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连仲 《城乡建设》2004,(10):73-75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入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及西欧.有研究认为当今城市化在性质上已步八与过去传统郊区化不同的新阶段:居住郊区化之后,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形成“边缘城市”;这种“后郊区化”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开始向城市区域扩散。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新城亦庄和上海边缘的昆山的研究,旨在揭示中国一些大城市区域中“边缘城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认为跟西方后郊区化某些特征相似,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也已超越了所谓郊区化的传统涵义,它代表了一种中国特征的城市多中心发展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及西欧,有研究认为当今城市化在性质上已步入与过去传统郊区化不同的新阶段:居住郊区化之后,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住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形成"边缘城市";这种"后郊区化"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开始向城市区域扩散.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新城亦庄和上海边缘的昆山的研究,旨在揭示中国一些大城市区域中"边缘城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认为跟西方后郊区化某些特征相似,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也已超越了所谓郊区化的传统涵义,它代表了一种中国特征的城市多中心发展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中心城人口、制造业、商业、办公业依次向郊区扩散,为郊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自从本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大都市郊区化迅速发展成为大都市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郊区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郊区小城镇迅速发展。总括起来西方大都市经历了四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扩散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人口郊区化,即中心城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从1948年至1980年中心城人口占大都市人口的比重由64%降至43%。一般认为形成人口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实际收入的增加;②通勤费用的下降;③中心城市存在许多问题;④跟随企业迁到郊区;⑤公共政策的影响等。 第二次浪潮是制造业的郊区化,即中心城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1948~1980年间中心城的制造业就业的比重由67%下降至48%。随着卡车的改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及现状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由内向外、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业向外迁移,形成一种相对于城市集中化的离心分散化现象。 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排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特大城市郊区化现象的产生,只不过这些城市的郊区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表现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用地空间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和扩张,城市空间也逐步由主城区向郊区扩散,不少城市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与国内许多成长型城市一样,近些年杭州市城市空间发展也出现了无序蔓延的势头,土地利用程度较低。该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典型城市增长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增长模式及特点,对杭州城市空间增长提供借鉴,并结合杭州市发展现状,提出TOD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轴向发展模式,为杭州城市未来的有序扩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城市理论的重庆主城区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城市化正超越城市范畴向区域扩散。空间规划应着手终结城市蔓延,构建区域城市。重庆主城区正处于集聚向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发展的转型阶段,应树立区域观念,发挥空间规划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从生态空间、城乡空间、城市拓展空间及新区空间4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实现可持续的区域城市增长。  相似文献   

8.
从就业分布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是国外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Harris--Ullman的多核心城市模型(1945年)。通过对二战以后欧美国家普遍出现的人口、经济活动和就业向郊区大规模扩散现象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们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从传统工业城市的单中心(CBD)模式向多中心模式的转化,其主要特征包括: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率接近70%后的城市区域发展将面临重大转型,城市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也由此前以制造业为主导向生态、文化主导下的多元动力机制转变,其空间结构相应走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中外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异同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共同点。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实施城市郊区化所带来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其作用还基本相似。一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  相似文献   

11.
从转型期武汉市城市政策与城市扩张的相关分析来看,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促使城市政府急于开辟新的财源,城市政府对财政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城市土地资源的迅速流失,城市地域的无形扩张;户籍制度的松动和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推动了郊区城市化进程,规划新城策略和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引导城市向外围城乡接合部地区发展,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导致城市郊区住房的开发,交通政策对武汉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给予支持,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旧城改造用地调整和新区土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石忆邵  陆春 《规划师》2006,22(12):92-95
1 关于边缘城市、卫星城与新城 在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特别是远域郊区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扩散和集聚的互动演进,在远郊区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新的集聚中心,分别被称为"外围城市"(Outer City)、"郊区城市"(Suburban City)、"边缘城市"(Edge City)等.美国学者约耳·伽鲁认为,边缘城市是美国城市发展的新形式,是在原中心城市周围郊区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就业与居住中心,它与中心城市既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城市景观上以低层、低密度建筑为特征[1].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继居住郊区化和商业郊区化之后,大量服务业就业岗位向郊区扩散,功能完善的边缘城市逐步形成.边缘城市已成为当前西方郊区化的新趋势,是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多中心发展的新形式.本文首先概述了美国边缘城市的产生背景、概念与内涵、类型及界定标准等,然后对国外边缘城市的主要特征与动力机制加以评述,对中国“边缘城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一些大都市区域的发展阶段与制度背景,提出对中国“边缘城市”的理解,并借鉴国外边缘城市的发展经验,对中国“边缘城市”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杨继瑞 《城市开发》2001,(12):31-34
城市发展是一个矛盾平衡与不平衡交替演变、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包括了前城市化(Pre-urbanization)、集中城市化(Urbanization)、郊区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和再城市化(Re -urbanization)等多个演绎阶段。其中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化发展到相当程度 ,出现城市发展“门槛” ,以至产生“集聚不经济”现象 ,从而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就业岗位、服务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城市化后期现象。与此相适应 ,住宅郊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十几年来上海经济、社会、人口与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特点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 ,实现中心城区人口的有效疏散和郊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 ,上海制定并通过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与 1986年的城市规划相比 ,新规划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新的城镇体系则由中心城区———郊区新城 (区、县城 )———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层次组成 ,增加了中等城市规模的郊区新城和小城市规模的中心镇 ,等级体系更趋完善 ,空间布局也趋向合理。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和郊区…  相似文献   

16.
季松 《规划师》2009,25(5):88-95
在消费社会,欧美城市已由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逐渐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工具.在美国,郊区购物中心和节庆消费场所在城市郊区化和内城复兴的过程中起着主导城市发展的作用.而在欧洲,通过"隐藏的购物中心"和文化规划,消费发展与城市认同从冲突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17.
谢伟艺 《建筑师》2009,(4):119-120
在深入分析惠州土地利用及城市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惠州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以欧洲先进的“紧凑城市”理论为规划指导.提出高强度开发城市土地;推行一体化交通政策.完善各类交通衔接,以“分散的集中“引导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组合城市结构模式转变等策略.以期引导惠州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步入可持续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由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演变的过程,该根据上海城市郊区化的动力特征、现状与问题,提出以新城建设,中心镇建设与中心村建设三种模式作为今后上海郊区城市化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 联邦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可以说,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德的城市化已由城市向心集聚的初级阶段进入由点向面扩散的高级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类型以及空间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演变趋势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知识社会,欧洲的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瞩目的模式。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欧洲经历着的"城市复兴",宣告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伴随而来的转变是城市的规划活动由郊区回归城市:生活品质再一次与城市息息相关。然而这一改变却充满矛盾,且蕴含着一种风险,即有可能破坏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目标。美国城市中出现的郊区购物及其生存文化的转变清晰地显示出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开放的城镇中心被视为使城市中心充满活力的催化剂;而另一方面,其有利于郊区驾车顾客的定位却发挥着反作用。在德国,数不尽的边缘城镇零售业和折扣店,威胁着正在增强的市中心的影响力。当公众们还在激烈争论市中心的项目时,边缘区的商店数量却在悄然扩张,并进一布推动了郊区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