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术前应用.方法 分析13例颈部副神经节瘤病例,对6例副神经节瘤行术前栓塞,对9例行球囊阻断试验,了解Willis环功能.结果 6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术前造影及部分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术中出血明显减少,9例颈动脉阻断(测定Willis环功能)试验全部成功,在术中施行颈动脉结扎术,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 颈部的副神经节瘤术前栓塞及术前球囊阻断试验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3.
应用褐藻胶微球对35例肝脏、脾脏、肾脏和甲状腺疾患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肝癌9例、脾功能亢进6例、晚期肾癌3例、肾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6例。临床结果表明该治疗对控制肝、肾恶性肿瘤生长和抑制脾脏、甲状腺等器官功能亢进具有良好效果。与其它微球栓塞剂相比,褐藻胶微球具有类别和型号齐全、使用方便、利于操作、栓塞效果可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瘤内及载瘤动脉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7例PSA患者,均经血管造影及相关外伤及手术病史证实,采用瘤内及载瘤动脉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 ~ 6个月。结果 所有PSA患者瘤腔栓塞良好,主干保留。椎动脉、臀上动脉和胫前动脉PSA患者的体表搏动性包块、血管杂音消失;子宫动脉、支气管动脉及肝动脉PSA患者出血停止。术后随访3 ~ 6个月,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PSA瘤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肝动脉PSA患者未再次便血,支气管动脉PSA患者6个月内未再次咯血,所有患者未出现相应肢体或器官缺血症状。结论 采用瘤内及载瘤动脉栓塞法治疗PSA安全有效,适应性较广,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相似文献   

7.
对19例进展期或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施行了经双侧髂内动脉微球栓塞术。结果显示完全有效1例,部分有效12例,轻微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8%(13/19)。患者阴道流血、外阴疼痛、臀部肿块等症状明显改善。现存活的13例中,生存1年以上的4例,半年以上的6例,栓塞后重要并发症包括下肢轻度肌力减退及感觉异常10例,下肢严重运动和感觉障碍1例,臀部疼痛16例,臀部红斑2例,髋部疼痛1例,便血1例。重点对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瘤内注射32P玻璃微球(32P-GMS)对肝癌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建立24只兔VX2肝癌模型,分为A、B、C、D 4组并分别经皮瘤内注射37、74、111和148个放射性强度单位(MBq)的32P-GMS,7、14和21 d后分批处死实验兔并取注药部位肿瘤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注射32P-GMS剂量与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损害相关.A、B组不能完全杀死癌组织;C组肿瘤细胞几乎完全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对瘤灶形成完整的包绕;D组未见存活的肿瘤组织,但见正常肝组织亦被累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新型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KMG)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9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应用KMC经UAE术前3~7 d及其后1、3、6个月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声像图、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栓塞6个月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缩小35%~90%),早期瘤内回声明显增强,后出现液性暗区、钙化等改变,术后肌瘤内血流完全消失.结论 KMG是一种有效的用于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剂,而超声对评价其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工业加热》2018,(4):322-326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髂内动脉栓塞(IIAE)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连续44例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IIAE(栓塞组),21例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与栓塞组相比,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更少[(619.05±479.19) mL对(1 045.45±694.79) mL,P<0.05],剖宫产时间更短[(88.48±26.80) min对(121.67±40.46) min,P<0.05],X线曝光时间更短[(26.38±6.45) s对(145.71±40.56) s,P<0.05],X线剂量更少[(5.72±1.45) mGy对(26.49±5.87) mGy,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活动性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IAE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控制出血均安全有效。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与IIAE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剖宫产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高血运脑膜瘤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在术前3~9 d,对98例高血运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高血运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颌内动脉及副脑膜动脉供血.栓塞后,42例肿瘤染色在影像学上完全消失,56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均在栓塞后的3~9 d 进行了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肿瘤64例,术中平均出血950 ml;次全切除34例,术中平均出血1 500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帆  周石 《工业加热》2015,(10):873-875
【摘要】 目的 探讨舌鳞癌术前舌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患者,病理活检确诊为舌鳞癌。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舌动脉造影及化疗灌注栓塞治疗,术后2~3周行舌癌根治术。结果 所有患者超选择性插管和栓塞均取得成功,栓塞术后瘤体均有明显缩小,手术时病变组织界限清楚,切除时出血减少。结论 术前超选择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增加手术机会,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旋转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 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2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CTA以及常规DSA均不能显示破口位置,我们对其采用了3D DSA检查。结果 通过3D DSA清楚显示破口,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结论 3D DSA能多方位观察破口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常规手段的重要补充 。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 结论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 ± 0.28提高至术后的0.89 ± 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 ± 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种重建方法对腹主动脉瘤(AAA)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75例AAA患者的MSCTA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61例成功实施血管腔内修复(EVAR)术患者的MSCTA及术中DSA资料。应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分别测量EVAR术相关各解剖学数据,并对照DSA测量数据,比较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 ①12例(12/75,16.0%)行外科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2/75,2.7%)临床定期随诊,未行手术治疗,61例(61/75,81.3%)行EVAR术治疗。②行EVAR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中,Ⅰ型仅2例(3.2%,2/61);Ⅱ型44例(72.3%,44/61),其中Ⅱa型27例、Ⅱb型11例、Ⅱc型6例;Ⅲ型15例(24.5%,15/61)。③对比61例行EVAR术病例的术中DSA数据和MSCTA数据,近端瘤颈长度、内径,瘤体长度,远端瘤颈长度、内径,髂总动脉长度、内径等各测量值差异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006 ~ 0.427,P = 0.653 ~ 0.999),以DSA测量值为参考标准,应用Bland And Altman方法计算3种重建方法测量数值的偏倚在0.00 ~ 1.70。结论 采用VRT重建图像观察AAA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MPR重建图像测量血管内径,MIP重建图像测量血管长度和血管走行角度,CPR重建图像观察血管及分支管腔内及管壁情况,合理应用MSCTA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准确、直观显示AAA的形态学变异、腔内精确结构及分支血管关系,精确测量AAA与治疗相关的主要径线,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魏炜  艾红  阮郦韬 《工业加热》2015,(7):629-63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小微病灶导丝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触诊困难的乳腺小微病灶,术前通过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后经手术循迹切除,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病灶均定位成功并完整切除。病灶组织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1例,导管内癌5例,小叶原位癌2例,黏液癌2例,纤维腺瘤24例,不典型增生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导丝定位安全、可靠,对触诊不佳的乳腺小微病灶定位准确,能够帮助临床准确探寻病灶并完整切除,避免不必要的乳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临床经过,通过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CTA测量近远侧瘤颈长度、直径、角度和构型,瘤体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最低肾动脉开口至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导入途径的直径、扭曲和钙化程度。根据CTA测量结果,选择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术时采用局麻20例,中转全麻1例,1例通过髂总动脉重建导入途径采用硬膜外麻醉,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时采用全麻。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最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通畅的髂内动脉,若双侧需要覆盖,分期覆盖或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有无内漏,正确判断内漏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支架近端Ⅰ内漏2例,球囊扩张1例,植入Cuff1例;支架远端Ⅰ内漏1例,球囊扩张时,动脉破裂,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术;Ⅲ型内漏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1例。1例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行EVAR。术后7~10d复查CTA,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EVAR手术全获成功。主要并发症为单侧髂肢扭结继发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并支架植入1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清创缝合;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结论CTA图像质量高、测量准确,是EVAR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EVAR是高危、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5 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