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诊治中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84例乙型肝炎(轻型乙型肝炎44例,重型乙型肝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IgG、IgA、IgM检验,比较两组IgA、IgG、IgM水平及阳性率;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其排列顺位依次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IgG、IgA、IgM指标水平高低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反应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对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作出准确判断,从而可随时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及治疗情况,对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所体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SHB)70例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受试对象,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CHB组和SHB组三组患者的IgG、IgA及IgM水平成逐级增高关系,即SHB组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观察后发现,病情好转患者IgG、IgA及IgM水平低于未好转者,PTA水平高于未好转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反映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其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检测对比观察组、健康体检者IgG、IgA、IgM水平,治疗后改善者、未改善者IgG、Ig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甲组IgG、IgA、IgM水平观察组乙组对照组,经治疗,改善者IgG、IgA、IgM小于未改善者,且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病情状况分为重型组和一般组,选同期健康献血的51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一般组和重型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这两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重型组与一般组进行比较,IgG、IgA、IgM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恶化组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恶化组患者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对于患者的肝功能的情况能起到直接反应的作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是诊断乙肝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病患者15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3组,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IgG、IgM及IgA.结果 急性肝炎组患者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G、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等肝病中可作为检查患者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对于诊断肝病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诊断MODULAR DPP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采用重氮比色法测定总胆红素;采用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 自动凝血分折仪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慢性乙肝组以及慢性重型乙肝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肝组较慢性乙肝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治疗无效患者的PTA值显著低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IgM和TBIL水平无效组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TBIL、PTA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动态观察相应的指标来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 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试验组,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肝硬化组以及非肝硬化组,每组100例。肝硬化组又根据患者代偿情况不同将其分为代偿期组以及非代偿期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肝硬化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分别为(2.71±0.64)、(17.77±3.49)、(2.79±0.75)g/L,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32±0.72)、(14.24±2.76)、(2.15±0.36)g/L,对照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75±0.31)、(11.39±2.08)、(1.49±0.16)g/L。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代偿期组的IgA水平为(3.00±0.75)g/L,高于代偿期组的(2.42±0.5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及非代偿期组的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检验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9,(3):465-467
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CHB患者69例资料设为肝病组,根据肝病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6例)和重度组(18例);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资料设为参照组,比较肝病组、参照组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各指标即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测得值的差异,以及肝病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肝病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肝病组中的重度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测得值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测得值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CHB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助于诊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探讨研究其对于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一组和一般乙型肝炎患者观察二组。观察一组有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在23~57岁,体质量47~82 kg。