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银市35~64岁城镇居民血脂异常的类型以及特点,与年龄段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年龄段居民平均血脂水平的变化和血脂异常高密度年龄段。方法:2003~2004年随机抽取白银市包括工厂、机关、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35~64岁年龄段人群血样本共1016人次,测定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按10岁为一年龄组分层,男、女性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白银地区城镇居民血脂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占血脂调查人数的41.93%;②血脂异常高密度年龄段为45—54岁男性;③存在强致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年龄段为45~54岁男性,其次为35~44岁男性;④血脂随年龄而增高的规律以及性别差异规律基本存在。结论:白银地区城镇居民血脂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血脂异常高发年龄段为45—54岁男性,且存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年龄段亦为45~54岁男性。55岁以后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对策: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取平衡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是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已有血脂异常者,经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3个月以上仍未见好转者,宜接受调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脂异常与心肌梗塞关系分析苗伟朱世明李澄脂质代谢紊乱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亦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血清脂质各项指标,对脂质代谢与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91例,使用PEG20000沉淀法测定HDL及其亚组分HDL2和HDL3,分析HDL及其亚组分分布特点。1)排除调脂药物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排除糖尿病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未调脂组、冠心病调脂治疗组,对照分析糖尿病及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HDL及组成的影响。结果:冠脉造影正常者HDL显著高于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C均显著降低(P〈0.01);冠心病长期服用调脂药物者HDL和HDL2明显高于冠心病未服用调脂药物者(P〈0.05,P〈0.01)。结论: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调脂药物可以升高HDL和HLD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 〔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44例为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9例为稳定性冠心病组,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本社区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体检健康者136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规则治疗1年,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和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及1年后检测血清 Lp(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TC、L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后Lp(a)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Lp(a)、LDL-C水平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TC、HDL-C、TG水平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Lp(a)、TC、LDL-C、T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TC、LDL-C水平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Lp(a)水平与TC、LDL-C、HDL-C、TG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Lp(a)水平变化与TC、LDL-C、HDL-C、TG水平变化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结论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患者和体检健康者,Lp(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Lp(a)与其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未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10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和其中40例并发心肌梗塞病人(心梗组)的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A_1,B_(100)及血脂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LP(a),apoB_(100)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_2,HDL-C,apoA_1/B_(100)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或0.01)。LP(a)对冠心病尤其对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符合率最高,分别为61.8%和84.8%。LP(a)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apoA_1,apoB_(100)等均不相关。提示LN(a)是判别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病人与普通人群的血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 ,医务人员对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中的作用研究较多 ,而且已有多项研究证实 ,上述因素分别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 。杜怡峰等报道[3] :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了解血脂与脑出血病人的关系 ,总结近 2年来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病人的血脂检查资料 ,并与 1999年我市普通人群血脂普查资料作对比 ,以探讨血脂异常与脑出血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普通人群资料来自于我市电业公司及直属粮库的职工体检 ,共计 2 31例 ,其中男 14 4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脂迪(Guan Zhi Di,GZD) 对鹌鹑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鹌鹑高脂血症,同时给予3个剂量冠脂油,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非诺贝特组,观察冠脂迪对鹌鹑高脂血症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冠脂迪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但对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无明显影响(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冠脂迪给药组在鹌鹑主动脉管壁增厚的病理改变明显较高脂模型组轻。结论:冠脂迪有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测定长沙地区593名在年人的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表明:Lp(a)水平程偏态分布,对数转换可使其分布正态化。209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Lp(a)水平〉100mg.L^-1者占该组的34.8%而在305名正常对照组者中仅占17.3%。冠心病组的Lp(a)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提示血浆Lp(a)水平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是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脂的关系附属湘雅医院内科卢桂静,欧淑其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清白蛋白;脂蛋白类,高密度胆甾醇;脂蛋白类,低密度胆甾醇;甘油三酯类;胆甾醇血清白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已居于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且已有的证据说明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若干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中,血脂异常症居首位。长期控制血脂在合适的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因此,积极预防、治疗和控制血脂异常已成为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标准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关系。结果:血脂紊乱是冠状动脉病变(CA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脂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彤  李凡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3):268-269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已经确认了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仍有相当比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并无上述危险因素,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然而,微生物的感染特别是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Cpn感染在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发病机制及抗生素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测定长沙地区593名成年人的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表明:Lp(a)水平程偏态分布,对数转换可使其分布正态化。209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Lp(a)水平>100mg.L-1者占该组的34.8%,而在305名正常对照组者中仅占17.3%(P<0.01)。冠心病组的Lp(a)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提示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裴兰王士雯叶平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发病的密切关系已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脂蛋白脂酶(LPL)是水解甘油三酯的重要酶类。它的基因变异将影响脂质代谢功能,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联。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人LPL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北京为高发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高血糖、A型性格等,其中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有关。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病理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主要成分就是大量沉积的胆固醇及胆固醇脂,  相似文献   

16.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16例糖尿病,11例脑梗塞,45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27例肝硬化,17例其他疾病(胃炎,慢支等)及63例正常人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其亚组分胆固醇(HDL2-Ch,HDL3-Ch)。结果:前五种疾病的HDL-Ch均显著降低(P<0.01),其亚组分除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HDL3-Ch及肝硬化的HDL2-Ch无明显降低(P>0.05)外,余项均显著降低(P<0.01)。17例其他疾病的以上三项均值则无明显降低(P>0.05)。提示:HDL-Ch及其亚组分的测定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而在引起这类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血脂异常属于最为严重的可改变因素。血脂异常会增加罹患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AS)及脑卒中的危险性,因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血脂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袁敏,叶千红,陈燕,张少敏,钟岸(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检验科,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关键词冠心病,脂蛋白(a)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CHD基本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的异常,已经成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血脂防治指南坚持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的首要干预靶点,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作为次要的干预靶点。目前,临床调脂达标的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代谢机制的不同使得他汀类药物具有差异性。本文将着重从化学结构、剂量、生物利用度、酶结合特性、组织穿透力和t1/2、代谢、消除、效力和调节胆固醇(主要是LDL-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的异同点,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在正规治疗期间,突发血压升高或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血脂异常变化情况。方法:从本院门忽诊156例高血压或/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历中收集所需病史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56例高血压或/和冠心病患者在发生血压升高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时(排除精神、应激事件、吸烟、糖尿病等直接诱发因素)的血脂变化与发病前进行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约36.4%,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紊乱综合征(ADLS)约28.5%,混合存在约16.2%,血脂无明显变化约18.9%。发现发病前后血脂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脂异常是心血管事件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