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尼替丁,环丙沙星,痢特灵三联对幽门螺杆菌(Hp)阳笥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粘膜活检均确认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共155例,用雷尼替丁,环丙沙星,痢特灵三联与改良的经典三联(果胶铋,四环素,痢特灵)作随机对照治疗。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 ,根除 Hp能使炎症消失 ,溃疡愈合加快 ,复发率减少。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用丽珠胃三联 (由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三联复合包装片剂 )治疗 Hp感染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 5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3 5 .2岁。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 3 0例 ,胃溃疡 17例 ,十二指肠溃疡 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反酸、嗳气及黑便 ;胃活检快速尿素酶及 1 3C-尿素呼气试验均阳性 (定为 Hp感染 )。本组近 1个…  相似文献   

3.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治疗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传统三联、四联根除疗法的有效率不断下降。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根除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395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Hp感染的患者,其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185例,消化性溃疡组210例,将两种疾病的患者再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四联疗法+黄芪颗粒,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结果:358例(90.6%)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中,试验组P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中,试验组PP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P0.01)。试验组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间以及对照组与试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的Hp根除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三联治疗,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片三联治疗。均为饭前口服,连续服用2周。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80.0%,有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73.3%,有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0%,对照组Hp根除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疗程短、依从性好、费用低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p的优化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在我院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同时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克林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1 200 mg,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2组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60例患者中,338例患者完成随访,按意向性(ITT)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根除率分别为80.0%(144/180),87.8%(158/180);按符合方案集(PP)分析分别为85.7%(144/168),92.9%(158/170),试验组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78.0%(131/168),87.6%(149/17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16.7%)(P0.05)。[结论]采用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在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三联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胃舒散、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DU)的疗效及根除Hp对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73例 Hp阳性 D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三联组 4 1例 ,服用胃舒散 2 .0 g,呋喃唑酮 0 .1g,阿莫西林 0 .5 g,各 3次 /d ,2周后再继服胃舒散 4周。雷尼替丁组 32例 ,服用雷尼替丁 0 .15 g,3次 /d,共 6周。治疗前后均记录胃痛症状 ,内镜观察溃疡情况 ,并进行 2年随访。Hp检测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色法 ,1 4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 ,2项阳性为 Hp感染 ,阴性为 Hp根除。结果 :6周治疗结束后 ,两组溃疡愈合率均为10 0 %。三联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副反应发生率为 97.6 %和 18.8% ,雷尼替丁组为 93.8%和 9.4 % (均 P >0 .0 5 )。三联组 Hp根除率 (92 .7% )显著高于雷尼替丁组 (0 % ,P <0 .0 1)。 Hp根除的 38例中 ,1年及 2年溃疡复发率为(5 .3% ,10 .5 % )均显著低于 Hp持续感染者 (2 8.1% ,4 6 .9% ,P <0 .0 1)。结论 :以胃舒散为主的三联疗法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溃疡复发率低的优点 ,是一种根除 Hp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体外进行了幽门螺杆菌 (Hp)对弗莱莫星、庆大霉素、达克普隆等药物单联及联合应用的敏感性试验 ,并对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体内的临床疗效加以比较。方法 体外药敏试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及试管稀释法 ,对临床常用 13种抗溃疡及抗Hp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采用对细菌敏感的弗莱莫星、庆大霉素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达克普隆进一步作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随机选择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 (DU)病人 2 3例 ,比较达克普隆 30mg/d、6 0mg/d共 14d与弗莱莫星 1 0 g每日 2次共 7d、庆大霉素 8万U每日 2次共 7d联合治疗后Hp根除率 ,用药 2周及停抗生素 4周DU愈合率。 结果  (1)Hp在药敏实验中对弗莱莫星、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痢特灵等高度敏感 ,对德诺或达克普隆与弗莱莫星、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后呈高度敏感。 (2 )但根据药敏实验设计的两组病人的Hp根除率仅为 6 0 9% ,DU 2周愈合率 91 3%。 (3)达克普隆 30mg/d与 6 0mg/d组DU2周愈合率分别为 90 0 % ,92 3%。结论 达克普隆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人体临床疗效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观察组54例,给予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电子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Hp根除率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黄连素应用能提高Hp根除率,不良反应轻微,但对溃疡愈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幽门螺杆菌(Hp)阳性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8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即舒威(枸橼酸铋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组(n=42),丽珠胃三联组(n=42),进行为期7d的临床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结果 舒威三联组与丽珠胃三联组溃疡治愈率分别85.72%和88.1%,Hp根除率分别为90.4%和92.8%,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舒威三联组疗效好、费用低,是消化性溃疡最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瑞倍)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Hp阳性1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瑞倍组、奥美拉唑组和雷尼替丁组,疗程1周,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DNA判断Hp根除效果。