一般乙型肝炎患者观察二组共有患者50例,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25~60岁,体质量在49~85 kg。选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组成对照组,其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60岁,体质量在48~86 kg。分析三组IgG、IgA、IgM水平情况。结果观察一组的IgG(17.73±3.12)、IgA(2.67±0.57)、IgM(2.79±0.68)和观察二组的IgG(13.99±2.86)、IgA(2.23±0.5)、IgM(2.12±0.32)均高于对照组的IgG(11.4±2.05)、IgA(1.68±0.3)、IgM(1.48±0.2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情况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疾病特点,评价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RA病理进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高度组(>5.1分,15例)、中度组(3.2~5.1分,25例)、低度组(2.6~3.1分,20例)以及缓解组(<2.6分,20例)。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指标(抗CCP抗体、IgA、IgG、IgM)水平,不同活动度RA患者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CCP抗体、IgA、IgG、IgM水平分别为(64.50±19.80)U/ml、(4.70±0.99)g/L、(18.28±5.05)g/L、(4.06±1.02)g/L,均高于对照组的(8.80±2.30)U/ml、(1.28±0.45)g/L、(10.58±3.58)g/L、(1.18±0.4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中度组、低度组以及缓解组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IgA、IgG、IgM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水平升高明显,与病情活动度关系密切,是RA疾病早期诊治的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HSP普通型组30例、HSP肾型组30例,完全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NGAL、尿胱抑素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P普通型组NGAL、胱抑素C和IgA水平分别为(1.6±0.4)mg/L,(1.4±0.6)mg/L,(1.8±0.5)g/L,HSP肾型组分别为(2.4±1.1)mg/L,(3.6±1.0)mg/L,(2.3±0.5)g/L,对照组分别为(0.3±0.1)mg/L,(0.5±0.1)mg/L,(1.1±0.6)g/L,3组患儿NGAL、胱抑素C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普通型组IgM、IgG水平分别为(1.2±0.1)g/L,(9.9±2.1)g/L,HSP肾型组(1.3±0.2)g/L,(9.4±3.5)g/L,对照组(1.3±0,4)g/L,(9.4±4.0)g/L,3组IgM、IgG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肾型组较NGAL、胱抑素c和IgA含量高于对照组与HSP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GAL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12.36,P〈0.05);NGAL与IgA呈正相关(r=17.01,P〈0.05);胱抑素C与IgA呈正相关(r=22.25,P〈0.05)。结论NGAL、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HSP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对患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适时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HSP患儿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异甘草酸镁组130例,甘利欣组126例,门冬氨酸钾镁组84例,异甘草酸镁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甘利欣组静脉滴注甘利欣注射液50m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门冬氨酸钾镁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d。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的TBIL、AST、ALT。结果治疗30d后异甘草酸镁组TBIL、AST、ALT分别为(28±15)umol/L,(38±35)U/L,(39±38)U/L,甘利欣加门冬氨酸钾镁组分别为(56±29)umol/L,(95±74)U/L,(117±81)U/L,门冬氨酸钾镁组(67±52)umol/L,(122±92)U/L,(269±106)U/L。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较甘利欣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用药降酶作用显著,转氨酶反跳现象极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IgA、I...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9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为主的常规化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TPF+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红细胞(RB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E、IgA、IgM]水平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196.35±15.24)mg/L、ALB(33.45±3.12)g/L、RBC(4.33±1.02)×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173.26±16.24)mg/L、(28.53±3.03)g/L、(3.90±0.98)×1012/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水平、总体健康、肢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分别为(1.66±0.63)、(3.17±1.02)、(11.36±1.74)g/L,均高于对照组的(1.32±0.77)、(2.43±0.96)、(9.22±1.03)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帆  邸泰霖  韩克松 《安徽医药》2021,25(4):726-729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对经腹腔镜根治术后的结直肠癌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预测结直肠癌复发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原发结直肠癌120例进行随访.采集病人术后第一天外周血并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术后复发和未复发病人间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各指标与复发的关联;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术后复发组IgG(17.36±1.99)g/L、IgM(2.03±0.83)g/L和IgA(3.86±0.63)g/L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5.31±2.02)g/L、(1.58±0.65)g/L、(3.15±0.71)g/L(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gG、IgM和IgA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1,分别为2.11(1.33~3.27)、3.83(1.44~8.01)和5.67(2.19~9.72)].