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cTnI采用金标法测定,cTn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酶谱(CK-MB、CK、AST、LDH、a-HBDH)采用酶速率法测定,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cTnT)、CK、CK-MB、AST、LDH、a-HBDH、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率依次为肌钙蛋白(cTnI、cTnT)100%、CK-MB为94.4%、CK、LDH、a-HBDH均为86.1%、CRP为80.6%.结论血清cTnI、cTnT和CK-MB水平升高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依据,CK、AST、LDH、a-HBDH和CRP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功能各项目检测对麻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4例麻疹患者,分别在出疹期、恢复期测定血清肝功能。结果104例麻疹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88例阳性率88%,麻疹患者在出疹期水平明现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结论肝功能检测可作为麻疹患者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及对血清α-羟丁酸(α-HBD)、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为该病实验室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8例患儿血清α-HBD全部升高,LDH部分升高,占58.25%,ALT,AST升高比例相对小,分别占6.7%,19.57%.结论:α-HBD可作为手足口病的一项间接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发病初期的最佳采血时间,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 出疹第1~3天麻疹IgM抗体的检出率在30.7%~44.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合计麻疹IgM抗体检出率为33.6%,与出疹后第4天(51.2%)、第5天(65.7%)、第6天(79.8%)、第7天(82.8%)、第8天(87.1%)的麻疹IgM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例疑似麻疹患者第一份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为阴性,5~28 d内采集第二份血,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0%.结论 采血时间以患者出疹后4~8 d为宜,若5 d内采集患者第一份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为阴性,应在1~3周内采集第二份血可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酶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的变化规律和检测意义。方法选择美国Abbott C16000全自动生化仪,试剂采用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生化试剂盒,对6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KP),r-谷氨酰转肽酶(r-G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73.3%的患者ALT升高,有91.7%的患者AST升高,有100%的患者LDH升高,有56.7%的患者CK升高,AKP,r-GT仅有个别患者轻度升高,大部分患者正常。结论动态检测HFRS患者的血清酶各项指标的变化,尤其重点关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这几种酶的具体变化,对HFRS的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多功能脏器衰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谱、CRP及TnI以探讨其对急性心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蛋白分析仪及各种诊断试剂盒,检测了128例AMI患者发病后2~120 h各时间段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AMI后2 h内,患者血清中CRP、TnI及CK-MB开始升高;4 h后,AST、LDH及α-MBD也开始上升,至12~24 h,各项指标均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CRP下降速度最快,TnI则最慢.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nI、CRP及CK-MB,对AMI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9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WBC)和血小板计数 (PLT)进行测定。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CRP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87例 (96 6 7% )血清CRP升高 ,4 3例 (47 78% )血清ALT升高 ,4 6例 (5 1 11% )血清AST升高 ,2 7例 (30 % )血白细胞计数下降 ,2 4例 (2 6 6 7% )血小板计数下降。显示血清CRP浓度与ALT呈低度正直线相关 (r=0 2 4 5 ,P <0 0 1) ,CRP浓度与AST呈中度正直线相关 (r=0 5 72 ,P <0 0 1) ,CRP浓度与血PLT计数呈低度负直线相关 (r=0 2 5 8,P <0 0 5 ) ,CRP浓度与WBC总数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r=0 10 5 ,P =0 32 6 )。结论 甲型副伤寒中血清CRP升高为一重要指标 ,结合肝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下降及流行病学资料则有助于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癌胚抗原( CEA)和乳酸脱氢酶( LDH)在检测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肺癌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上述三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中的CRP、CEA和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中的CRP、CEA、LDH水平逐渐升高( P <0.05),其中Ⅰ期各指标水平最低,而Ⅳ期最高;CRP、CEA和LDH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95%,准确性为81.5%。结论血清中CRP、癌胚抗原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诊断肺癌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认的麻疹可疑病例的确诊试验是检测出疹患者早期血清样本中的麻疹特异性IgM抗体。1989年上半年,加拿大魁北克和安大略省发现了1万多例麻疹病例,作者比较了免疫荧光法(IFA)和酶免疫法(EIA)检测出疹早期的血清样本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效果。作者收集了221例患者的283份血清样本(53%为单份,40%为双份,7%为多份样本)。患者平均年龄为12岁,并记录有可疑出疹时间,血清样品4℃保存不超过3天。IFA检测前,血清预先灭活,并分别用葡萄球菌蛋白A及羊抗人IgG处理,除去血清中IgG  相似文献   

10.
