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激素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方法收集生长激素治疗短肠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4个试验,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激素能显著增加短肠综合征患者体重[MD=1.66,95%CI(0.69,2.63),P〈0.01],去脂体重[MD=1.93,95%CI(0.97,2.90),P〈O.01],促进残余肠道对能量[MD=4.42,95%CI(0.26,8.58),P〈0.05],氮[MD=4.85,95%CI(0.20,9.49),P〈0.05],脂肪[MD=5.02,95%CI(0.21,9.82),P〈0.05]的吸收。结论生长激素治疗短肠综合征短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发表在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等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CABG+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Jadad量表,病例对照研究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标准进行。应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研究,4个病例对照研究。2个随机对照研究的Jadad评分均为5分,4个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为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69,95%CI(0.28,10.10),P=-0.57;病例对照研究OR=0.48,95%CI(0.21,1.13),P=-0.09]。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00,95%CI(0.93,1.08),P=-0.92;病例对照研究:OR=1.72,95%CI(0.60,4.95),P=-0.32]。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12,95%CI(0.68,1.83),P=-0.66]。CABG+MVR组LVEF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8,95%CI(0.17,2.59),P=0.03]。两组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一0.85,95%CI(-1.14,-0.56),P〈0.01]。结论与单纯行CABG相比,CABG+MVR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有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目前此类随机临床试验(RCT)研究的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文献2874篇,纳入17篇。用Jadad量表予以质量评价,以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7篇文献,经Meta分析其有效率合并效应量RR=1.10,95%CI[1.06,1.14];痊愈率合并效应量RR=I.36,95%CI[1.21,1.52]。VAS评分合并效应量RR=1.37,95%CI[1.28,1.45];JOA评分合并效应量RR=4.75,95%CI[4.40,5.09]。结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整体质量偏低,不支持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牵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灌肠治疗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道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及优势进行 Meta 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I)、Pubmed、Cochrane Library、PHM 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19 年10 月,2 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后,采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 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总病例数813 例,实验组420 例,对照组39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灌肠联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能缩短肛门排气恢复时间[MD=-24.54,95% CI(-33.14,-15.94),P < 0.0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MD =-12.41,95% CI(-16.39,-8.43),P < 0.00001]、肛门排便恢复时间[MD =-28.36,95% CI(-40.89,-15.83),P < 0.00001],减少继发肠梗阻发生[RR=0.18,95% CI(0.08,0.42), P < 0.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RR =0.29,95% CI(0.09,0.92),P =0.03]。在肺部感染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RR =0.38,95% CI(0.14,1.01),P =0.05],在伤口感染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RR=0.45,95% CI (0.19,1.06),P =0.07]。结论: 在术后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减少继发性肠梗阻及MODS 发生率。但纳入文献质量偏低,需高质量RCT 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r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5.0.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对照组总失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D-二聚体和术后KSS功能评分采用加权均数差评价,输血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局部应用TXA能够减少TKA术后总出血量[WMD=-302.05,95%CI(-345.05,-259.05),P〈0.001]及引流量[WMD=-253.70,95%CI(-293.75,-213.65),P〈0.001],血红蛋白下降较少[WMD=-0.64,95%CI(-0.85,-0.43),P〈0.001),降低输血率[OR=0.29,95%CI(0.17,0.48),P〈0.001]。结论局部应用TXA可以减少TKA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肾移植术后不同浓度依维莫司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SCI、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肾移植术后使用不同浓度依维莫司联合CNI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考察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指标,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其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项RCT,根据使用依维莫司剂量的不同,将受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对比高剂量依维莫司组在发生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以及受者死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02,0.81和0.79,95%CI:0.85-1.22,0.58~1.13和0.53-1.20,P均〉0.05);与高剂量依维莫司组相比,低剂量组受者肌酐清除率较高(MD=2.76,95%CI:0.38-5.15,P〈0.05),治疗中断率较低(RR=0.86,95%CI:0.75-0.98,P〈0.05),贫血发生率较低(RR=0.81,95%CI:0.70~0.93,P〈0.05)。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肾移植术后低剂量依维莫司联合CNI的免疫抑制方案疗效更可靠,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咀嚼口香糖对促进结直肠疾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上发表的评价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疾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篇RCT文献共993例病例纳人研究,其中试验组(术后咀嚼口香糖5~45min/次,3-6次/d)499例,对照组(术后禁食或饮少量清流质)4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咀嚼口香糖能使结直肠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MD=-11.66h,95%CI:-17.26~-6.07。P〈0.05)、术后首次排粪时间(MD=-32.31h,95%CI:-56.89~-7.73,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MD=-1.10d,95%CI:-1.93~-0.27,P〈0.05)均明显缩短,并能减轻因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不适(OR=0.52,95%CI:0.35—0.80,P〈0.05);而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促进结直肠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灸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检索7个中英文数据库(均自建库至2017年11月),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81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文献8个研究。