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蒸发岩建造与层控铜、缜、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控矿床是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等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因而,在某一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质发展阶段,将会产生某一特定的含矿建造和层控矿床。蒸发岩建造,包括其下的磨拉石建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层控铜、铅、锌矿床所必需的成矿系统.不同的蒸发岩建造及其有关的层控多金属矿床,在时间上(地质时代)和空间上(大地构造环境)有其特定的演变规律,可用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官山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铜官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铜矿成矿规律和控矿特征,对铜官山矿床宝山矿段和罗家村矿段深部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该两区段深部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层控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上庆 《矿床地质》1991,10(1):27-34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是矿床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层控矿床是受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层控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特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含矿建造和岩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有关。层控矿床的成矿时代,由于其成矿的复杂性和成矿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以地质一构造的巨旋回为准,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四期。层控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也具有明显的时控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4.
层控矿床是一类具有受一定地层控制,并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矿床。它的形成既与沉积作用或火山-沉积作用有关;又与造山运动、岩浆活动有关。中国的层控矿床,不仅类型多、分布广,而且从太古代一直到新生代,几乎各时期、各个地质构造单元中,都赋存有规模巨大的层控矿床的踪迹。这是因为中国层控矿床,不仅受到地球、地壳(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演化和发展的制约,并且更重要的是受到我国大地构造、岩浆活动和沉积建造的演化规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矿床学家A·茅塞尔把“层控”这一概念引入到矿床学中.1967年在他领导下,根据层控理论,于奥地利的Felbertal下古生界地层中找到一个大型的白钨矿床,此后,“层控矿床”这一概念在矿床学中得到了大的发展.在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孟宪民等曾引进国外有关同生成矿的理论,提出“沿地层找矿”的找矿指导思想,强调了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近十年,特别是1976年乌尔夫主编的《层状和层控矿床手册》一书问世后,层控矿床一词在我国矿床学界广泛流传,对层控矿床的研究也逐渐达到了高潮.开始,一些产于一定时代地层中而又未发现其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被确认为层控矿床,这就对过去认为热液矿床—定与岩浆有关的岩浆—源论进行了否定,这对矿床成因的深  相似文献   

6.
我国重晶石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沉积型、层控型、热液型)等不同类型。成矿之钡源主要来自深部的火山-气液。矿床多在中、低温,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的硫酸盐型成矿溶液中形成。中国重晶石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一些工业需求地区,有发现新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三保银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已初具中型规模,可望发展成为大型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层-构-岩-相”五字控矿规律,认为该矿床具有层控性、多源性和多期次的成矿特点,应属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床具有层控性、多源性和多期次的成矿特点,应属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
黄汲清  陈廷愚 《地质论评》1986,32(2):138-143
多旋回的造山运动可以分为早期旋回,主旋回和后期旋回。在多旋回的造山运动中必然伴随着多旋回的岩浆活动和多旋回的成矿作用。以华南的钨、锡矿为例,该区钨、锡矿的成矿作用始于早期旋回,产于晚元古代的变质岩中,或与扬子期的岩浆活动有关。主旋回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有关。后期旋回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华力西、印支和燕山等期,类型很多,以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最为重要。从多旋回的成矿作用的观点来看,在华南钨、锡矿的普查找矿中,在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燕山期的同时,对其它时代的矿床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世奎  苏航  陶志华 《地球学报》2013,34(S1):115-121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 开展外围及深部找矿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勘探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开展的金石坡矿段探矿工程获得的新证据, 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梳理, 提出了“花岗岩-构造-地层”多因素复合控矿的认识, 即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作用是主要成矿物质和成矿能量驱动的提供者, 是矿床形成的关键; 构造和地层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和富集, 提供了有利的通道、空间和物理-化学环境。在此基础上, 认为其主体为岩浆热液成因, 并指出了外围及深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因复成矿床理论探讨阿合勒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新疆北部阿舍勒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西伯利亚西南缘活动陆缘环境。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多阶段的俯冲、碰撞、拼合过程中,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经历了多个开合演化阶段,为该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先天、临产及后天条件。成矿以喷气-沉积作用为主,其后经历了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作用。矿床控制因素显示出“地层一岩控-构控和时控”多位一体的特点。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根据陈国达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提出的多因复成矿床概念和时空四维兼顾研究思路,讨论了阿舍勒铜矿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厘定其为一个多因复成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蒋其胜 《安徽地质》2006,16(2):101-104
依据大量的矿床(点)地质勘查成果以及航磁、重力等异常资料,结合本区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硫矿床成矿模式,分别对铜官山铜金矿田主要金、硫、铜矿床深部资源潜力进行预测分析,为该区指明了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黄山岭铅锌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文庆  曹静平 《安徽地质》2006,16(3):190-193
黄山岭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是在已开采的黄山岭铅锌矿基础上,近年来又经过省财政投资勘查,新增的一处中(大)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以铅锌、钼矿为主,并伴生钨、锡,潜在经济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化分带,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初步认为“区域性滑动面”是该矿床主要构造控制因素,岩浆热液、海底火山喷发热液活动带来的成矿元素充填富集和交代作用,最终形成了中、高温成矿元素组合的热液充填—层控(间)夕卡岩型矿床。通过多方面控矿因素分析,初步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应为东南和北部沿矿体倾向和走向延伸的深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沉积矿床是受成矿时代和层位控制的,它们是找矿的一个前提,也是最直观的条件.根据笔者对铁、锰、磷沉积矿床找矿勘探的体验,矿床多赋存于一定的岩相中,与沉积旋回有关,特别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即严格受岩相、古地理的控制;当然总体上是受大地构造的制约.下面以两个矿区为例,说明研究岩相、古地理的重要性. (一)某铁矿位于江南古陆南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部的灰绿色页岩中,产状与围岩一致.由于当时地壳不甚稳定,海水进退频繁,因而出现了多个沉积旋回,生成多层矿(一般为两层),并常有  相似文献   

