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二是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观察社会的唯物倾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生态伦理观,采用了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的双重思维向度和理论语境。马克思这一生态伦理观的生成与其对于劳动和人的本质的界定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始点与他揭示人与动物和自然关系上的异同密切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又与他关于共产主义探索具有内在联系,在他看来,共产主义不仅能改变原来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他还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和工业)出发,阐释了生态伦理观的现实运作。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生成的思想背景,主要包含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青年恩格斯、赫斯—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印记;同时还与马克思当时的共产主义学说和劳动伦理观紧密关联。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从科学与社会(人)的关系方面,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史的伦理功能———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过程中的作用;二是马克思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面,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工业的科学伦理价值;三是马克思阐述了科学活动的社会伦理本性。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对于科学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当代仍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和科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思想。本文认为,日常生活构成了《资本论》中除了“生产”“资本”之外的一条隐性的理论线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讨论了《资本论》中的日常生活思想: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日常生活样态的批判、马克思对日常生活时间结构所做的区分、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马克思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本文认为,批判向度、结构向度、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构成了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不同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就现实情形来看,在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马克思的经典学说在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现实批判以及理想感召等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学术界纵说纷纭。国际上有一股将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根本对立起来的思潮,认为晚年马克思的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衰退,特别是抬高马克思的早期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思想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重要派别的源泉。国内主要存在着对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的不同估价,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总体上否定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不成熟的著作中提出来的,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出发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没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其巨著《资本论》中,他以当时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发展为背景,阐发了大工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伦理关系的生成、内在矛盾的加剧与伦理关系的解构的深刻影响,其中蕴涵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局限于青年黑格尔派是有失偏颇的,它片面夸大了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的理论影响,而未看到《博士论文》是由三重理论向度组成的。通过对这三重向度的分析,论文力图还原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精神及其立场,揭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差异,从而凸显《博士论文》作为唯物史观的"史前史"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早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居于经济学与哲学的二维空间内进行理论批判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诞生地。其中,马克思以现实的对象性的人及其实现自身对象化本质的劳动为立脚点,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精神劳动”论题的合理形式,并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现实状况出发,发现了异化劳动的现实存在方式。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虚伪性以及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抽象性与非批判性,指出两者均妄图将现实异化绝对合理化。而马克思则以现实的、历史的、批判的眼光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现象理解为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必然生成却又只具有暂时性的特殊的物质生产形式。并且不同于黑格尔力图在主体思维范围内解决这种异化的幻想,马克思提出现实的共产主义革命以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一部关键性的著作。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对异化劳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分析逻辑的准确把握是理解《手稿》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马克思这一时期在理论思维范式和方法层面上是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他分析异化劳动的逻辑主线是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尚处于孕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经典文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表现为否定了从原理、原则出发的哲学立场,转向实证科学的立场,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而创立"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不仅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更要理解他们的哲学革命.只有改变从原则出发的思维方式,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 ,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 ,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 ,加以简约分析 ,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的角度,对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论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在批判的向度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以“科学技术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其次,在批判的旨趣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旨在走向“劳动”实践,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旨趣则是走向“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是不成熟的手稿,有其鲜明的指导思想、逻辑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在于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二、手稿的历史出发,或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出发,从斯密的经济学说出发,但不同于斯密的分析,他的逻辑出发点是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三、基本思路是从“异化劳动”出发,依照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一是经济上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一是哲学上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社会的人的复归,两者互相重合,形成辩证发展的三大主体部分。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深化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伦理观进行了探讨。如分析了马克思关于道德基础的理论;分析了马克思关于道德的阶级性的理论;分析了马克思关于道德的基本原则的理论;分析了关于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的理论等。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伦理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核,创建了科学的完整的劳动价值学说,包括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理论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论,等等,并以此为基础,对价格的起源,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运动的规律第一次作了科学的揭示和论证,从而创建了科学的价格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得到最完整、最严密的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