结果根据意图分析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瑞倍组83.7%、奥美拉唑组87.5%、雷尼替丁组70%。根据试验方案分析(PP)Hp根除率分别为87.2%、93.3%及72.9%。瑞倍组Hp根除率与奥美拉唑组相近,但2组均较雷尼替丁组明显升高。瑞倍组和奥美拉唑组较雷尼替丁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但瑞倍组与奥美拉唑2组间无明显差异。瑞倍组与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均较雷尼替丁组轻微。结论瑞倍三联疗法根除Hp的临床疗效优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但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当,副反应发生情况也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无显著性差异,且因瑞倍相对价格低廉,值得作为一线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 (R)与奥美拉唑 (O)在含有克拉霉素 (C)和阿莫西林 (A)的短程三联或加用呋喃唑酮 (F)的超短程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 (Hp)方案中的疗效。 方法 将 180例Hp阳性、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 (R组 )和奥美拉唑对照组 (O组 )。R组和O组又分别分为RAC 7天 /OAC 7天组、RAC 5天 /OAC 5天组和RACF 3天 /OACF 3天组 ,每天服药 2次 ,疗程分别为 7天、5天和 3天。各组患者在治疗前 1周内和治疗后 4~ 8周分别经内镜活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 3 C UBT检测Hp感染状况并评估溃疡合情况。结果 在Hp根除率方面 ,根据意图治疗分析 (ITT)和按试验方案 (PP)分析 ,R组总的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O组 (P <0 .0 5 ) ;RACF 3天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OACF 3天组 (P <0 .0 5 ) ,OACF 3天组的Hp根除率显著低于OAC 7天组 (P <0 .0 1)和OAC 5天组 (P <0 .0 5 ) ,RACF 3天组与RAC 7天组和RAC 5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的短程三联或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呋喃唑酮联合的短程四联疗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其超短程四联 3天疗法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接近于三联 7天和 5天疗法 ,显著优于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三联疗法(OCA: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7d方案;RTA:善得胃+替硝唑+阿莫西林14d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经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191例连续病例,通过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A组接受OCA方案,B组接受RTA方案,连续随访6wk.随访结束时患者接受14C呼吸试验确定Hp根除率,部分溃疡患者经内镇检查确定溃疡愈合率.结果完成治疗及随访患者166例.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2%和72.2%(P>0.05).两组中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1%和71.0%(P<0.05).两组的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4%vs75%,P>0.05,80%vs75%,P>0.05)B组方案发生的不适反应较A组多(n,80:52),但所有不适反应患者均能耐受.A组药物的医药成本较B组高(RMB,,820.78:418.04).结论对于Hp相关性的胃炎患者,OCA方案虽然价贵,但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而对于Hp相关性的溃疡患者,RTA方案和CCA方案疗效相当,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含四环素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的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降低。目的:评价含四环素三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2012年11月~2013年4月于冠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每日VI服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十四环素750mgbid和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疗程10d。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4~6周复查胃黏膜组织RUT和”C一尿素呼气试验,两者均阴性判定为Hp根除成功。结果:134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并接受复查。按ITT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0%(63/70)和74.2%(49/66);按PP分析,两组根除率分别为91.3%(63/69)和75.4%(49/65)。试验组Ir兀1和P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0.9%对70.0%,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9%对10.6%,P〉0.05)。结论:含四环素三联方案可有效根除Hp感染,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果胶铋、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四联10d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复发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50例)方案为雷贝拉唑+果胶秘+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0d;对照组(B组,48例),三联疗法为奥美...  相似文献   

16.
两种短程小剂量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组短程小剂量三联方案(OTA奥美拉唑+替硝唑+阿莫西林;FFA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经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MB染色)证实有Hp感染的患者132例.通过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A组用OTA方案,B组用FFA方案,均治疗1周,随访6周.随访结束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根除情况.结果131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8%和73.8%(P>0.05).两组中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89.2%和70.2%(P<0.05),两组中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79.3%和78.6%(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5.2%、26.2%(P>0.05),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能耐受.A组药物费用明显高于B组(331.98元比77.26元).结论对Hp阳性的胃炎患者,应选价格较贵,但根除率高、副作用少的OTA方案;对Hp阳性的溃疡患者,可选价格低廉、疗效与OTA方案相当的FFA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随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上升,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不断下降。目的:比较含呋喃唑酮的三联、四联疗法补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根除失败的Hp阳性病例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呋喃唑酮0.1 g bid,疗程10 d;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呋喃唑酮0.1 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P分析和ITT分析Hp根除率均显著升高(PP:94.7%对73.7%,P=0.012;ITT:90.0%对70.0%,P=0.025),症状缓解率显著升高(92.1%对65.8%,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5%对10.0%,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对Hp根除失败者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作为一线方案用于临床根除H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