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油田化学剂对原油破乳剂YT-100脱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考察了可能进入原油集输系统的多种化学剂、工作液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所用破乳剂为长庆油田广泛使用的水溶性改性聚醚YT-100.加量100mg/L,个别情况下加量在50~150mg/L范围;原油为马岭石蜡基低硫原油,含水20%~45%,不合任何化学剂,在实验条件下(33℃,2h),不加破乳剂时脱水率为零,加入破乳制时脱水率在83.3%~98.0%范围。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加量≤10%)、硼交联瓜尔胶压裂液破胶液(≤10%)、pH4~6的土酸乏酸液(5%)不利于破乳脱水;溶剂型清蜡剂CX-2(≤0.5%)有利于破乳脱水:杀菌剂(150mg/L)的影响随化学类型而定,季铵盐类的SJ-66有利于而多元醛类的SJ-99有害于破乳脱水;阻垢剂(30,100mg/L)有利于破乳脱水,聚磷酸盐类的ZG-930比聚羧酸类的ZG-108更有效;聚合铝/聚合铁复合絮凝剂XN-90(0.2%)对破乳脱水的负面影响很大,加大破乳剂量可减轻其影响;聚合物HPAM(5,10mg/L)完全不影响破乳脱水,弱凝胶(5,10mg/L)使脱水率降低。NaOH严重影响破乳脱水,加入0.3%NaOH使脱水率由92.4%降至零;盐酸促进破乳脱水,加入5%盐酸(1:1)使脱水率由93.6%增至100.0%。因此,酸有利破乳而碱不利于破乳。表1参3。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聚驱后采出液脱水用破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70断块稠油油藏实施可流动聚合物凝胶驱后,采出液脱水困难,使用一种常规聚驱后采出液破乳剂,加量1000mg/L,60℃时脱水率只有30%,脱出水含油最高达20%。研制了由30%~70%多亚乙基多胺起始嵌段聚醚,25%~65%TDI扩链的酚醛树脂起始嵌段聚醚及0.05%~2%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组成、干剂含量为45%~65%的水基破乳剂。给出了制备两种嵌段聚醚的原料配方。按基本配方制备的破乳剂样品,有3种在55℃下加量100mg/L时,对泽70断块混合原油样的90min脱水率分别为96.3%、958%、95.3%,脱出水清,油水界面齐;改变加量(30~150mg/L)在50℃考察脱水性能,求得最佳加量为100mg/L,此加量的3种破乳剂90min脱水率分别为96.4%、95.3%、94、2%。将有效物含量55%的第一种破乳剂投入现场试应用,加量80mg/L时脱水原油含水小于0.2%,脱出污水含油小于50mg/L。表2参1。  相似文献   

3.
李淑贞 《油田化学》1995,12(1):47-50
油井试产过程中收集起来的原油很难破乳脱水。使用从52种破乳剂中筛选出的几种破乳剂,在加量高达200ppm(单一剂)或300ppm(复配剂)时原油脱水率最高只有38.9%和25.8%。掺入原油体积2/3的1%盐水并加入150ppm破乳剂可达到98.85%的脱水率,但经济上不合算。本文推荐二级电化学脱水法,破乳剂加量50-70ppm,原油含水率可降至0.3%。筛选出了6种破乳剂。介绍了电化学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4.
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破乳性评分”(DV)值,采用室内瓶试法为大港扣50区混合原油筛选出性能较好的破乳剂。考察了温度和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庄大破乳剂,温度60℃,破乳剂浓度100mg/L条件下,脱水效果最好,脱出水色清,油水界面齐,脱水后原油含水率0.57%,脱出水中含油6.34mg/L。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破乳剂及破乳剂浓度对原油及沥青质、芳香分、胶质和饱和分4组分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及4组分中加入破乳剂后,界面张力都降低,尤其是庄大破乳剂对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原油及4组分油/水界面张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当破乳剂浓度大于100mg/L时,界面张力呈现上升趋势,各组分出现最低界面张力时对应破乳剂浓度基本在100mg/L左右。因此,选择庄大破乳剂,其浓度100mg/L对脱水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5.
对氮气泡沫驱采出液与常规采出液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对比破乳实验,发现随着油样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比例的提高,不同时间下脱水率均会下降。其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的脱水率最低,其2 h脱水率最低仅为46.16%。按不同比例向常规采出液中加入起泡剂,进行破乳实验,当氮气泡沫驱起泡剂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时,起泡剂对原油破乳的影响很小;当起泡剂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时,原油脱水率急剧下降,在破乳剂加量120 mg/L条件下,起泡剂质量浓度200 mg/L时较空白组脱水率下降了64.30%。通过破乳剂筛选实验发现,优选出的AR型油溶性破乳剂对氮气泡沫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优于现场样,2 h脱水率为91%,脱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为398 mg/L,脱水率较现场在用破乳剂提高12%,16 h净化油含水率降至0.42%。通过改用AR型破乳剂,优化现场工艺,外输原油含水率降至0.5%以下,达到现场原油脱水要求。  相似文献   

