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4):511-516
通过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样地生物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径级树木的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293.89 t/hm~2,其中华山松的总生物量为5.01 t/hm~2,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总量的56.89%,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枝根叶,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Ⅲ径级I径级,其中胸径在20 cm以上的华山松生物量占了华山松总量的92%;混交林中锐齿栎林总的生物量为288.88 t/hm~2,生物量也是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了50.44%,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根叶枝,三个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I径级Ⅲ径级.华山松和锐齿栎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3 kg/株和369 kg/株,且单株生物量都是随着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相同行距(15cm)不同株距(10cm、15cm、20cm、25cm)和相同株距(15cm)不同行距(10cm、15cm、20cm、25cm)的二种种植方式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豆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15cm×15cm时,产量最高,密度再增加(15cm×10cm或10cm×15cm),产量反而下降;瓜尔豆的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植株的叶片数、株高、单株有效花序数、单株产量等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当降到行株距为15cm×20cm或20cm×15cm时,这些指标均达最大值,当种植密度进一步降低,达到行株距为15cm×25cm或25cm×15cm时,这些指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李莉 《甘肃科技》2014,(14):136-139
采用根钻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 laeformis)、落叶松(arix gmellini Rupr)锐齿栎(Quercusaliena var.acu teserrata)和针阔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的4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依次为,锐齿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细根生物量最大的锐齿栎林达到3216.109kg·hm-2,最小的油松林为2409.724kg·hm-2。对4种林分各个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深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深度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4种林分55%以上的细根都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油松细根生物量受土层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819;最小的针阔混交林为-0.472。土壤中细根的生物量及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山林区云杉和落叶松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阿尔泰山地针叶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方法】基于2012、2013年研究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实测样木,从年龄、径阶、林分郁闭度等角度,分析树木各组分器官生物量比例变化规律。【结果】两树种树干占整株树木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48.1%、61.9%; 云杉枝、叶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均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 两树种地上总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9.8%和79.5%,平均根冠比为0.268和0.270。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降低,树枝生物量随径阶变化幅度较小。西伯利亚落叶松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但在30 cm以上径阶比例稍有降低,树枝、树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两树种树干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云杉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总体上随郁闭度增加树干生物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树枝和树根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树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结论】西伯利亚云杉和落叶松各组织器官生物量比例均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径阶、年龄、郁闭度增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树叶比例则逐渐降低,树枝与树根生物量此消彼长。西伯利亚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在不同径阶、年龄和郁闭度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总体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5.
土壤施硒对白菜和堇叶碎米荠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和20℃下,在不同硒的质量分数处理中白菜和堇叶碎米荠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低质量分数的硒增加了白菜和堇叶碎米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20℃的条件下,低质量分数的硒使白菜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使堇叶碎米荠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硒的质量分数的不断升高而增加,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硒对植株的代谢影响因种类、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分别对秦岭南坡油松和锐齿栎群落内凋落叶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C释放过程及其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释放和C/N、C/P比值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群落凋落层(11265.58kg/hm2)C密度显著大于锐齿栎群落凋落层C密度(3047.31kg/hm2)(P<0.01),达到了3.7倍;(2)在凋落叶分解初期,2个群落凋落叶中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锐齿栎凋落叶C释放速率大于油松凋落叶C释放速率(P<0.01);(3)在两种群落类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剩余百分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符合Olson分解指数模型(R>0.81);(4)凋落叶C剩余百分率与凋落叶和N、P剩余百分率之间具有显著的二项式回归关系(锐齿栎凋落叶P剩余百分率除外),与凋落叶C/N、C/P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凋落叶的C释放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元素的释放以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草地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在各生长发育阶段,随密度水平变化植物间正、负相互作用的转化,采用复合De Wit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高羊茅与黑麦草生长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种植密度(低(32株/钵)、中(64株/钵)、高(128株/钵))水平上的叶片长和宽、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变化。结果表明:单播时,两种草叶片宽度在各个时期都受到密度制约; 叶片长度、根长、干质量及根冠比在生长前、中期没有严格受密度效应制约,而后期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混播的植株形态与生物量在后期显著高于单播方式,并且种植密度越大该现象出现越早,此外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下降的程度也小于单播; 中、后期混播根冠比显著小于单播。混播时正、负相互作用的表现依赖于生长时期和密度梯度,特别在生长后期,混播有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一时期内高密度使正作用削弱,但有利于正作用在较早时期产生。混播可能引起两个草种对潜在生态位的利用,出现生态位分化。因此,在生长后期,同一密度下混播草种间表现出正相互作用,而不同密度又表现出负相互作用,说明混播草坪生态系统比单播的草坪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扦插密度对杨树无性系苗木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NL 1388杨、NL 80 35 1杨不同扦插密度的扦插成活率、叶面积、生物量及生长量指标进行系统观测 ,研究了 1年生苗密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扦插株行距增大 ,4种无性系的单株叶面积 ,茎、叶生物量及地径均相应增加 ,叶面积指数以 4 0cm× 4 0cm的扦插株行距最高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扦插密度的减小 ,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I级苗出苗量以 4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 ,NL 1388、NL 80 35 1杨I级苗出苗量以 5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结合苗木产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4种无性系的扦插密度以 4 0cm× 5 0cm的株行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山野菜碎米荠富硒能力,以野生十字花科蔬菜碎米荠为供试材料,研究外源硒对碎米荠的分枝数、株高、叶片的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追施方式施用不同外源硒质量分数处理后,碎米荠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叶片硒含量增大,且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分数具有正相关性;当叶面喷施外源硒19mg·L~(-1)时,碎米荠叶片的硒含量达到最大值0.076 mg·kg~(-1),当根部追施外源硒24 mg·L~(-1)时,碎米荠叶片的硒含量达到0. 069 mg·kg~(-1).因此,采用叶面喷施方式,外源硒转化利用效率较高,效果优于根部施硒.叶面喷施19 mg·L~(-1)为碎米荠的最佳施硒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1.