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表明,IgG、IgM和IgA以及三者的联合指标(IgG+IgM+IgA)对预测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gM、IgG和IgA以及三指标联合的AUC分别为:0.761(0.657~0.865)、0.666(0.530~0.803)、0.768(0.677~0.860)和0.907(0.842~0.972).当IgG=15.399 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683;当IgM=2.035 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0.642,特异度为0.733;当IgA=3.162 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0.895,特异度为0.710.而三指标联合预测值=0.161时,灵敏度为0.917,特异度为0.781.结论 IgG、IgM和IgA的水平与复发有关,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免疫球蛋白升高提示病人机体免疫状态差或肿瘤抗原表现活跃,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观察IgM、IgG和IgA的水平,可以预测病人术后临床结局,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患者71例,根据当时解除梗阻的方法分为逆行输尿管插管组和经皮肾穿刺造瘘组,分别为45例和26例.观察术后患者肾区叩痛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组和逆行输尿管插管组患者发热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的天数、术后VSA疼痛评分、术后第3 dPCT、CRP分别为[(2.1±1.5)d vs.(3.5±1.6)d]、[(2.9±0.8)分vs.2.2±0.4)分]、[(2.1±0.5) μg/Lvs.(2.6±0.8)μg/L]、[(27.8±8.5) mg/L vs.(35.9±10.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肾区叩痛消失的时间分别为[(2.8±1.8)dvs.(3.5±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输尿管插管组有6例中转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 经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置D-J管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是有效和安全的,当患者出现脓毒血症的表现时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引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严慧  张慧玉  厉红  岳爱红  田玲 《中国医药》2013,8(7):929-930
目的 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MPP住院患儿4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各21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激素治疗组另加用甲泼尼龙1 ~2 mg/(kg·d)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共3~5d.观察3组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激素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32±l1)%、(29±11)%、(31±17)%、(1.0±0.3)%,IgA、IgG和IgM分别为(1.7±0.5)、(13.4±1.7)、(1.8±0.4) g/L;非激素治疗组分别为(32±11)%、(29±l1)%、(32±18)%、(0.9±0.6)%,(1.8±0.3)、(12.4±1.5)、(1.9±0.2)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21)%、(40±5)%、(22±32)%、(1.7±0.6)%,(1.2±0.8)、(9.3±2.6)、(1.3±0.6)g/L.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激素治疗组CD3+、CD4+/CD8+高于非激素治疗组,CD8+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47±9)%比(39±9)%,CD44+/CD8+:(1.8±0.5)比(1.2±0.5),CD8+:(18±7)%比(28±8)%,P<0.01].激素治疗组IgA、IgG和IgM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调节MPP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蜂王浆冻干粉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评价蜂王浆冻干粉治疗免疫力低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予确诊的32例免疫力低下患者服用蜂王浆冻干粉,每天2次,1次2粒。于服药28 d后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等指标,并测定AST、ALT水平,评价蜂王浆冻干粉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服药后患者IgG、IgA、IgM水平[(10.31±2.03)g/L,(1.69±0.55)g/L,(1.51±0.55)g/L]显著高于服药前[(8.52±1.94)g/L,(1.38±0.57)g/L,(1.36±0.55)g/L](t=5.21、2.25、1.56,均P<0.05);服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0.93±0.15)g/L,(0.30±0.07)g/L]显著高于服药前[(0.83±0.12)g/L,(0.26±0.08)g/L](t=1.94、1.78,均P<0.05);服药后AST、ALT水平[(36.13±11.47)U/L,(31.83±12.36)U/L]与服药前[(38.17±12.84)U/L,(32.63±12.81)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44,均P>0.05)。结论蜂王浆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继而改善患者免疫力低下症状。  相似文献   

20.
李春雷  朱雪松  李鹏  郑芳  周丹丹 《中国医药》2010,5(11):1012-1013
目的 研究补虚颗粒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60只小鼠被完全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组、阿胶组以及补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尾静脉放血法建立小鼠血虚证模型,观察补虚颗粒对小鼠外周血象、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结果 治疗后正常组小鼠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为(8.0±1.0)×10^12/L、(127.0±15.3)g/L、(62.4±10.0)%、(0.3±0.0)、(0.4±0.1),生理盐水组小鼠给药后分别为(6.9±1.0)×10^12/L、(97.3±10.6)g/L、(54.4±6.3)%、(0.3±0.0)、(0.4±0.1),补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的RBC分别为(7.1±1.0)、(8.1±0.7)、(7.9±1.0)×10^12/L,Hb分别为(125.1±9.8)、(129.5±17.1)、(121.2±11.2)g/L,HCT分别为(60.6±9.9)%、(63.3±6.1)%、(59.9±7.2)%,胸腺指数分别为(0.3±0.1)、(0.4±0.1)、(0.3±0.1),脾脏指数分别为(0.5±0.1)、(0.6±0.2)、(0.5±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阿胶组分别为(8.6±0.2)×10^12/L,(129.9±19.9)g/L,(65.8±13.81%)%]、补虚颗粒各个剂量组RBC、Hb、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升高. 结论 补虚颗粒能够改善失血性血虚小鼠的造血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