6.
苏丹1/2/4油田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和破乳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瑞坤  李锦昕 《油田化学》2006,23(2):128-131
中油集团公司开发的苏丹1/2/4区块油田由于大量使用电潜泵.产液量增加了7.4倍,原油含水由8.7%增加到85.4%,产出液在油水分离器停留时间由1.82h减小到0.29h,油水乳化严重,形成了油包水-水包油混合乳状液。原油处理流程包括各油区集输、油水分离(FPF)、区块集输、电脱水(CPF)。为了提高原油破乳效果,在井口添加一部分破乳剂,利用管道破乳。在Heglig油区现场试验中,破乳剂总加量不变,井口破乳剂加入点离FPF越远(1000--7500m),原油脱水效果越好。在室内原油快速破乳实验中.从中油科新化工的KS-50系列11种破乳剂中筛选出效果好的水基破乳剂KS50.02和油基破乳剂KS50.11.两种破乳剂以1:1体积比混合使用时,破乳效果最好。2005年10月10-26日在包括5个油区的现场试验中,KS50—02和KS50—11总加剂量5.9~24.7mg/L,各FPF产出原油的含水为0.1%~1.8%。图1表7参4。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工的原油品种变化后,原油电脱盐装置使用的水溶性破乳剂消耗量大、脱盐罐排水中油含量高的现状,在电脱盐装置上对几种油溶性破乳剂进行了筛选,筛选出的EC2425A型油溶性破乳剂不仅消耗量低,而且脱盐污水中的油含量也降低。工业应用表明,破乳剂加入量(以原油中破乳剂浓度表示)控制在5mg/L时,能够满足工艺指标要求(脱后原油盐浓度不大于3mg/L,水质量分数不大于0.3%),并且脱盐污水中油浓度仅为2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8.
实验考察了8种市售水溶性破乳荆对长庆油田陕北区有代表性的宝塔区、安塞和子长原油(均为低硫中间基-石蜡基原油)的脱水效果(加量100mg/L,脱水温度55℃,时间3h)。目前长庆采油一厂使用的YT-100和延炼集团使用的GT-940对这3种原油的脱水效果均较好,但对子长原油的脱水率不高,分别为69.7%和58.9%。在由所选性能较好的破乳刺组成的4种二元复配物中,GT-940 HQ96-1对3种原油的脱水效果均高于单剂,最佳配比分别为4:1,4:1,3:2;其余3种复配物则对原油有选择性,其中GT-940 YT-100相近(97.5%);YT-100 HQ96-1仅能改善子长原油的脱水效果,配比为4:1时脱水率最高(76.4%);SP-169 HQ96-1仅能改善宝塔区原油的脱水效果.配比3:2和2:3时脱水率最高(92.9%)。表5参6。  相似文献   

9.
纯梁油田两种破乳剂联用的高含水原油热-化学破乳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纯梁油田各油气所产原油的油质(含蜡量),含水率及油温不同,将13种商品破乳剂用于纯梁各油区原油及混合油的破乳,筛选出了4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将这4种破乳剂两两复配,用于混合油的破乳,最后筛选出以改性咪唑啉为起始剂的高聚物类破乳剂BSH-06和以改性树脂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类破乳剂BCL-405。实施了联合使用这两种破乳剂的原油热-化学破乳脱水现场试验;在纯东集油计量站,在油温35℃,原油含蜡15%-20%的高含水量油中加入BSH-06,在纯西集油计量站,在油温55℃,原油含量20%,乳化水含量高的原油中加入BCL-405,加量100-80mg/L,在长3-4km的管道输送过程中破乳,在原油处理站两种原油混合后进入一级,二级沉降罐,沉降时间约4h,油水分离,原油含水降至≤0.5%,可以不再进行电脱水而直接外输,脱出污水含油量<100mg/L。这种不同原油各用合适的破乳剂管道破乳,混合沉降脱水的热-化学破乳脱水技术,已在纯梁油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聚甘油丙烯酸酯扩链剂合成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聚甘油丙烯酸酯为扩链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非聚醚类的原油破乳剂。考察聚合诸因素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单体质量比(MMA:BA:ST)为1:3:1,单体总量9g,聚甘油丙烯酸酯1.3g,引发剂用量为0.2g,溶剂用量30g,聚合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原油破乳效果最好,在破乳剂加量300mg/L时,原油破乳脱水率达72.43%。  相似文献   

