包括反酸、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便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比口服铁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