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ST压力恢复分析的卷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卷积理论提出了一种解释钻杆测试(DST)恢复期压力资料的直线方法(即卷积压力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自喷井DST压力资料,在流量的确定上,不仅考虑了流动期井筒储存效应,而且考虑关井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应用本文所给的DST试井解释方法,可以获得地层流动系数(kh/μ)地层压力(Pi)及表皮因子(s)。  相似文献   

2.
根据ITU 关于SDH技术体制的建议,本文讨论了STM- 1 和STM- 4 开销处理、STM- 4 的复用和解复用较易实现的方案,利用电路CAD软件的仿真结果以及硬件测试结果都证明文中讨论的实现方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HDPE/尼龙6层状共混阻隔树脂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SC方法对HDPE/尼龙共混体系中两相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尼龙分散相对HDPE的结晶具有促进作用,使得HDPE相的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度增大;使用马来酸酐接技聚乙烯作为相容剂加入共混体系后尼龙相的结晶度明显增加,HDPE相的结晶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纯HDPE的相应值,共混体系中HDPE相结晶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小于纯HDPE。  相似文献   

4.
用分析纯原料合成了水化铝酸钙纯样品,用DTA-TG、XRD研究了脱水过程及脱水相组成和特性;用XRD定量分析了脱水相水化产物和水化速度;考察了脱水相的凝结时间与硬化体强度,本文为建立400℃左右低温脱水的水化物脱水相(DehydratedHydratesPhases简称DHP)胶凝材料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化铝酸钙(C3AH6)脱水相及其水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析纯原料合成了水化铝酸钙纯样品,用DTA-TG,XRD研究了脱水过程及脱水相组成和特性,用XRD定量分析了脱水相水化产物和水化速度;考察了脱水相的凝结时间与硬化体强度,本文为建立400℃左右低温脱水的水化物脱水相(DehydratedHydratesPhases简称DHP)胶凝材料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相态的转变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天然气各种相态存在的地质条件分析,深入研究了天然气各种相态相互转换的地质条件及其对成藏的作用。过饱和及欠饱和是水溶相和油溶相天然气向游离相天然气相互转变的条件,浓度梯度和过饱和气源的不断补给是游离相天然气和扩散相天然气相互转变的条件。水溶相、油溶相和扩散相天然气向游离相天然气的转变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游离相天然气向水溶相、扩散相和油溶相天然气的转变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油相及水相流体在水力学直径为895 μm的矩形铜基微通道内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并将实验数据与已有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油相、水相质量通量及两者比率对摩擦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的摩擦系数显著高于水的摩擦系数,Hagen?Poiseuille方程能够准确预测微通道内油或水的单相流体压降;油相及水相质量通量均显著影响液?液两相流压降,油水两相流体流量越大,油相含量越高,两相摩擦压降越高;Cicchitti模型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油水两相流体混合黏度。为提升预测准确度,建立了油水两相流摩擦系数预测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DDN、PSTN组建企业级Intranet,实现中心局域网与远程局域网的互联,且使用PSTN作为DDN专线的备分线路,保证网络传输不中断,具有实用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王北油田大65断块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断块开发效果差异大等特点,以地质、测井解释、岩心分析、钻井、地震解释等各方面资料为基础,首先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大65断块精细构造模型;通过界面约束法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砂体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确定性算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随机建模技术为指导,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大65断块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构造和属性的空间定量表征,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能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后期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西渝东地区海相地质特点复杂,对天然气井钻井完井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江汉油田通过对鄂西渝东海相钻井,在天然气井的井身结构设计、井控、气层保护、水平井完井、固井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钻井综合性配套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钻井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安棚油田碎屑岩储层属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埋藏深,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复杂,有普通黑油油藏、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等.通过综合应用Hobson法、产能法、浮力法等得到含不同流体储层的下限标准,确定了油层和凝析气层有效压裂的物性下限值,为压裂层位的选取和特低渗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王新10-2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21.36 m3/t进行配样,并用王四斜10-3井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研究岩心平放和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注干气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在水驱的基础上,王场潜三段北断块在注入相同体积的干气时,岩心倾斜50°放置的采收率大于岩心平放的采收率.岩心平放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5.01%;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8.41%.这说明岩心倾斜时注干气驱替效果更明显,获得的采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西五二挥发性油藏油氮和富气驱室内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柯428井分离器油气样按目前压力等于泡点压力进行配样,用柯233井的储层实际岩心进行了长岩心测试注氮气和烃类气评价,膨胀试验,细管试验及不同注入气对岩心驱替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注氮气比注烃类气更易使泡点升高,膨胀能力不如烃类气强,所选烃类气,氮气和原油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均不能混相;岩心试验表明烃类气越富或注入压力越高均会明显影响注气后的最终驱油效率,同目前油藏衰竭式开采相比,注N2可提高驱油效率6.08%,注富气可提高18.8%-21.31%,表现出较强的注气潜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油气井压力测试中使用的两种托筒的分析对比,从安全、便捷、可靠等角度出发,设计出一种同心式测试托筒,由支承架、外壳体和上连接头三部分组成。支承架由上盖、外管、下连接头和下盖四部分组成,支承架过盈装配于外壳体中。测试压力时将上连接头与电子压力计螺纹连接后装入支承架内,其结构简单,在油气田的压力测试中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岩特殊的孔隙结构及甲烷赋存和产出方式决定了其损害机理与常规储层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六盘水地区亦资孔盆地二叠系煤岩气藏为对象,应用压汞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煤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结合煤岩学、敏感性及工作液损害评价实验,探讨了煤岩气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煤岩中常见模特组织孔和气孔,裂缝发育,属双重孔隙介质,表现出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工作液易通过天然裂缝系统侵入煤层中,导致裂缝内的固相沉积、水相圈闭和高分子处理剂吸附滞留损害。  相似文献   

16.
资福寺洼陷是受南部斜坡和范家台基底隆升形成的早期洼陷,其主要形成时间为白垩—下第三系沙市组沉积期。洼陷内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较好,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物质基础。在原油和生油岩中烃类族组分、烷烃和生物标志物之间均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表明资福寺洼陷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和生油潜力。资福寺洼陷周缘范家台构造、金家场构造经钻井试油已获少量油流,因此是江陵凹陷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压力降落试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析气井的试井解释,基本上仍沿用干气井的单相拟压力方法,或在解释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的吸附影响。大量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的渗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渗流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稳定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将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直接纳入了模型之中。提出了多种外边界条件下的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实例分析表明,与不考虑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的情况相比,因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将降低,表皮系数增大,气井有效泄流半径与单井控制储量亦将降低。对于重烃含量较高和孔隙度较低的凝析气藏,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将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多孔介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气井的渗流特征与试井解释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油藏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组成、密度、粘度和体积系数等物性的变化,揭示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相态行为变化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气后原油的膨胀系数变化较大,降粘效果较明显.泡点压力和原油体积系数上升较多,同时原油密度的降低较明显.根据国内外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认为吐哈盆地鄯善油田采用洼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及岩石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延长组砂岩体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沉积微相,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砂岩储层。研究表明,该地区中北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经过钻探和在W10井试油,已获得工业性油流。  相似文献   

20.
密封润滑油用磁流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磁流体密封润滑油,前提是要保证磁流体和被密封的润滑油不相溶.本采用化学共沉淀法获得了Fe3O4纳米磁性颗粒,通过相溶性实验选取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栽液,制备合成了与润滑油完全不相溶的磁流体.实际的密封试验表明,所制备的磁流体性能优良稳定,能够满足旋转轴密封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