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170例患者研究了经口结肠充气法的可行性和诊断价值。男84例,女86例,年龄18~93岁。分为两组,第一组140例为解剖关系正常者,第二组30例,均行小肠-结肠吻合术。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法小肠追随观察并有回盲区或回肠作肠吻合口区的压迫点片。检查前禁食,慢性便秘者可用缓泻剂。先给150~250ml 高密度硫酸钡和气体后,再给300~400ml 低密度钡用于小肠检查。当钡头达盲肠或吻合口远侧结肠时,嘱患者仲卧,从直肠插管注入空气,一般不用解痉药,若空气不能自然进入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2例志愿者与22例患者(包括结肠癌4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肿瘤3例,腹腔淋巴瘤1例及其他病变9例)做了顺行性小肠充气MRI检查。检查前禁食12~18小时,口服胃复胺5~10mg后左侧卧位,经鼻胃管于20~30分钟内缓慢向胃内注入空气1700~2500ml。丁溴莨菪硷20mg肌肉注射、20mg静脉注射后行MR检查。结果表明,胃扩张良好18例,空肠扩张好19例,结肠扩张好21例,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00例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大便匿血者,在结肠镜确诊前作了传统及经直肠注水入结肠后的US检查(HCUS),平均年龄56±12岁。施术当日晨洗肠,并静注溴化丁基东莨菪碱20mg,应用钡灌肠器注水1500ml。使用实时US,先用3.5MHz探头,仔细观察肠壁结构时用5.0和7.5MHz探头。在可倾斜的检查台上立位灌注300~500ml水,检查乙状结肠后转仰卧检查其余结肠,经外侧肋间检查结肠曲,深吸气使结肠曲下降使之易于US观察。肿瘤分期按国际抗癌联合会标准:T_1肿瘤局限在结肠1~2层,T_2为1~3层,T_3为1~5层和浸润周围组织,T_4指浸润全层并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三例回肠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及X线所见,并复习了文献。本病文献中儿童患者通常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切除后症状消失。作者报告之三例,扩张之肠管皆为一小段回肠,均有腹疼。消化道检查远端回肠有限局性扩张及蠕动消失,最初都误认为美克尔憩室。1959年Swensor及Rathanser首次报告三例结肠限局性扩张,表现为肠梗阻,诊为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手术。在切除标本及直肠粘膜活检均见正常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丛。此后,在空回肠及结肠皆有类似病例报导。在扩张  相似文献   

5.
作者介绍一种用于结肠双重造影的简化钡剂充盈方法。把肛管插入直肠,给患者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0.5mg。患者取俯卧15°—20°头低足高位,在透视下注入钡剂混悬液至脾曲和横结肠远段,然后,用球形气泵注入30球次空气,体位不变,竖起检查床至直立位将在直肠和结肠末端之钡剂排掉。再将检查床放至水平位,再次注入30球次空气,透视下确定已有足量之钡剂到达横结肠以及全结肠已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照分析了124例广泛性肌无力患者胸腺术前X 线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和组织学资料,男性35例,女性89例,年龄11~72岁。胸腺切除术前均行纵隔充气造影以及体层检查。其方法为在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穿刺,向前纵隔脂肪组织间隙注入300~500毫升氧气,40~60分钟后拍片。50例行胸腺选择性静脉造影,经右股静脉实施胸腺静脉插管。切除胸腺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增生61例,脂肪退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4例肛门直肠畸形病人进行CT(9例)和MRI(5例)检查。年龄2天~36月。13例同时进行灌肠检查以明确瘘管情况。4例在MRI检查前经结肠造瘘口注入15ml凡士林油至远端结肠,1例在结肠造瘘前进行MRI检查,凡士林油通过置于周围瘘管鼻饲管注入至远端结肠。经结肠造瘘口灌肠和MRI检查前注入凡士林油,均采用带气囊的Foley氏管,便于在注入造影剂时增加结肠末端压力。MRI采用0.5T装置。获取包括脊髓和腹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层厚3mm图象。为获得清楚解剖结构细节,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_1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分期中的准确性,作者对已知或疑为结肠病变的52例病人(男27例,女25例,年龄40~88岁)做了此项检查。检查前一天清洁结肠,扫描前即刻静注Buscopan 20mg,然后通过钡灌肠管或Foley氏管注气扩张结肠,使直肠、乙状结肠直径至少为3cm,降结肠4cm以上,升结肠和横结肠5cm以上。病人仰卧位照取定位片,扫描范围从耻骨联合至膈肌,层厚5mm,螺距1.5,三维工作站重建间隔2.5mm。12例以3ml/s速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84例CT空气脑池造影,病人于检查前1小时肌肉注射镇静、止痛药,术中经腰穿注入珠网膜下腔过滤空气2~3ml。检查后病人取仰卧、俯卧或侧卧24小时,并在次日由放射科医生行出院前检查。结果发现,有头痛者61人(72%),背痛者21人(31%),噁心者21人(31%),颈部僵硬者16人(24%)。头痛持续  相似文献   

