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8—9日青海海东地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天气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透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条件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降水出现的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020628"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君武  徐燕峰  唐跃 《浙江气象》2003,24(1):1-3,13
利用T213资料对2002年6月27日夜里到28日上午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力、动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之前都有反映。T213预报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能量等物理量场分布和暴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西南急流、中层偏西气流和高层西北风急流三支高低空气流的耦合是触发这次暴雨的机制,暴雨就落在低空急流的入口区的左侧、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热带气旋暴雨落区完全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近几年影响和登陆福建省的热带气旋区域暴雨过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k指数、比湿q、涡度ζ和垂直速度ω场对预报福建省热带气旋区域暴雨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它们分别反映了产生暴雨所必须的水汽、不稳定能量和辐合上升运动等基本条件。为了提高暴雨落区预报的效果,提出以动态方式确定物理量临界值的方法作热带气旋暴雨落区预报。通过对1995~2001年7~10月的144个个例T106物理量场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得到福建省热带气旋区域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和物理量诊断模型,建立了应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物理量预报场,以动态方式确定物理量临界值,作为福建省热带气旋区域暴雨落区预报的完全预报(PP)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盛夏西南涡暴雨的天气学特征分析及暴雨落区预报着眼点的探讨,应用T106、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等产品,采用建立预报模型及相似预报,物理量场动力诊断等方法,建立客观、定量的预报业务系统,用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E(Energy)指数等对2007年9月18-20日一场历史罕见的区域性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在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13号台风韦怕减弱后的低气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在预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上明显优于T213数值预报;T213、日本和德国三家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均有一定的偏差,中心量级偏大,但对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E指数作为一个反映降水强弱和落区的辅助工具,对本次降水过程做出了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5年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时,与500hPa螺旋度、涡度及850hPa水汽通量配置较好。暴雨前期低空急流加强,表现在暴雨发生前850hPa沿110°E有V分量的增长。另外,可通过对T 213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判断未来暴雨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王芹 《湖北气象》2006,(3):24-26
2005年7月7~10日,襄樊境内出现了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个别县市出现特大暴雨,该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强降水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尺度切变、东北冷涡、高原暖涡是该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中层切变线上分布不均匀的辐合区、中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以及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动力条件;强降水预报模型对这次暴雨过程在时段上有较强的预报性,但在定点预报方面存在不足,其预报范围较实况偏大。  相似文献   

8.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了与暴雨关系密切的物理量 ;通过对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之间关系的定性诊断分析以及对物理量的定量计算 ,确定了物理量的临界值 ,并以此作为预报暴雨发生的限制条件 ;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的 3种物理量预报场与临界值对比 ,判断未来 24h有无暴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春季大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场和6h预报场资料对山东省春季一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春季暴雨主要是受850hPa低涡和地面气旋影响产生的,低涡中心和气旋中心北部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低空西南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暴雨区低层有较大的正螺旋度和非地转Q^*矢量辐合,说明暴雨区有中尺度和大尺度上升运动相叠加。与夏季暴雨的不同在于副热带系统较弱而西风带系统起主导作用,暴雨前后冷暖空气活动剧烈。  相似文献   

10.
2003-10-09-13渭河流域出现连阴雨,其中10日关中东部出现大到暴雨。利用高空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学和物理量场特征分析。表明这次强降水过程的热力、水汽以及动力条件在连阴雨一开始时就已经具备,同时配合有一个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消过程。T213各种产品对大降水的预报能力增强,特别是物理量预报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5月6日铜仁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动力触发机制进行分析,并对T213(639)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高层浅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系统南移、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临近暴雨时刻中低层西南气流的加强把暖湿气流送入暴雨区是暴雨产生的关键.对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结果表明,对此次过程T213(639)在风场、涡度、散度、水汽通量、垂直速度方面都作了较好的预报,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应该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10年1月21~24日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和云图特征,并利用欧洲中心、T213、T639等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包括散度场分析、垂直速度分析等物理量诊断分析,揭示强降雨在动力、热力、水汽等方面特征,找出有利于大暴雨产生的环境条件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与中高纬阻塞高压脊上发展东南移的小波动结合,是这次区域性暴雨的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的各种物理量预报随暴雨临近增强,且与暴雨落区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T213资料对2004年5月15—16日浙江大范围暴雨进行分析,并用浙江省气象台本地化MM5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发现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同时存在,但低空辐合程度强于高空辐散程度。低空的急流中心与强暴雨中心有着非常好的对应关系,850hPa正涡度区与暴雨区也相配合。本地化MM5数值预报模拟结果显示其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都非常好,显示其有较好的一种预报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盛夏西南涡暴雨的天气学特征分析及暴雨落区预报着眼点的探讨,应用T106、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等产品,采用建立预报模型及相似预报,物理量场动力诊断等方法,建立客观、定量的预报业务系统,用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6.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与暴雨关系密切的物理量;通过对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之间关系的定性诊断分析以及对物理量的定量计算,确定了物理量的临界值,并以此作为预报暴雨发生的限制条件;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的3种物理量预报场与临界值对比,判断未来24h有无暴雨。  相似文献   

17.
胡雪红  张琳 《山东气象》2008,28(1):22-25
应用T213、MM5、ECMWF、FAX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北的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和降水量进行检验分析与评估.结果发现:ECMWF模式的500hPa形势预报好于T213模式的预报;ECMWF模式和T213模式对此次过程的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地面形势的预报各有特色,ECMWF模式预报黄河气旋的位置好于T213模式预报,而对冷空气的预报,T213模式好于ECMWF模式;T213和MM5模式对暴雨预报能力较强,而对大暴雨落区预报不准确或没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T213、HLAFS物理量场资料,对2002-08-05陕西省突发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区具有高能量、位势不稳定很深厚的环境场,850hPa沿35°N纬向辐合线为此次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和水汽,台风北上加强了35°N附近的扰动和水汽输送,西风急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共同促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用K指数指标对这次强降水的短时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依据最小离度相似原理,根据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布及热力和动力演变相似,每天找出若干个历史相似个例,并根据各相似个例的相似程度和对应的各站点的降水实况计算出各站点当天产生暴雨的可能值,把可能出现暴雨的站点连在一起即可得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20.
用数值预报产品根据相似法制作广西暴雨落区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依据最小离度相似原理,根据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分布及热力和动力演变相似,每天找出若干个历史相似个例,并根据各相似个例的相似程度和对应的各站点的降水实况计算出各站点当天产量暴雨的可能值,把可能出现暴雨的站点连在一起即可得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