14.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主要矿源层。通过对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区内主要发生2次金矿化,并形成2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即太古宙末—元古宙早期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层控型金矿床和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受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的控矿部位是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叠加NW向断裂并发育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地段可构成金矿集中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王雪苹 《地质与勘探》2014,50(2):234-245
青海五一河地区岩浆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由虎头崖多金属矿区、迎庆沟多金属矿区、景忍铁多金属矿区相连组成,是祁漫塔格地区找矿成果较显著的矿床之一,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及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结合部位。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该矿床矿化富集规律,详细研究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单矿物包体成分、测温和微量元素等特点,并与国内外一些矿床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矿床的成因,认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成因为主,并具有层控矿床某些特点的中偏高温热液矿床。据本区大地构造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了该矿床形成过程,指出了找矿方向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代大陆动力学与地球动力学最新理论与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国内几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实例分析,本文重新审视了地台活化区(即地洼区)多因复成矿床的形成机理。作者认为,陈国达先生所研究的地台活化区应特指中国东部或全球类似地区大地构造发展至中生代时期因发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和相关成矿作用而在大陆地壳的表现。由于成矿作用与大地构造发展和/或地球动力学事件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以及由于地壳演化及其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还具有独特性或存在某些差异,成矿作用从而表现出多旋回性、特殊性或叠加改造和富化特点;特别是,地台活化区往往包含多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并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构造–岩浆–热(流体)事件,因而这种活化构造区内的成矿作用往往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并形成了具有经济意义的、大而富的矿床。实质上,多因复成矿床是多地质过程包括沉积作用、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及伴生的大规模流体事件等耦合的产物,其动力学机制可能来源于(多期或幕式)地幔(柱)对流和上涌及壳?幔相互作用或地幔柱–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作者最后指出,多因复成矿床今后的研究重点仍应关注其成矿动力学机制与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华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矿产富集区域,在区域内部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从前震旦纪到中、新生代地层,区内受到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岩浆活动的频繁影响,在大地构造上出现了多旋回的特征,由于这些特殊的构造和岩浆活动,使得区内的成矿作用也同样存在着多旋回的特性,本区的钨矿探明储量占全国的75%,相当于国外全部钨矿探明储量的3.6倍,锡矿占全国的55%,钽矿占全国的90%。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区的W、Sn、Ta、Nb的矿化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区域内,时常会发生在一个矿田中甚至是一个矿床内同  相似文献   

19.
含矿岩浆通道对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工作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深部熔离-贯入式”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岩相分带及矿体产状与原地分异、熔离机制不协调的特征.我国对这类矿床深部勘探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本文以金川矿床为重点,系统总结和归纳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有利部位,对比了与之成因类似的加拿大Voisey's Bay超大型岩浆Gu-Ni-Co硫化物矿床的成功勘探经验,阐述了这类矿床沿岩浆通道找矿的前景和巨大潜力.以金川矿床为实例,提出了这类矿床沿含矿岩浆通道开展深部找矿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泥湖钼(钨)矿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岩石化学特征、中酸性小岩体性特征及典型矿床赋存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深部隐伏大岩基穿插于上覆盖层中的支脉,并为银铅锌多金属矿提供了直接热源、矿化剂和矿物质。区内广泛分布的富含Ag、Pb、Zn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源层,在该区形成大型、超大型热液交代型层控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必备的物质条件和构造背景,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