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杰  王聪  李冠冠  吴斌  李娜  彭克 《电力建设》2023,(12):54-65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微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利用的有效形式,受到能源管理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随着微电网数量增加,多微网端对端(peer to peer, P2P)能源交易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能源的互联互济和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在考虑微电网的碳排放特性和需求响应潜力的基础上,构建多微网P2P能源交易模型实现配电侧供需协同以及确定其最优交易策略。首先,提出了微电网运行优化模型,以运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鼓励微电网参与需求响应;其次,实现微电网内部购售电和储能充放电碳排放的量化,并计算微电网的碳排放成本;再次,基于广义纳什议价理论构建P2P能源交易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潮流约束,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多微网的能源共享和收益分配。最后,基于IEEE-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和碳排放费用的多微网P2P能源交易有助于促进微电网之间的能源共享和新能源消纳。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增加以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配电网展开去中心化的点对点(P2P)交易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技术支持,然而持续增多的分散P2P交易可能导致节点电压越限、系统网损增加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以配电网安全为导向的分布式资源P2P交易机制.首先,基于配电网节点电压和系统网损的线性化推导,提出一种P2P交易对于配电网安全影响的灵敏度模型,从而将传统高低价匹配的交易撮合策略修正为以配电网安全为导向的P2P交易策略;然后,基于以太坊平台运算能力的限制提出具有简单运算特性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机制,并设计了相关智能合约.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以配电网安全为导向的P2P交易机制,可以在交易撮合过程中有效反映P2P交易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能够根据电网安全裕度水平优化交易次序,撮合更多有利于配电网安全运行和降低网损的交易达成,并且交易模型复杂度低,可以实现链上求解,不需要链下配置优化软件,避免了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3.
售电侧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和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的发展给微网(micro-grid,MG)运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端对端(peer to peer, P2P)电能交易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文章以微网P2P电能交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我国现有电力改革政策的前提下,在稳态层面提出亟需解决的三大关键问题:分布式能量流如何优化传输、高效通信系统如何建立、P2P电能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用户支付问题如何解决。就这些问题,从能量流、信息流、货币流的角度,阐述微网端对端电能交易系统相关分析的解决办法,从工程角度分析新形势下微网P2P电能交易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及核心软件平台,为推动我国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及落地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力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不断交叉融合,逐渐形成能源互联的新生态。在能源互联网中,数据使用权与数据所有权分离、信息资源与计算资源分离的特征使得多主体协同优化的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文中从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的典型模式出发,总结了传统第三方代理计算模式及无第三方交互计算模式的隐私安全风险,提出了考虑隐私保护的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初步技术方案。首先,面向含第三方场景提出了基于信息伪装机制的安全代理计算方案,并研究了该方案的算法特性、算子构造方法以及基于云服务的用户侧、集群级、系统级应用场景。然后,面向无第三方场景提出了基于秘密分享原理的安全多方交互计算方案,并结合多中心化和全分布式两种应用架构,分析了该方案应用于海量主体或少量主体场景时的特性差异。最后,所述方案从数据隐私性和计算安全性层面,保障数据所有者的权益,遏制并降低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计算的数据泄露风险,实现可靠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5.
余孝勇 《青海电力》2003,(3):45-48,59
P3软件是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它代表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潮流和趋向。文章介绍了引进P3软件后的应用情况和P3软件的功能。P3软件的使用可对项目的资源配置和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编排,科学地给出目标进度安排及完成进度所需的投资需求与工料机需求。P3软件将成为我省项目管理必备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逐渐转变,社区微网系统(community microgrid system,CMS)中用户已经从传统的消费者转变为具有电能生产/消费行为的产消者。在此背景下,通过引入点对点(peer to peer,P2P)能源交易机制,实现社区微网系统中的产消者自主能量管理以及自主竞价策略最终达成P2P能量交易。首先,考虑产消者的差异化特征,对CMS内部资源自主形成的4种典型类型的产消者进行整合和建模。然后,基于连续双边拍卖机制搭建了日前阶段多类型产消者P2P能量交易框架,各产消者考虑历史交易决策信息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并通过交互有限的信息,在产消者之间互相发起交易请求,实现CMS内产消者之间P2P能量交易。针对在交易过程中产消者可能出现的隐私性保护,提出基于多段报价机制的P2P竞价策略,既能降低交易方的信息暴露风险,又能减少单次竞价决策的风险度,保证产消者收益稳定。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文中设计的P2P交易机制能够有效保护产消者的交易隐私性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Internet/Intranet技术应用于SCADA/EMS系统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目前国内SCADA/EMS系统的结构以及网络数据安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P2P计算模型、三层结构技术等),提出在SCADA/EMS系统中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构想,并给出了新型SCADA系统的具体结构、通信模型,以及应采用的一些相关技术。在对两种SCADA系统成本效益分析后,得出新型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此外,为了提高原有设备的利用率,也提出在传统SCADA中增添网关设备,将其改造成基于Internet技术的SCADA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力用户逐渐转变为电能产消者,并可采用合作联盟形式参与电力P2P(peer to peer)交易,促进分布式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该文通过从源端和传输端分别核算碳减排量的方法,构建一类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社会福利函数,研究分布式电能产消者通过合作联盟形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途径。设计一种依据产消者对联盟社会福利贡献值分配合作剩余的机制,激励产消者合作的积极性以维持联盟的稳定。算例分析表明:相较于P2G(peer-to-grid)交易和非合作P2P交易,产消者以合作联盟方式参与电力P2P交易的社会福利分别提升了62.62%、33.79%。因此,以市场化的方式组建合作联盟参与电力P2P交易并合理分配利益,可挖掘分布式清洁能源就地消纳的潜力,促进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能源交易是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微电网系统的发展,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多微电网点对点(peer to peer,P2P)交易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量化多微电网中源荷不确定性影响,建立了不确定性环境下多微电网点对点交易模型。其次,考虑到多微电网P2P交易对网络安全的影响,以过网费为纽带,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配电网–多微电网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然后,为保证合作联盟的稳定,提出了基于谈判系数的纳什谈判合作价值分配机制,尊重了联盟中重要参与者的利益诉求。最后,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形成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能够兼顾市场经济性和安全性,可为源荷不确定性影响下配电网中的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电网技术》2021,45(10):3830-3839
