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6,(7):1296-1298
研究食人鱼溶液对盖玻片表面亲水性处理的方法。通过测试盖玻片对水的动态接触角,研究食人鱼溶液的配比分别为H_2SO_4∶H_2O_2=7∶3,5∶5,3∶7(v/v)时,浸泡时间以及片基干燥方式对盖玻片进行表面羟基化处理的亲水性效果。结果表明,与高温干燥相比,冷风吹干对盖玻片的亲水性有利;当食人鱼溶液的组成为H_2SO_4∶H_2O_2=3∶7(v/v)时,处理效果最好,盖玻片的亲水性最好,前进角和后退角可分别低至9.4°和7.8°;适宜的浸泡时间为1~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牛膝多糖组分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产生的氧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H_2O_2诱导PC12细胞,建立神经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氧化作用,Hoechst 33342法染色观察川牛膝多糖组分对PC12细胞遭受H_2O_2损伤凋亡状态特征。结果:浓度为100μmol·L~(-1) H_2O_2时,PC12细胞产生明显损伤,为最佳造模浓度;川牛膝多糖组分能够减少H_2O_2诱导PC12的损伤程度,减少MDA含量、降低ROS的活性、提高SOD的活性,并减轻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川牛膝多糖能够减少H_2O_2对PC12细胞的氧化作用,增强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7):1296-1298
研究食人鱼溶液对盖玻片表面亲水性处理的方法。通过测试盖玻片对水的动态接触角,研究食人鱼溶液的配比分别为H_2SO_4∶H_2O_2=7∶3,5∶5,3∶7(v/v)时,浸泡时间以及片基干燥方式对盖玻片进行表面羟基化处理的亲水性效果。结果表明,与高温干燥相比,冷风吹干对盖玻片的亲水性有利;当食人鱼溶液的组成为H_2SO_4∶H_2O_2=3∶7(v/v)时,处理效果最好,盖玻片的亲水性最好,前进角和后退角可分别低至9.4°和7.8°;适宜的浸泡时间为14 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过氧化氢(H_2O_2)引起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H_2O_2(75μM)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不同剂量姜黄素(终浓度为1, 10, 100μM)进行干预,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荧光探针还原型二氯荧光素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生化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75μM H_2O_2作用PC12细胞24 h,细胞出现明显损伤,细胞活力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姜黄素提前干预12 h后能明显改善H_2O_2导致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姜黄素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_2O_2诱导的胞内ROS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并且在PC12细胞中可以抑制H_2O_2导致的抗氧化酶系SOD、CAT及GSH-Px活性的降低。[结论]:在PC12细胞中,姜黄素对H_2O_2引起的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且提高抗氧化酶系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硫代硫酸盐法是最有可能取代氰化法的浸金方法,但活性炭不能有效吸附Au(S_2O_3)■,使得硫代硫酸盐浸金法难以得到工业应用。为提高活性炭对Au(S_2O_3)■的吸附效果,采用氧化-热活化氮掺杂法对活性炭改性,H_2O_2为氧化剂,三聚氰胺与氨水为氮源,热活化制备出不同的氮掺杂活性炭。采用Boehm滴定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活性炭表面含氧酸官能团含量、元素含量及官能团种类。结果表明,氧化活性炭过程中,在H_2O_2的浓度为4 mol/L,温度为55℃下改性1 h,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为0.705 74 mmol/g。在热活化氮掺杂过程中,三聚氰胺的掺杂效果高于氨水,三聚氰胺用量为0.016 mol/L,室温掺杂4 h,且在900℃下热活化2 h所得的活性炭对Au(S_2O_3)■的最大吸附量为547.12μg/g,热活化氮掺杂活性炭表面负载吡咯氮显著提升了其对Au(S_2O_3)■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芬顿氧化法对以氨三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总镉浓度为30 mg/L的电镀镉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H_2O_2/Fe~(2+)摩尔比,初始p H,H_2O_2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镉残余质量浓度与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_2O_2投加量为0.97 g/L,H_2O_2/Fe~(2+)摩尔比为1∶4,初始pH为3时,在20°C下反应20 min后加碱沉淀并过滤,滤液中残余镉的质量浓度为1.31 mg/L,镉的去除率达到95.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改性活性炭(AC)活化过硫酸钠降解盐酸金霉素(CH)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改性AC对过硫酸钠的活化效果依次为:H_2O_2改性NaOH改性NH3·H2O改性HNO3改性;H_2O_2的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处理后的AC活化效果最佳。提高H_2O_2改性AC的投加量能加速过硫酸钠对CH的降解,投加量为1 g时(CH溶液和过硫酸钠溶液各50 mL),质量浓度为50 mg/L的CH在2 h后几乎全部被去除。CH的去除率随着其初始质量浓度由20mg/L增加至100 mg/L而不断下降。溶液pH对该活化过硫酸钠体系去除CH的影响不明显,但溶液中Cl-的存在会抑制体系的降解效率。HO·和SO_4~-·在反应不同时期均参与了体系对CH的降解。