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明初以降唐山城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明以降,唐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藏资源而不断得到开发,最终发展成为一座近代工业城市。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明显的分为三个时期:军事地位的凸显期,即开平中屯卫的迁入;唐山经贸的发展与唐山镇的形成;矿藏资源的开采与源于洋务运动的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唐山最终发展成为市级建置的近代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2.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对此,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证明,兴州五屯卫设于洪武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3.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对此,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证明,兴州五屯设于洪武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4.
开平碉楼除了以往研究中较多注意的防御和居住功能外,从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与村落的关系、民众心理和碉楼使用等方面考察,还具有防洪、办学、村落环境构件和社会心理、习尚承载等功能。它全面反映出近代开平侨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等的变化,包蕴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开平碉楼既是文物,也是特殊的财产权,具有符号、信息和权利三种物质形态。由于资金短缺和法律滞后等原因,开平碉楼正面临损毁倒塌、私自开发、原真性破坏等危险。建议加强对开平碉楼的整体保护,完善公益信托制度,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公、私法层面立体化的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6.
开平碉楼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今后应着重提升开平碉楼的文化品味,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做好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在对开平碉楼进行开发、保护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宁夏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朝统治者“复虑戎武之中,不可不使知礼义,故继设学校,以崇文事。” , 明洪武29年,宁夏镇人朱真“奏立宁夏中屯等卫儒学”,是为明代宁夏开办学校之始。但由于政局不稳,建文3年儒学停办。永乐元年,朱真“复奏立为宁夏等卫儒学”,明廷准奏,并颁发“宁夏等卫儒学”印绶,初设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儒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905年,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受理了开平矿务督办张翼诉控墨林和在英国注册的开平有限公司骗占中国的开平煤矿的案件.这场中国近代史上不败而败的国际诉讼案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开平华侨在其家乡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是民国期间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中极有地方特色的部分。开平华侨在外域遭受排挤,又目睹西方文明,此种经历促使他们发奋和谋求改革以自救。他们出钱出力兴办学校、图书馆、报刊等,期望通过改革家乡的教育制度,来提高人的素质,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1.
明代云南卫所武职多因“洪武征南”或“洪武填南”入滇,亦有永乐元年(1403)京卫武职调入者,还有宣德、正统、景泰年间调入或定卫之靖难新官之裔。云南各卫约有3名、4名至7名、8名新官,整体数量不多但世袭职级较高,属于卫所中较有权势和地位的群体。与贵州等其他省区相比较,永乐时期几无新官调入云南卫所,应与沐氏与朱棣朝廷的关系及“云南兵”在靖难之役中的创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方政为明永乐至正统初年知名将领,初袭千户,又以靖难历功升都指挥佥事。永乐间,数从张辅等征安南。安南置交阯司,仍领兵其地,多有征伐。宣德初,明弃安南,政引兵还京师,系狱。寻复起用,备御开平、独石。宣德八年(1433年)以总兵官镇守松潘,十年(1435年)移镇大同。正统三年(1438年),将兵助沐晟讨麓川思任发,孤军深入,援绝战殁。赠威远伯,谥忠毅。  相似文献   

13.
督东厂官校缉事,是明代宦官掌握的一项重要权力。一般认为,宦官刺事始于永乐朝。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已开始用宦官刺察外事。成祖朱棣夺位后,营建北京,始正式建立东厂。正统以前,东厂"行事权"尚有限。景泰帝代位后,大大强化了这一权力。而复辟的天顺朝,却是锦衣卫权势大张的时期。成化初年,再命内臣领校尉缉事,东厂始为定制。  相似文献   

14.
开平华侨与碉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分布广东省开平市广大城乡,其数量之众多、建筑之壮观、风格之特别,在广东乃全国均属罕见。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集中表现部分,极具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开平华侨对碉楼的建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理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划分理学的不同时期,并根据梁启超先生对“四期”的定义,可知理学启蒙期为贞观十七年(801年)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全盛期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蜕分期当从弘治元年(1488年)为始点,以隆庆六年(1572年)为终点;衰落期处在明末,当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到明亡(1644年)截至。  相似文献   

16.
朱棣(1360-1424)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其成长的经历、即位的经过以及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等都是值得学者去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他成为明朝皇帝后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影响了明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政策。此以王赓武先生眼中的永乐帝为视角来探讨永乐帝对海外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善世院作为明初最高僧司衙门,设立于洪武元年正月.牛废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善世院僧官有统领、副统、赞教、纪化等,为从二品衙门;善世院的职掌,包括甄选名剁住持、统领和管制全国僧人、参与给发僧人度牒等。《明史》等书对善世院记载疏误,后世以讹传讹,需要加以考辨补正。  相似文献   

18.
从战国到元朝,主要由“箸(筯)”表示“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子”义,偶尔也用梜(筴);到明代,产生了新词“筷(快、筷子)”;从清朝到民国,“筷(快、筷子)”用例逐渐增多,“箸(筯)”逐渐减少,“梜(筴)”几乎消失;到现代汉语,“筷(快、筷子)”完全替代了“箸(筯)”、“梜(筴)”。  相似文献   

19.
开平煤矿与唐山城市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是近代随着开平煤矿的创建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兴城市,又是冀东的一个由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唐山城市变迁的推力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开平煤矿则是唐山崛起的基础产业.唐山的发展历程可为我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