胸水ADA与LDH、CRP检测在鉴别恶性与结核性胸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胸水及结核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患者(恶性44例,结核性34例),每例均检测患者胸水ADA、LDH、CRP.结果 恶性胸水组LDH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01),而其ADA、CRP显著低于结核组(P<0.001).胸水ADA、LDH和CRP联合检测,对恶性胸水判别正确率为97.7% 结论 LDH、ADA、CRP可作为良恶性胸水鉴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自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缺氧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内科诊断为缺氧性肝炎患者126例(缺氧性肝炎组),调查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程、生化指标与变化特点及预后。同期选择我院肝病科诊断明确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病毒性肝炎组)做对比分析。主要分析肝酶及胆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结果缺氧性肝炎组的恶心、厌油腻食物、黄疸、肝脏肿大等临床症状轻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性肝炎组AST/ALT、LDH、CK明显升高,AST与ALT≤3倍正常值23例(18.25%),10倍>AST与ALT>3倍100例(79.37%),>10倍及以上者3例(2.38%);LDH、CK明显升高及TBIL与DBIL升高。肝酶及胆酶升高多在发病后48h达到高峰,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迅速下降。其中48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67例(53.17%),72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112例(88.89%)。而病毒性肝炎组的肝酶指标下降幅度较慢,入院后72h患者多表现下降缓慢或不变,7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45例(37.50%),15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97例(80.83%)。结论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变化特点不同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充分识别各自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甄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缓解(CR)、持续缓解(CCR)时期、部分缓解(PR),无效(NR)和复发的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分析LDH水平与白血病各时期的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自血病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率达到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当CR后LDH水平下降至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在CCR时期亦持续下降,仅有1例LDH水平升高,仅占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LDH水平升高的比例仍有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效及复发病人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LDH可作为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值对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安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50-1551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增高与WBC、DC、ALT、AsT、r-GT、CK、LDH、UA、GLU、ALB、TBIL、TP相关性分析.方法: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CRP,全自动血球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WBC、DC、ALT、AST、CK、LDH、UA、GLU、TP、ALB、TBIL,分析CRP与WBC、DC、ALT、AST、CK、LDH、UA、GLU、TP、ALB、TBIL的关系.结果:老年人CRP浓度增高与DC、CK、LDH、GLU、WBC、DC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ALT、AST、UA、TP、ALB、TBI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CRP和CK、LDH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组织损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CRP和GLU联合检测与女性糖尿病有密切联系.CRP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炎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急诊检查项目中心肌酶谱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急诊患者110例,其中急性脑外伤50例,心肌梗死组60例,检测两组的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两组肌酸激酶(CK)升高例数及敏感性。结果两组的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CK升高57例,敏感度95.0%;脑外伤组CK升高50例,敏感度100%,总计CK升高者107例,敏感度97.3%。结论在急诊植查中心肌酶谱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外伤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诊断试剂盒,检测了87例AMI患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cTnI,并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87例AMI患者血清cTnI、CK、CK-MB、AST、L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87例AMI患者中,75例心肌酶谱升高,82例肌钙蛋白Ⅰ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6.2%、94.3%;特异性分别为92.0%、96.0%.结论:心肌酶谱与cTnI测定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氟乙酰胺中毒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临床分析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对小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氟乙酰胺中毒及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测定结果(单位U/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清CK 1911.60±1425.25;AST 132.66±86.¨;LDH 320.46±122.14;a-HBDH 290.52±118.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患儿心肌酶谱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升高,由以CK升高显著,升高程度与中毒轻重有关;提示血清CK显著增高可作为氟乙酰胺中毒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血清心肌酶谱升高程度有助于中毒轻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明  陈秀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07-1107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UAP)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将32例早期UAP患者测定CRP及心肌酶谱(CK、AST、LDH);动态观察变化情况。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的CRP较心肌酶谱更早出现异常升高;并且随着发病的时间而有较大的可变性。结论:CRP可作为不稳定心绞痛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马秀丽  宋相安 《中国药业》2009,18(19):77-77
目的探讨麻疹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麻疹病情的关系。方法将89例住院确诊的麻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入院后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患者年龄45d~46岁;临床分型为轻型6例,典型15例,重型31例,异型10例,成人型2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93.26%的患者肝损害发生于出疹期,6.74%的患者发生于发热期;重度肝损害多见于重型、成人型麻疹;患者肝功能随麻疹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无慢性化倾向。结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常见,多发生于出疹期,且程度一般较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林镇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64-1765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中枢系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8例.另外,选取同时间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的AST、LDH、CK以及CK-MB等四种酶间的含量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型组AST、LDH、CK以及CK-MB等四种酶的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严重程度之间呈正比.血清心肌酶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