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CH的苯环结构遭到破坏而分解。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O_3/H_2O_2类芬顿法预处理完全去除光伏废水中硫脲(转变成二氧化硫脲和三聚氰胺)后残留的H_2O_2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废水TOC含量,研究采用回流法制备了Bi PO_4纳米棒光催化剂。结果表明,在Bi PO_4的投加量0.5 g/L、辐照度4.73 m W/cm~2的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在60 min内将O_3/H_2O_2处理后剩余的74.47 mg/L的H_2O_2完全利用,TOC的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了30.88 mg/L。而Ti O_2/UV和UV的H_2O_2利用速率仅为Bi PO_4/UV的一半,TOC去除量分别仅为1.25 mg/L和9.875 mg/L。回流法制备Bi PO_4可以在常压、低温条件下大量生产,且处理废水前后其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表面也没有有机物的附着,可在该类废水中多次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常温常压下UV/Mn~(2+)-Fe~(3+)/H_2O_2光催化非均相反应体系处理偶氮染料模拟废水的特性,并与UV-Mn~(2+)/H_2O_2、UV/Fe~(2+)/H_2O_2等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Mn~(2+)、Fe~(2+)、Fe~(3+)、H_2O_2投加量对UV/Mn~(2+)-Fe~(3+)/H_2O_2反应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UV/Mn~(2+)-Fe~(3+)/H_2O_2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在20 w紫外光照射下,100 mg·L~(-1)的直接大红D-GLN在反应20 min时,降解效率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SiO_2、AC、γ-Al_2O_3和ZSM-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Pd基催化剂;利用柠檬酸和硝酸改性γ-Al_2O_3制备Pd基催化剂,并使用CO-脉冲化学吸附、N2吸附脱附曲线,NH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利用评价装置测定各催化剂对直接合成H_2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合成H_2O_2的产率(PH_2O_2)、收率(YH_2O_2)及选择性(SH_2O_2)顺序与其表面活性组分Pd的分散度以及催化剂表面弱酸量大小顺序一致。活性组分Pd的分散度越大,提供的活性位点越多,催化剂活性越高;催化剂表面弱酸量越大,能够提供质子化H_2O_2的H+越多,能有效抑制H_2O_2分解和氢化,H_2O_2稳定性高; Pd/γ-Al_2O_3(NMS)有最高的Pd分散度和表面酸量,其合成H_2O_2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亚铁离子活化H_2O_2/PS(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的卡马西平(CBZ),对亚铁离子活化H_2O_2/PS降解卡马西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_2O_2)/n(PS)为3∶1、Fe~(2+)的浓度为0. 1 mmol/L、pH=3、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卡马西平的降解率达到62. 9%。增加Fe~(2+)的浓度能提高卡马西平的降解效率,增加卡马西平的初始浓度会降低卡马西平的去除率,但提高了卡马西平总的去除量。通过甲醇和叔丁醇淬灭实验验证了在亚铁离子活化H_2O_2/PS体系中HO·是主要的反应自由基。该研究为降解水中卡马西平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进Fenton氧化法的缺陷,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双金属Co-Fe/Al_2O_3催化剂,探究了在非均相催化条件下活化过氧化氢(H_2O_2)与过硫酸氢钾(PMS)降解罗丹明B(Rh B)的性能,并分别考察了处理方法、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Fe/Al_2O_3催化剂、H_2O_2和PMS的共同作用下,罗丹明B的氧化降解率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研究了H_2O_2分子在Fe_3O_4(111)、(110)和(001)表面分解特性,并对单质汞在H_2O_2/Fe_3O_4体系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不同构型的结合能、Mulliken电荷转移和分态密度分析,详细讨论了H_2O_2分解产生羟基的规律以及Hg0的氧化态中间产物成键特性。结果表明:H_2O_2分子在Fe_3O_4(111)、(001)A和(110)A表面更容易分解产生羟基;不同表面产生的羟基对Hg0具有不同的氧化活性;Hg~0在表面羟基的作用下可有效通过电荷转移实现氧化。对比分析了三种表面汞氧化态中间产物的脱附路径,HO—Hg—OH和Hg—OH的表面脱附是主要的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系列含硫量为500 ppm的模型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一系列Anderson型双亲催化剂(C_(21)H_(46)N)_3[CoMo_6O_(24)H_6],在H_2O_2/(C_(21)H_(46)N)_3[CoMo_6O_(24)H_6]体系下研究了影响氧化脱硫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探索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最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水乙醇相合成的(C_(21)H_(46)N)_3[CoMo_6O_(24)H_6]在反应2 h后二苯并噻吩的脱硫率可以达到92.68%。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H_2O_2/(C_(21)H_(46)N)_3[CoMo_6O_(24)H_6]体系可以将油品中的噻吩类硫化物氧化成相应的砜或者亚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2):368-372
