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2 0世纪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发展中 ,作为反实在论之先驱的弗雷格 ,其哲学及其逻辑学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 ,弗雷格早期的现代逻辑思想影响了 2 0世纪的反实在论者们 ,直接促成了逻辑—语形分析方法的形成 ,从而使这一方法成为他们构造、阐释和评价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 ,其后期的语义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 2 0世纪的反实在论甚至整个科学哲学领域。因此 ,对弗雷格的语义学进行系统的考察 ,对于理解和把握 2 0世纪反实在论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克里普克语义学将可能世界的哲学概念融入了模态逻辑的形式建构中,突破了经典语义学的狭隘性,开拓了模态逻辑研究的广阔视野。一方面,克里普克坚持了可能世界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并且借鉴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为其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克里普克语义学的建立促进了语义分析工具的完善,实现了指称内在论向指称外在论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语义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从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发展到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近几十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语义学模式有:普通语义学、沃尔夫语义学、语义分类学、逻辑—数理语义学、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和齐夫语法。影响较大的四种当代语义学理论是:并置理论、结构主义学、语义成分分析和语义场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语义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1.用“并置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语义学的并置理论指出: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或然的)”语义联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经常…  相似文献   

4.
科学解释的方法、特点、标准和评价等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对科学解释问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形成了两种科学解释理论。一是逻辑实证主义架构的逻辑-语义型科学解释理论,二是以范.弗拉森为代表的文化-语用型科学解释理论。前者因局限于逻辑和语义的刚性界域而限制了科学解释的具体性和丰富性;后者则以语用和文化的无界域流变模糊了科学解释在次语言基底上的独特性和范导性。语境-意向性理论作为科学哲学重建的可选择取向,则给出了解决科学解释问题的新的思想基底和方法论工具。其根本特点在于,它既以语境这个相对稳定的基底和框架克服了语用论解释的无限制流动性,同时又以心理意向克服了传统逻辑型解释模式那种外在主义的强硬刚性,从而使科学解释得以在主体的语言实践世界中现实地展开和完成。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语义学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论工具在历史上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语义学的科学性内在地要求语义的语境基础的建立和巩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根所提出的语境语义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语义分析向系统整体语义分析的转变。在语境论的视阈中,意义与语境具有本质的关联,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真值的确定性,而是具有了动态和语用的特征。语境语义学作为霍根语言分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语言模糊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中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同时霍根在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上捍卫了语境语义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且在将实在论立场与语境语义学结合的过程中强烈地突出了意义的文化社会结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境语义学分析视域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科学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问题是在心理哲学与心灵哲学中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自主论与还原论对此问题的争论为切入点 ,从科学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意向解释与提供理由在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重要性 ,以及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目的论语言使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揭示并阐明了科学心理学解释过程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解释的独特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唐昀  苏超华 《科教文汇》2009,(3):249-249
国俗语义学是一门把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义的新兴学科。根据国俗语义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文化里的不同的词却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禁忌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禁忌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异同,避免语用错误。  相似文献   

9.
国俗语义学是一门把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义的新兴学科。根据国俗语义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文化里的不同的词却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禁忌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禁忌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异同,避免语用错误。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的理性主义传统造就了科学哲学的理性主义 ,但是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兴起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潮说明 ,科学哲学中非理性主义产生是传统理性主义科学观的固有矛盾所致 ,是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自然结果 ,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上一个新旧世纪的交接时期,人们开始试图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第一个现代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心理学也渐渐从哲学的范畴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后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衍生出多门学科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在吸收神经科学的精细实验方法后,开始逐渐沿着认知神经科学的方向发展,试图通过打开大脑这个"黑匣子"而探究心理的奥秘。30年前,罗跃嘉迈入了心理学发展的鸿河。在此后的科研和教学路上,他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学的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的发展,阐明知识组织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工具.指出情报学对语义学研究的关注,以及情报学界目前针对语义学研究的分散和没有形成系统化研究的现状,并对现行的知识组织系统的语义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对语义的理解上。人工智能尚不完全具备人类智能对语义理解的意向性或语义性,更欠缺人类理解语义时的思维推理能力。本文从讨论语义Web的运作机制入手,探讨其运作机制的认知语义学基础,旨在阐释人类对语义理解的认知过程,以期能将此认知过程应用到人工智能语义Web的运作设计中,最终使其更加具有人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与理论评价的语境分析--以现代地学革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语境论和语境分析方法已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科学哲学朝向语境化的发展中,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等诸多问题也获得了其新的意义和表征.现代地学革命的曲折过程表明,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均是依托于特定的科学语境进行的;科学发现的本质在于新异思想的科学语境化;理论评价的本质则在于科学共同体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集体心理意向.  相似文献   

15.
马彤 《内江科技》2010,31(4):177-177,81
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归纳为以下几点:运用语义学的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语义场理论以及搭配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运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义学采指导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从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和后实证主义的兴起,科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地位及科学与文化关系日益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主题。文章致力于探讨后现代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科学理论背景;分析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涵;并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讨论中引发对科学理性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对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达米特认为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 ,以促使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生。他的反实在论哲学以其意义理论分歧或语义学模型分歧为出发点 ,借助现代逻辑的手段 ,试图用直觉主义逻辑来奠定其反实在论哲学的逻辑基础 ,并尝试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以解决不同意义理论之间的争论问题。因此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反实在论。这种反实在论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 ,而且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德国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自此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本文通过组成哲学的五个方面,即逻辑、认识论、形而上学、价值论和宗教哲学来说明心理学对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科学哲学过渡到了"后经验主义"时代.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方法受到排斥,科学哲学家将目光更多集中到了科学的历史、社会等外部因素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哲学研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发展模式、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地位理解的变化,其中的核心是一种实践论科学哲学逐渐取代了传统表象主义、认知主义的科学哲学,人类"生活世界"成为科学哲学研究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哲学的产生科学哲学的产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初,科学理论加速度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崩溃和新的物理学的发展,非欧几何系统的建立,几何、代数、算数的公理化,命题逻辑的符号化等。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自然地唤起人们对科学进行元研究。另有一些哲学家要用科学改造传统哲学。赖辛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