随着分布式资源比例在配电网中不断提高,如何为拥有源荷二重属性的产消者提供低信任成本交易平台和经济性高的智能合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分布式特点和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安全机理的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为适合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工具之一。针对多产消者电能交易问题提出了区块链技术支撑的P2P智能合约。首先,建立了产消者的资源量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P2P思路的产消者日前合约制定方法,产消者通过拉格朗日解耦原理和次梯度法对电能计划函数进行求解,期间根据价格更新函数在辅助区块链上实现信息交互,充分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最终日前交易结果将存入内容可追溯的区块链账单中;在实时环节,全体产消者基于满足激励相容理论的VCG(vickrey-clarke-groves)规则对可能存在的功率偏差进行P2P电能交易,并将达成共识后的交易结果计入账单,在保证满足实时交易时限的同时提供了结算方便的区块链代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智能合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安全审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准确性、分布式安全性和协同整体效能,在分析网络安全审计系统(SAS)和移动代理(MA)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技术、协同技术和审计技术的集成优势,结合分布式及MA与SAS的特点,设计并构建了基于多MA的协同新智能分布式安全审计系统(DSAS)结构模型,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了DSAS的实现过程及模拟测试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互联网和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各类新型电网业务和工作场景访问调度主站系统的需求增多,需要规范调度终端的权限配置,加强操作过程安全审计,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有效防范安全攻击,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对现有调度终端键盘、显示器、鼠标延伸技术的使用现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和生物多因子认证的调控终端安全管控技术。该技术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业务场景,融合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运维监控管理、云桌面业务流程交付等软件技术,形成标准化的调控终端安全管控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测试装置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电力线载波通道测试装置的上位机软件开发过程复杂繁琐,相关的编程技巧较多,软件开发人员不易掌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软件总体设计的方案,研究了字节流通信、数据包通信和数据的应用,探讨了基于MS Comm控件的串行通信技术和基于MS ACCESS的数据库系统构建技术,并且借助OLE Automation技术实现了Borland C Builder与MS Word的融合。实际工程运行表明,该软件设计功能实用,运行可靠,可作为测试装置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通用架构,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对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施工培训方式难以传达全部技术要点,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从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结构和实现方式入手,基于P2P网络结构构建了施工培训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结构,针对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特点设计了仿真流程,重点研究了场景加速绘制和时空一致性问题.实际培训效果表明:本系统具有突出的多人协作、空间沉浸、高度仿真、实时交互的特点,在施工培训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McWiLL的营销自动化网络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营销网络特点及对安全性的要求.提出基于McWiLL技术构建营销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基于McWiLL的营销自动化网络结构以及McWiLL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优势和关键技术,从安全数据管理、接入安全和业务安全3个方面分析了营销自动化网络的安全体系,最后提出将AES和ECC混合加密算法作为该网络数据加密技术,证实了McWiLL对于建立电力企业营销自动化网络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在安全运行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水电工程进度与成本协同管理的易操作性和直观性,采用BIM和P3E/C软件建立了进度成本协同的实施解决方案。将水电工程P3E/C进度成本计划数据与BIM模型的构件进行关联同步,在分析了基于IFC标准的进度成本信息模型表达的基础上,结合P3E/C Web Service接口建立了异步调用的实施流程,并通过C#二次开发Revit的方式实现了进度成本信息模型的初始化,为基于网络的信息协同提供了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度成本协同管理实施的一般流程,并实现了基于BIM的5D进度成本跟踪分析功能,为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平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手段跟踪施工进度与成本状况,能为项目领导层、管理层提供更直观的决策信息,同时也降低实施层对专业管理软件的作业门槛。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系统是一个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组件技术(COM/DCOM)的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监视水电站的运行状况、准确的控制水电站的运行,同时能及时的发现故障并进行快速的处理等。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水电站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詹成国  钟昀  徐敏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10):131-133,152
Linux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不少控制系统和装置开始采用Linux及嵌入式Linux.为了方便开发人员协助现场工程人员对现场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远程维护工具的实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OpenSSH软件在现场维护终端创建一个TCP服务器端,远程维护终端连接到现场维护终端时,...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技术渗透到电力系统所形成的电力物联网承载着海量数据流,通过电力业务数据化和电力网络信息化,促进电力数据业务化目标的实现。目前电网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数据存储与处理,使得海量细粒度的用户侧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用户侧数据应用框架,以打破由于计算资源有限而导致用户侧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壁垒。利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互补性,以预测预警、分类聚类和需求响应3类用户侧基础数据应用为例,设计了用户侧数据应用框架,以期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数据流、业务流的协同循环,从而达到对用户侧数据进行广而深的价值挖掘的目标。最后,从物理层、平台层和业务层3个维度对实现该框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特点、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结合祁门供电公司现有通信网结构状况,提出利用PTN传输设备组网,对原有地区通信传输网络进行改造,最终制定了承载县域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方案。经过承载业务能力和设备硬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PTN传输网络切实可行,大大降低了通信组网成本,提高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为调度数据的远程传输提供可靠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