灸法与常规治疗相比,提高PMOP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总体健康[MD=5.66,95% CI(1.16,10.16)]、心理维度[MD=6.64,95% CI(0.18,13.10)]、躯体活动[MD=3.60,95% CI(0.18,7.02)]方面可能优于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灸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PMOP疗效可能优于常规治疗,在改善PMOP患者骨密度[MD=0.04,95% CI(0.01,0.07)],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MD=-1.15,95% CI(-1.77,-0.53)],提高患者血钙[MD=0.09,95% CI(0.01,0.17)]、血清BALP含量[MD=9.16,95% CI(4.5,13.82)]和临床有效率[OR=4.66,95% CI(1.7,12.81)],降低患者血清BGP[MD=-1.37,95% CI(-2.27,-0.47)]、ALP[MD=-6.27,95% CI(-12.43,-0.11)]和TRACP-5b含量[MD=-0.44,95% CI(-0.8,-0.08)]等方面疗效显著。纳入的原始研究中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 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灸法在改善PMOP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而在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改善血钙、血清BGP等生化指标方面,可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灸法治疗PMOP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近期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和血清smog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共检索到352篇有关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及血清sloot3蛋白影响的文献,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665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深麻醉手术后1d[比值比(oddsratio,OR)=O.3l,95%CI:0.24-0.40]、术后3-5d(OR=O.35,95%CI:0.24加.51)、术后7d(OR=0,45,95%C/:0.27-0.74)、术后1。3个月内(OR:O.66,95%CI:0.45-0.99)POCD发生率及手术后1d血清sloola蛋白[均数差(meandeviation,MD)=-270.29,95%CI:-295.81~-244.77]低于浅麻醉组(P〈0.05)。结论深麻醉可显著降低术后7d内及术后1-3个月内POCD发生率,并降低血清中术后1d S100β蛋白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POCD发牛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益气活血通脉类的中药为例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选用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益气通脉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当归、党参、黄芪、赤芍等来配合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好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脑梗死相比,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优势。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河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精神病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承气汤、针灸,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d。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平均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缓解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并发肠梗阻有明显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是否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采用电子和手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国内相关中医期刊;搜集和比较中药结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协作网Review Manager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RCTs16篇,共130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提高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存在许多方法学上的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可信性降低。结论: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但这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治疗组口服百癣夏塔热片4片,3次/天,他克莫司软膏和湿润烧伤膏适量混匀,2次/天外搽患处;对照组仅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搽患处,2次/天。结果:两组痊愈率分别为68.89%,12.24%,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88%,40.81%,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夏青  王晓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740-17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采用我院自制制剂消疣洗剂湿敷,结合针刺穴位,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并于每晚外擦0.025%维A酸软膏;对照组23例,每晚外擦0.025%维A酸软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治疗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组36例采用阿维A口服和复方甘草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为两个证型:毒热型方选清营汤加减,伤阴型方选养血解毒汤加减,并均用中药泡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愈显率,红皮病型银屑病症状开始消退、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5例慢性创伤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减少脑脊液分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五苓汤鼻饲或口服。入院当天及4周时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CT片中脑积水程度,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积水程度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脑积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避免了手术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为创伤性脑积水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与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口服益气活血复方在控制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方面的疗效。方法: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1978年~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年~2007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1989年~2007年),收集口服益气活血复方或者合用ACEI/ARB与单用ACEI/ARB相比较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RCT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4.2.10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72篇中文RCT。一篇被评为B级,其余论文被评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ACEI相比,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可以减少DN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WMD=-31.10;95%CI=-47.14,-15.07;P=0.0001);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联用ACEI与单用ACEI比较,可进一步减少DN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WMD=-26.55;95%CI=-34.36,-18.74;P〈0.00001)。与单用ACEI相比,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可以减少DN的尿白蛋白定量(WMD=-32.83;95%CI=-40.31,-25.35;P〈0.00001);ACEI与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联用较单用ACEI更能降低尿白蛋白定量(WMD=-56.29;95%CI=-100.83,-11.74;P=0.01)。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与单用ACEI比较,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WMD=-0.30;95%CI=-0.45,-0.14;P=0.0002);与单用ACEI相比,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联用ACEI,可以减少DN的24h尿蛋白定量(WMD=-0.63;95%CI=-0.87,-0.40;P〈0.00001)。中药复方与ARB的比较结果与ACEI的比较结果类似。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以减少DN蛋白尿。但是,目前较多中医药研究质量有待提高,该Meta分析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口服益气活血复方在控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是否优于ACEI或ARB,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