对比分析了Fenton氧化、O_3/H_2O_2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对煤化工反渗透浓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最佳反应条件为:m(H_2O_2)∶m(COD)=1.5,n(Fe(2+))∶n(H_2O_2)=0.4,反应时间为60 min;O_3/H_2O_2氧化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气体流量为200 mL/min,m(H_2O_2)∶m(COD)=2,反应时间为80 min;电化学氧化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强度1 A,反应时间60 min。在上述反应条件下,Fenton氧化、O_3/H_2O_2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对煤化工反渗透浓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46.2%,63.5%和66.4%,并从处理效果、处理成本、投资、操作难易、有无二次污染等方面对这3种高级氧化技术进行比较,确定出O_3/H_2O_2氧化为最适宜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SiO_2、AC、γ-Al_2O_3和ZSM-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Pd基催化剂;利用柠檬酸和硝酸改性γ-Al_2O_3制备Pd基催化剂,并使用CO-脉冲化学吸附、N2吸附脱附曲线,NH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利用评价装置测定各催化剂对直接合成H_2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合成H_2O_2的产率(PH_2O_2)、收率(YH_2O_2)及选择性(SH_2O_2)顺序与其表面活性组分Pd的分散度以及催化剂表面弱酸量大小顺序一致。活性组分Pd的分散度越大,提供的活性位点越多,催化剂活性越高;催化剂表面弱酸量越大,能够提供质子化H_2O_2的H+越多,能有效抑制H_2O_2分解和氢化,H_2O_2稳定性高; Pd/γ-Al_2O_3(NMS)有最高的Pd分散度和表面酸量,其合成H_2O_2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先采用电镀法在铁素体不锈钢上制备纯钴镀层,配方和工艺为:CoSO_4·7H_2O 300 g/L,CoCl_2·6H_2O 50 g/L,H_3BO_4 30 g/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0.03 g/L,p H 5.0,室温,电流密度20 m A/cm~2,极间距30 mm,时间20 min。再在800°C下对Co镀层高温热氧化4 h,得到尖晶石型CoCo_2O_4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Co镀层厚度(即电镀时间)对尖晶石型CoCo_2O_4吸收层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时间为20 min时,最终所得CoCo_2O_4层的光学性能最佳,在700°C下工作的优选因数FOM为50.31 W/cm~2。将热氧化时间延长至100 h后,CoCo_2O_4吸收层的结构和光学性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其高温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H_2S与NiFe_2O_4(001)完整表面和氧缺陷表面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_2S在NiFe_2O_4氧载体表面Ni原子位的吸附能比其在Fe原子位的吸附能大。氧缺陷的形成会使H_2S在氧载体表面金属原子位的吸附能增大,并且Ni原子位吸附H_2S的吸附能增加更为明显。因而,NiFe_2O_4氧载体表面的Ni原子位是H_2S的主要吸附位。同时采用热力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含H_2S的合成气与NiFe_2O_4氧载体之间的反应,发现H_2S与氧载体的反应产物与氧载体的还原程度密切相关。由于铁氧化物的深度还原过程受到热力学限制,H_2S与NiFe_2O_4氧载体反应的主要产物为Ni_3S_2。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与热力学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H_2S倾向于与Ni Fe_2O_4氧载体中Ni发生相互作用,这将对NiFe_2O_4氧载体的反应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H_3COOH-CH_3COONa、C_6H_8O_7-Na_3C_6H_8O_7、C_6H_8O_7-Na_2HPO_4和Na_2HPO_4-NaH_2PO_4这4种缓冲体系对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化学镀金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镀液的基本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_3Au(SO_3)_2(以Au~+计)1 g/L,Na_2SO_3 12.6 g/L,Na_2S_2O_3·5H_2O 24.9 g/L,pH 6.5,温度65°C,时间5 min。4种缓冲体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镀液的高温稳定性及其对镍离子和化学镀镍还原剂(次磷酸钠)的耐受度。采用C_6H_8O_7-Na_2HPO_4缓冲体系时,镀金层厚度最均匀,表面最光滑、致密。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Fe~(2+)/H_2O_2、活性炭(AC)/H_2O_2、AC/H_2O_2/Fe~(2+)和再生AC四种体系对染料废水生化出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不同体系中,H_2O_2的投加浓度、n(H_2O_2)/n(Fe~(2+))、pH和反应时间及再生炭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C/H_2O_2/Fe~(2+)体系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4%,再生AC对废水色度去除率最高为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