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承担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乌鲁木齐地区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台网;“九五”期间乌鲁木齐台网改造为数字化台网;“十五”期间,乌鲁木齐遥测台网将新建、改建、扩建为新疆数字化遥测台网。台网建成后,台网布局较为合理,将为新疆的抗震救灾,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和新疆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和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乌鲁木齐地区100km范围内1993年6月至1993年12月10日各自定位的地震资料,以新疆地震台网为参考基准,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资料与其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遥测地震台网比新疆地震台网在地震数量上多32.9%,在定位精度上也相对要高一些。另外,根据地震定位的三种交切结果,分析了遥测台网地震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新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模拟记录时的监控能力在台站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实现数字化记录后是否还适用的问题,利用乌鲁木齐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的台网交切定位资料对台网监控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Mt<2.0地震的控制圈内,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明显比模拟台网的监控能力范围大。  相似文献   

4.
马宝柱  唐明帅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4):382-384
1 台网概况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之一 ,由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 ,是在原模拟记录台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其经济地位非常重要。乌鲁木齐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国内孔径最大、直线传输距离最远的全无  相似文献   

5.
宋太成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81-288
新疆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区域台网)是在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区域台网由数字汇集中心、4个中继站、12个遥测子台和9个准实时远程子台组成。中国地震局港震公司提供地震计、数据采集器和应用软件,新疆地震局与厂家共同研制无线同步传输设备。区域台网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具有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以无线实时传输台网为主,远程扩展子台为辅,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台网。2001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从1993年1月1日开始试运行。从这几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对乌鲁木齐200km范围内的地震定出的震中位置和震级与新疆区域台网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对北疆乌鲁木齐200km以外地震定出的震级和区域台网得到的震级差别较为明显;对遥测台网以外南疆发生的地震,定出的震中位置和震级误差较大。 究其原因:(1)遥测台网定震级选用的是经新疆修定后的量规函数(高国英等人结果),而区域台网使用的是3400km走时表所列的量规函数;(2)遥测台网所选用的地壳速度模型是  相似文献   

7.
新疆测震台网历史监测能力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新建  韩京 《内陆地震》1996,10(1):61-67
文中计算了新疆从始建区域测震台网到1994年止主要几次变动的台网监测能力。总结出震级M_L、震中距、周期和最大S波振辐之间的关系。最后又把新疆区域台网和新建的乌鲁木齐遥测台网组合到一起,展望了新疆测震台网未来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速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宝柱  许静 《内陆地震》1997,11(4):350-360
分析讨论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1993年9月~1995年12月31日期间速报的216次地震。认为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对发生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地震,在10分钟内可给出定位结果,定位精度达I类,对发生在北疆地区的地震,在震后20分钟内可给出定位结果,定位精度达Ⅱ,Ⅲ类;对南疆发生的地震,需用人工地震台站的资料进行交切定位,发生在国内(除新疆)和国外的地震,除墨西哥以南发生的地震定位效果不太理想外,其  相似文献   

9.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4,18(4):348-352
利用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2001—2003年469次新疆境内的地震,分别与新疆地震局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平均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小,而台网内各子台测定的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相比,有些子台的震级偏差范围较大,有些则相对小些。计算得出乌鲁木齐遥测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级偏差ΔM=0.104±0.268。  相似文献   

10.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化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24位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先进性和存在的技术和非技术性问题;根据台网建设实践,对台网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一些看法以及在台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震台网网络技术平台,分析其系统构成及虚拟台网、3G无线传输、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在陕西测震台网的应用.该平台的建成,提高了测震台网运行质量及流动测震台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省、市测震台网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地震响应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欣欣  叶振民 《华南地震》2000,20(4):105-110
以厦门地震遥测台网为例,阐述了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小型台网在布局及设备性能上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台网实测资料的分析,检验了台网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距台网中心分别为100~150km和450km范围内(包括台湾东带),发生的ML2.5和3.5级以上地震都处于台网的有效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柳州数字地震台网与广西模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的地震参数作了比较,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内的仪器设备工作方式也进入了网络化,地震台站作为仪器设备的直接用户,为保障仪器设备的工作正常与数据交换,构建平稳、有效、快速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行业内网络化仪器的工作方式,介绍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提出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区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九五”目标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为了有效地利用资金,结合地震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从易到难的分步实现方案,并介绍了辽宁省地震局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R. O. Strobl  F. Forte 《水文研究》2007,21(22):2965-2978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scape and stream processe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and thus it is plausible to assume that landscape factors in a given watershed have a determinant function in stream network initiation and formation. Although past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certain gen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am drainage density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 definite model for stream delineation has yet emerged. Particularly at smaller scales, drainage network extrac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ised that are generally independent of often widely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conditions. Utilizing digital terrain models alone for this purpose is, in many cases, problematic and inaccurate. This research effort involved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Landsat 7 ETM+) with regard to finding the most indicative factors for drainage network location.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ed a series of available topographic, soil and lithology factors. Two hydrolog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diverse case studies, one in Pennsylvania and the other in southern Italy, were used to this 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spectral band ratios (1/4, 2/4 and 3/4) were mutually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in both case studies. Additionally, both case studies illustrated that different factors belonging to general parameter groups (soil and topography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ANN for each case, suggesting that future drainage network derivation methodologies should possibly consider that certain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certain geographic regions than for other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位于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粤、桂、琼交界地区,采用国产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设备,智能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快速、准确,是一个高效能的地方性地震监测台网。介绍了该台网的布局、监测能力、技术要求及效能。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联网的系统构成、联网设备及软件配置、联网产生的效益3个方面介绍了华北联网中山西台网的情况,总结了孤立的小网联结成大跨度的现代化监测网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