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苏省城市绿化航空遥感调查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俞慧珍  叶年山 《中国园林》1993,9(2):23-34,8
江苏省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调查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可取得采用同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同一时间的大中城市绿化情况,在国内尚属首次。特别是城市绿化覆盖率的调查和分布的难题迎刃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绿地规划设计经验,从城市绿地游憩场所的特征和规划设计要点两个方面,对城市绿地的游憩场所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菲  王洪成 《园林》2023,(3):71-78
城市绿地的增汇与减排功能是中国“碳中和”目标在城市人居环境领域的重要实现路径。在2008-2021年的研究进程中,学者们针对城市绿地碳汇与碳排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为探明规划设计实践视角下现有研究的成果可用性,从理论体系、清单数据、影响关系以及策略方法4个层面并结合不同维度对城市绿地碳汇与碳排研究成果进行交叉分类分析。结果表明:(1)理论体系研究成果现已融合交叉学科内容不断更新,但总体进程较缓;(2)清单数据研究成果中部分研究内容缺乏规范化的核算边界;(3)影响关系层面,当前研究成果在多维度的影响因子证据链方面具有提升空间;(4)当前策略方法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有待验证其实际有效性。总体上针对现有城市绿地碳汇与碳排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有效回顾与归纳,进一步指出规划设计实践视角下未来有待深入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内容,基于研究成果可用性为城市绿地在低碳方面的研究厘清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烨 《山西建筑》2014,(2):27-28
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及需满足的几点要求,并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加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绿地及其分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徐波 《中国园林》2000,16(5):29-32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城市绿地分类的标准,各地各行业采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出现了较大的随意性。一种分类方法往往反映了对分类对象的认识深度,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程度。为此,试图从分类的目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阐明进行城市绿地分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春 《中国园林》2009,25(9):80-84
通过分析国家园林城市遥感测试的实际情况,探讨现存的城市绿地基本指标在绿地分类标准、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存的问题,对如何统一、完善城市绿地指标统计方法,增加公共(园)绿地占绿地比重,公共(园)绿地覆盖居住用地百分比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结构指标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布局和功能的辅助性指标,充实国家园林城市遥感测试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结合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对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标准规范     
正住建部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49号),批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85—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衔接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G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两个用地分类标准,找到两个用地标准的差异之处,建议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角度更大范围地与相关规划对接,与上位规划协调,并对当前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主义的生态理论对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本以景观生态学的视角,论述了城市环境空间的一些特质,同时,通过一个具体工程项目,对城市绿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和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赵铭 《城市住宅》2021,28(9):176-177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还是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此,立足居民健康探寻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在遵守通用共享、便携访问以及保证数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基础上,采取搭建绿地交往平台、重塑绿地街道场所、丰富绿地公共设施等措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促进居民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托2007年南京市规划局城南分局委托的城市绿地空间研究课题,根据城市绿地的特性,围绕现行绿地规划管理问题,提出了刚性绿地与弹性绿地的理论。继而分别阐述了其概念、设定条件。最后比较了该理论模型与现有绿地规划方法,提出其具有变复杂为简单、变模糊为明晰、变随意为理性三大先进性,希望其能深入发展,有助于绿地规划。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并没有引起城乡规划编制部门足够的重视,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生活品质需求增高的今天,绿地系统规划承担城市绿地在市域空间中合理依据不同需求进行空间分配安置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现阶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面临问题的研究,基于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绿地系统规划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温全平 《风景园林》2013,(6):144-148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重心由以建成区为主向建成区内外并重转变已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坚持广义绿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绿地的特性及其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包括主导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实施主体的多元性。文章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赋予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相对独立的地位,形成与城乡规划平行和互动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对象、组织系统、技术系统、规划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过渡与转变。  相似文献   

14.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urban environment, providing considerable ecosystem services to our socio-economic-cultural activities. Metrics designed to capture green space provision, supply and demand, measuring avail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visibility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to gauge progress towar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rom local to regional scales. In this article, we offer eight reflections on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urban green space for mapping, monitoring,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4M) practices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The article’s objective is to stimulate fresh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conversion of data to interventions. Eight points are made: 1) Green space mapping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in a multi-attribute conceptual model, including quantity, quality, type, and structure; 2) green space mapping sources, methods, and uses vary by definitions, approaches, and scales; 3) phenology modifies seasona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urban green space; 4) spatial and temporal green space data cubes will help realize the goal of nea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change; 5) green space coverage reveals green space supply, but green space exposure can capture effective demand via modeling the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s of human–green space; 6) green space exposure measures should account for spatial, temporal, and social differences; 7) greening optimization by 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should consider both biophysical, biodiversity, and health benefits; and 8) urban green spac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ategized with a long-term view. Finally, we advocate data–science–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that can help guide and promote 4M practices of urban green space. These points of reflection have broa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practice, and theory of urban green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altogether constitute a set of principles that can guide scientists,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toward strategizing optimal 4M of urban green space.  相似文献   

15.
徐波  赵锋  郭竹梅 《中国园林》2007,23(6):75-77
常规意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初步形成规范,但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同期开展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却是一个新的课题。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探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阶段的划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城市绿地概念的延伸等基本问题着手,寻求与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对话关系,从而提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简述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并通过江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探讨了该生态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5):42-46
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合理城市结构形态、满足城市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必然。日本建设省在1994年对原有的《都市绿地保全法》进行了部分修正之后,将编制“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的工作形成制度,并掀起了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的高潮。试图通过对日本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概要与内容的介绍,分析其主要特征,探究其在广域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目前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锋  徐波  郭竹梅 《中国园林》2007,23(7):83-86
城市的发展要求从更宏观的层次定位、控制和引导其绿地的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亦要求更加全面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城市绿地发展战略研究”应运而生。以北京为例,概述了“城市绿地发展战略研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由此引发的若干思考,探讨了“城市绿地发展战略研究”的方法与核心内容,以引导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风景园林基本理论、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绿色机理与绿色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风景园林研究动态及其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 06—2011年重庆主 城区的城市绿地演变,评估了绿地规划实施 效果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研究 发现:重庆独特的山水格局及其山体绿线控 制政策奠定了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 构;城市建设不断侵占原有绿地尤其是组团 隔离绿地,致使原有绿地不断破碎化和孤立 化,降低了绿地规划的约束作用;城郊公园 和广场绿地有所增加,这些绿地主要是由农 用地转换而来。本文揭示了快速城市化发展 与绿地规划管制之间的深刻矛盾,对城市绿 地保护和空间格局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