11.
润滑油抽出油制取橡胶填充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糠醛为溶剂对抚顺石油一厂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进行抽提,制备了橡胶填充油.考察了抽提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产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质量比一定时,温度升高,产物收率上升,芳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收率上升,而芳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物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0 ℃,剂油质量比3.0.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为63%,芳烃含量为58.84%.  相似文献   

12.
在地面集输系统不配套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油田勘探开发取全、取准生产资料的要求,研制了油井多功能储油罐,它具有油井产出介质的油气分离、直读计量、自身加热、油井热洗、自动卸油、天然气回收利用等多项功能,从而较好地解决边远井的油气存储及计量问题。在胜利油田10多口井的应用表明,该多功能储油罐满足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和资料录取的要求,为新油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地沟油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裂解得到高酸值85mg(KOH)/g的裂解油,进而通过催化酯化反应降低热裂解油的酸值。讨论了催化剂种类、甲醇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S2O8^2-/Zr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甲醇用量(以裂解油质量计)为30%时,酯化效果最好,可以使裂解油酸值降至2mg(KOH)/g。还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催化剂使用到第3次时,酯化率仍可达到84.8%。酯化后裂解油的燃料油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原混合原油生产润滑油,从常减压蒸馏到溶剂脱蜡、酸碱精制及白土补充精制等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与川中原油生产润滑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油气回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油气回收方案,对油气回收技术的规模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油气回收装置,避免造成有害气体的转移排放。  相似文献   

16.
徐金龙  熊春华 《润滑油》2010,25(5):53-56
基础油体系是影响润滑油粘温性能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运用均匀设计法对0W-40高级别润滑油基础油体系进行了试验设计,并对粘温性能的三个指标100℃运动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和-35℃低温动力粘度的试验结果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处理,得出上述三个指标对基础油的数学模型,最终对回归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出的实测值与预报值基本一致,并达到了0W-40的粘温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于志东  张文杰 《石化技术》2013,(4):31-35,39
介绍了使用大庆原油掺混50%萨里尔原油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期间,各装置的加工情况并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萨里尔原油酸值小,硫、氮含量较低,属于轻质低硫石蜡基原油,适宜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试生产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装置的操作条件,减二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90的满足HVIIb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减三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80的满足HVIIa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8.
胜利炼油厂的SSOT临氢降凝油经间歇式白土精制工艺进行精制。在白土用量为 5 %左右时 ,即可制得质量优良的MVI15 0基础油。由此基础油调配出的TSA汽轮机油 ,其抗乳化、抗泡沫、防锈等性能达到了汽轮机油优级品要求 ,且其氧化 3 0 0 0h的酸值 (KOH)远小于 2 .0mg g ,符合TSA3 2汽轮机油GB1112 0 -89优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含凝析油的气井流体相态变化复杂,导致试油难度增大,提高凝析气藏中凝析油采收率是开发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采取适当的试油方法,搞清地层是否存在凝析油尤为重要。通过对含凝析油的气井试油方法探讨,认为此类井应该放大油嘴降低流压求产,确保凝析油产出。经过实际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杨慧青 《润滑油》2012,27(5):60-64
文章主要对国内汽油机油换油标准进行了介绍,指出已有的国标GB/T 8028-1994已不能满足国内高档润滑油产品换油需求。根据SJ汽油机油在不同车型上的试验结果和国内汽车使用的实际情况对SJ汽油机油的换油指标进行了确认和修订。相比GB/T 8028-1994,新标准GB/T 8028-2010增加了闭口闪点、燃油稀释、碱值、铜元素和硅元素等控制项目,删除了开口闪点控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