10.
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常采用回肠膀胱术(即输尿管回肠皮肤造口术)和可控膀胱术,近二年我科完成4例尿流改道术,其中3例为回肠膀胱术,1998年1月又采用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术后随访7个月,病人完全正常生活,控尿满意,自行插管排尿方便简单,每次导尿量约500ml,膀胱内压30cmH2O(2.94k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等,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后患,此术式与回肠膀胱术相比,耗费时间与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别不大.但能显提高患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球囊导管治疗4例前列腺肥大症及1例术后尿道狭窄症。插管按Gastaneda 方法施行,术前静脉给抗菌素,肌注阿托品0.5mg 及氯丙嗪25~50mg,取左前斜位卧于透视床上,用2%利多卡因10ml 从外尿道口注入行尿道麻醉,然后进行尿道造影,观察尿道狭窄状态,确认外尿道括约肌位置,在体表标记。例1及例5扩张球囊直径为20mm×3cm,例2~4为25mm×3cm,透视下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匀速口服1 500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后肌肉注射10mg山莨菪碱,再服约1 000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之后行16排CT 3期扫描,并行MPR、MIP。结果:根据解剖区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分析小肠和结肠充盈情况及病变显示情况。24例中CT诊断小肠、结肠病变共12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空肠低分化腺癌1例、小肠间质瘤2例),Crohn病5例,肠梗阻2例,胰腺癌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其余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无器质性病变。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可清楚显示小肠肿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特点及有无近端小肠梗阻等情况,也可显示肠壁内外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情况。结论: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小肠、结肠疾病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位结肠镜连接一导管送入盲肠,照像完毕后取出结肠镜留下导管,肌注Buscopan,肠蠕动停止后,导管头接上50毫升注射器,患者卧位倾斜20度,左侧略抬高,注入50—100毫升造影剂及适当空气,然后患者转动左侧朝下,经过反复变换体位及注入空气,造影剂可以返流到回肠约50公分,盲肠及回肠均能显示双重对比。本文疑诊回盲部病变的16例中作了17次检查。10例证明可以得到盲肠及未端回肠选择性双对比显影,2例仅得到阳性显影,4例不出现返流,其中  相似文献   

14.
蛙皮素可经肠道外方法给药。作者对85例给药者及85例对照者进行观察。所有扫描均用 GE8800CT 机,扫描时间为4.8~9.6秒。每个病人都在检查前一个半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500ml,并在扫描前5—10分钟再服250ml 相同溶液。另外,给药组扫描前按0.3mg/kg 剂量肌注蛙皮索,以减少造影剂通过小肠的时间。由2名放射医师在不了解给药否的情况下读片,分析了所有病人肠道内密度增高的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在胃及大部份小肠的显影中没有明显优点。但在病人的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中密度有明显增高,且无副作用。所以作者认为在需要显示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的病人中,肌注蛙皮  相似文献   

15.
高云  朱绍敏 《人民军医》1999,42(3):166-167
1997年12月~1998年4月,我们采用子宫颈扩张棒、依沙吖啶羊膜腔外注射引产术,配伍卡孕栓终止11~16周妊娠40例,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均为孕11~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其中曾有死胎和多次人工流产等高危因素13例,根据停药史、盆腔检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和B超检查等确定诊断,无主要脏器合并症,无前列腺素禁忌证。1.2 方法 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铺洞巾,暴露宫颈,以宫颈钳牵拉宫颈前唇,用卵圆钳将宫颈扩张棒置入宫颈管,通过扩张棒中间管道注入依沙吖啶100mg,再注入注射用水2ml于羊膜腔外。注射完毕扎…  相似文献   

16.
随着CT机性能的改善,近年来CT已被应用于活动性脏器和管腔性脏器,如心、肺和胃肠的检查。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就胃肠的CT检查、临床应用及限度,做一介绍。一、胃肠CT检查技术与正常图象的观察患者检查前准备与胃肠钡餐造影相同。多取仰卧位,有时根据需要采用俯卧或侧卧位。理想的图象应是扫描兴趣区的胃肠道管腔内充以造影剂,管腔及粘腔显示清楚。扫描前应口服0.5~2%胃影葡胺500ml。胃肠检查在扫描前半小时,小肠检查在3~5小时前服用,结肠检查应自肛门注入。为形成双对比图象,并使胃肠道管腔充分膨胀,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准确、可靠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低水平~(237)Np的α能谱法.取空气干燥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50~100g,45℃焙烧后转入1~2L的烧杯内,加入300~500ml王水和约500Bq~(239)Np.加热微沸几小时后,趁热用玻璃纤维滤器滤出不溶物,不溶物再用王水处理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并蒸干.此残渣用含几毫升H_2O_2的10mol HCl 200~300ml微热溶解,若溶液中仍有可见残渣,过滤除去.用异丁醚萃取法除去溶液中大最的Fe(Ⅲ)后加入HI,使其浓度达0.05~1mol,在70~80℃加热30分钟.溶液冷却后,三次萃取四价Np至50ml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90例临床疑为桥小脑角区病变,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空气作CT检查。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头稍前屈并抬高6~10°,用腰麻穿刺针在小脑延髓池穿刺,取5ml脑脊液后缓慢注入10~15ml空气。以内耳道为中心作CT扫描,一侧结束之后,身体缓慢翻转180°作对侧内耳道CT扫描。作者的5例听神经瘤中4例属微小听神经瘤,其中2例在内耳道内,2例分别从内耳孔突出8mm、10mm。常规CT均未发现肿瘤。1例神经纤维瘤内耳道内的部分神经呈结节状增粗,对侧也增粗,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9年10月以来,采用压缩疗法治疗外痔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均为门诊治疗病人,一次治愈。治愈时间2~14天。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分别在肛门截石位3、6、9点处使用0.5%利多卡因8ml和1%亚甲蓝2ml局部浸润麻醉,使肛门松驰,对外痔再行消毒后,用0.5%利多卡注入痔组织,使扩张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 N0M011例、T3a N0M05例、T3b N0M02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5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全组18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行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57.5(6.4±0.8)h;出血1507.5(6.4±0.8)h;出血150400(292.2±79.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400(292.2±79.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4 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 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4 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 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9.4±1.8)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3例代膀胱残余尿>100 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