对济南九如山进行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 (Tausch) O. E. Schulz在山东省的分布,该种隶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碎米荠属Cardamine。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研究,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分布情况及新分布的意义,同时,提供了山东省碎米荠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辽河河口湿地不同环境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区域内芦苇的高度和径向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芦苇密度增加,污染对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无明显影响。农业开发区域芦苇地上生物量最低。自然区域内的芦苇在高度、直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方面都比较稳定,除密度外,其它指标在6个样地中均较高,表明石油及农业开发不同程度上影响芦苇生长,自然区域芦苇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准确估算硬头黄竹的林分生物量。【方法】选取了硬头黄竹全径级(1.0~7.0 cm)分布的1、2、3年生硬头黄竹各50株,测定各器官和总生物量。采用11种常用生物量模型,分别对硬头黄竹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拟合,筛选最优生物量拟合方程,并应用模型估算不同龄级、径级林分总生物量。【结果】硬头黄竹地上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占比分别为84.82%、10.84%、4.34%;不同龄级单位面积林分总生物量差异显著,竹龄为1、2、3 a竹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92%、47.15%、20.93%;4.6~5.5 cm径级各器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径级,占林分生物量的62.60%。11种生物量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模拟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优选出全竹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6个,不同竹龄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19个(1 a的6个、2 a的7个、3 a的6个)。【结论】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各器官生物量占比均为竹秆>竹枝>竹叶,林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龄级、4.6~5.5 cm径级的竹株。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模型中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优,其次是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地上单株与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受胸径、株高的影响较大,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与胸径关系更密切。全竹龄硬头黄竹地上单株和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不同竹龄的模型,不同竹龄硬头黄竹地上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全竹龄模型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极度稀植方法,研究菊芋株高对叶片数量、小花数量、块茎数量、叶片生物量、块茎生物量、茎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从株高角度为菊芋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极度稀植条件下菊芋株高56%集中在200-241cm;块茎个数、块茎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小花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整体角度分析株高与各因子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与茎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在株高≤200cm条件下,株高与个因子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秆生物量、块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基质中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合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竹炭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叶榉树容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竹炭用量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试验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其他3种用量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根茎比相比对照显著减小。3种用量竹炭处理下,一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细根(直径≤1 mm)长度相较于对照都有显著增加。添加竹炭显著降低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促进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对于基质中氮元素的吸收,加快了其茎中氮的代谢活动,但对根系和茎中的碳元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促进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上随着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综合来看,添加5%竹炭最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其苗高增加了37.84%,地径增加了17.6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9.56%,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3.48%,细根生物量增加了49.17%,细根长度增加了62.38%。【结论】添加竹炭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根系的建成、根系形态的优化和苗木对基质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竹炭,可以更好地培育优质的大叶榉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16.
老芒麦地下根系数量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田间表现优异的3份老芒麦(E.sibiricus)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老芒麦地上分蘖数与不同土壤分层中的根系重、根系长及根系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下根系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以期获得老芒麦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化.研究结果表明:0-10cm土层内的根系分布及根长对老芒麦地上分蘖影响最大;X16老芒麦品种0-10cm土层内的地下生物量最高,根系分布、密度、根长与其它2个品种差异性显著,地上分蘖株也最多,达到525株/m,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7.
植物功能特征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窜外盆栽方法,就8种一年生植物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6个功能特征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8个植物种类在株高、相对生长率、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根深、单位叶面积根量等功能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生物最生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天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与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和根深等功能特征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不相关,而与单位叶面积根量负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5个功能特征可被认为是影响人工草地生产力的关键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恢复改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町食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0.75,多样性指数南0.07增加到了0.25;封育后补播"高寒1号"生态草种相对于封育前,使得退化草甸的盖度增加了56.00%,高度增加了11.74 cm,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22.24 g/m2,可食牧草比例增加了55.98%,物种数由5种m2增加到了15种/m2,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了3.29,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1.85,均匀度指数由0.06增加到了0.27.相对围栏封育而言,封育后补播是一种更有效的"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恢复措施.围栏封育和补播配套实施可以显著改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貌相、草地生产力和组分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9.
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多用途树种,研究青钱柳幼树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规律,为发展叶用林提供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青钱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了37株样木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相关测树因子的分析评价,从19个生物量模型中进行筛选,构建了青钱柳人工林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相关测树因子的预估方程。【结果】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W)与胸径(D)具有高度相关性,筛选的4个模型均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则:①干生物量模型 W=0.15 D2.1, R2=0.982;②枝生物量模型 W=0.05 D1.88, R2=0.864;③叶生物量模型 W=0.07 D1.55, R2=0.802;④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 W=0.28 D1.95, R2=0.976。【结论】不同密度下6年生青钱柳幼林生长尚未郁闭,受密度效应的影响较低,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配模式基本相似,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表现为干(73%)> 枝(16%)> 叶(1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收获法研究多被银莲花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多被银莲花在株高达12 cm以上时开花、结果;随株高级的增大,茎叶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果生物量增长明显,花生物量呈单峰型变化;根冠比呈整体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物候期的推移,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4.31,5.30和3.45倍;生物量分配表现出由地下向地上转移和由生长向繁殖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多被银莲花将有限资源再分配于生长和繁殖之间的生存策略.采用直线、指数、对数和幂函数拟合的多被银莲花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方程均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但验证结果仅有幂函数均达到了建模标准,为多被银莲花生物量预测的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