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均服用骨化三醇胶丸(商品名:罗盖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33例);B组为单纯血液透析组(31例).6个月后检测血甲状旁腺激素值,并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痛、肌肉疼痛、皮肤瘙痒、肌无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甲状旁腺激素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痛、肌肉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均有好转,但B组患者骨痛、肌肉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后,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可以更好地清除,可以减轻相应的不适症状(如骨痛、肌肉疼痛、皮肤瘙痒等),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频繁发生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患者进行自身血液闭式循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方法将出现生物不相容性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行自身对照,分别使用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自身血液闭式循环)20例次及传统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闭式预冲循环)20例次。结果改良法患者首次使用透析器发生急性生物不相容临床反应的分级显著低于传统法(P0.05);两种方法下患者血清C3a、C5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流程,采用体外循环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技术能减少生物不相容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冠周局部注射和口服)在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中的疗效。方法:对480例患者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据阻生类型进行分组(高位、中位、低位),每组中再分为实验组(拔牙术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拔牙术后口服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第1、3、7天进行随访分析,对患者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拔牙术后第1天和第7天,高位组、中位组和低位组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高位组和中位组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肿胀反应中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P<0.05),在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中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冠周局部给予地塞米松能够防治和减轻术后肿胀、疼痛以及张口受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皮肤科门诊白癜风患者144例,分为头颈部组,背部组,胸腹腰部组,四肢组,采用NB-UVB治疗。结果:1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头颈部组皮损有效率与背部组,胸腹腰部组及四肢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背部组,胸腹腰部组与四肢组皮损比较;躯干皮损有效率显著优于四肢组(P<0.05)。4组患者经紫外治疗,其起效的光能量,起效照射的次数,显效的光能量及显效的照射次数经卡方检验,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B-UVB治疗白癜风起效快,对头颈部白癜风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钙腹透液和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钙)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皮肤瘙痒发病率的影响。探讨纠正腹膜透析患者继发性骨病治疗新方法。方法:60例腹膜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低钙腹透液(钙浓度1.25 mmol/L)和碳酸钙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钙浓度腹透液(钙浓度1.75 mmol/L)治疗,不使用磷结合剂。治疗时间6个月,在实验前和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激素水平、皮肤瘙痒发病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低钙腹透液和碳酸钙治疗6月后,甲状旁腺激素与治疗前后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皮肤瘙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三种指标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钙腹透液和碳酸钙治疗6月后可以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水平,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的可行性.方法:对39例高危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HCHD 80例次,3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MHD患者行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法血液透析72例次,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透析前后电解质变化明显(P<0.01),Kt/V均>1.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器和血管路凝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MWH组透析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轻度延长(P<0.05),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延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MWH组透析后新的出血灶发生率为8.33%.结论:HCHD透析效果确切,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 (FUS)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首次使用透析器的 10 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5 4例。治疗组在血液透析前予地塞米松 5m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循管 10min ;对照组仅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循管 10min。结果治疗组FUS发生率 3.7% ,对照组31.5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均无出血征象 ,透析开始后 1、2hAPTT值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液透析病人第 1次透析或更换不同类型透析器时使用地塞米松 5m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循管 10min的预处理方式能减少FUS的发生 ,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院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05年~2009年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12例,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透析器复用的关系,设立非透析患者对照组。结果:透析组HCV感染率(22.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4%),透析龄越长、输血次数越多和复用透析器时,HCV感染的风险越高。规范透析操作及推广使用一次性耗材后,新发HCV感染显著下降。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高危因素,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加强透析治疗环节交叉感染的质量控制,可减少HCV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潮式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新置管患者疼痛及引流不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潮式腹膜透析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透析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引流不畅、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潮式腹膜透析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新置管患者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引流不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置换液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置换液量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并发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随机分为三个组,分别接受高置换液量后稀释HDF(置换液20L)、低置换液量后稀释HDF(置换液10L)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均使用F60透析器,隔日1次,连续3次,其余治疗条件相同。对皮肤瘙痒症状定量计分,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积分的改变以及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结果:高置换液量HDF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积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无差异。以皮肤瘙痒积分下降50%为有效计算,高置换液量HDF组7例有效,有效率70%;低置换液量HDF组3例有效。有效率30%;透析组1例有效,有效率10%。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三组透析后血磷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TH亦有下降,HDF组有统计学差异,HD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增加置换液量可以提高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HDF清除PTH的效果高于HD。  相似文献   

11.
12.
13.
带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示中环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示、中、环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运用带有尺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修复示、中、环指指腹缺损,并将所带神经吻合于桡侧指固有神经残端。术后待皮瓣断蒂后测量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患者自觉满意。随访并测量两点辨别觉桡侧达5~7mm,尺侧达8~10mm。结论 对于示、中、环指指腹缺损,修复其创面,恢复其感觉功能,尤其是桡侧的皮肤感觉功能比较重要。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is Classic article is a reprint of the original work by William Arbuthnot Lane,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An accompanying biographical sketch on William Arbuthnot Lane, M.S., F.R.C.S., is available at DOI  10.1007/s11999-009-0861-3. The Classic Article is ©1909 by 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and i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Lane WA.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Ann Surg. 1909;50:1106.  相似文献   

17.
In 1902, when Americans were traveling to Austria and Germany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Arthur Steindler (1878-1959) emigrated from his native Austria to the middlewestern United States to complete his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renowned University of Austria in 1902 and completing postgraduate orthopedic training under Lorenz in 1907, he continued clinical work in Chicago under Ridlon until 1910. Ridlon recognized his scholarly qualities and recommended him for a professorship, first at Drake University and then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where from 1913 to 1949 he organized the most advanced statewide crippled children's service in the country. Steindler pioneered the application of biomechanics to orthopedic problems and wrot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book on the mechanics of locomotion. He educated more than 300 resident orthopedic surgeons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 He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to write long-term end-result statistics for each operation in a textbook on orthoped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最致命的并发症是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问题,外科手术治疗均试图从不同途径解决该并发症。国内外诸多学者创立并改良了多种分流及断流手术,但疗效始终无法令人满意。Starzl于1963年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给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带来了革  相似文献   

19.
单次静注氨胺酮qEEG的θ波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单次静注氯胺酮(Ket)的定量脑电图(qEEG)分析来进一步加学会认识此药的麻醉性能,探求可以反映共麻醉浓度的指标。方法:9例SASⅠ-Ⅱ级,年龄22~27岁,Ket 4mg/kg单次静肪注射,分术前、ket静注后第5分钟及第20分钟三个时段作QEEG监测并采集各项参数值,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1)RELL:可见术前各导联均以α波以主,θ波给药后5分钟却完全以θ波为主,至第20分钟仍  相似文献   

20.
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表达AFP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表达AFP 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Nested RT-PCR检测外周血中癌细胞表达的AFP mRNA。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AFP m RNA阳性率76%。17例继发性肝癌患者,原发癌来自结肠癌7例,直肠癌5例,胆囊癌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乳腺癌1例,AFP mRNA阳性率。原发性肝癌患者AFP mRNA阳性率在AFP大于20μg/L组90%,有肝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