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国产鱼肝油酸钠自制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39 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其进行透视引导下曲张隐静脉注射自制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的闭合情况。结果 39 条患肢均成功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使用5.9 ml泡沫硬化剂。35条(90%)大隐静脉治疗后即刻可见反流消失,3个月后随访血管超声示大隐静脉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透视引导下自制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与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007年至2011年收治4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30条下肢),行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试验组20例(25条下肢),行泡沫硬化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分别有14条(46.7%)和13条(52%)患肢下肢曲张静脉消失,16条(53.3%)和12条(48%)患肢下肢曲张静脉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时,血管超声和(或)血管造影复查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25条(83.3%)和19条(76%)患肢大隐静脉主干闭塞,5条(16.7%)和6条(24%)患肢大隐静脉管腔变窄;28条(93.3%)和24条(96%)下肢酸胀感消失,2例和1例患者下肢酸胀感无明显改善,30条(100%)和25条(100%)患侧下肢皮肤瘙痒感均有改善或消失。试验组患者均无明显硬化治疗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两种方法治疗大隐静脉主干曲张病变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泡沫硬化与腔内射频消融比较,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好、经济、恢复快的优点,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及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创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新方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和改进,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静脉内血管硬化术、经皮静脉瓣膜植入术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将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回顾了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概况,就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器械以及初步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 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复发再出血、曲张静脉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8.0%(48/49),病死率为2.1%,术后1、6个月和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2.1%、12.5%、24.5%、27.9%。复发再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25.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8.3%、消化性溃疡16.7%。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治疗颅面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130例颅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DSA监视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130例患者共接受硬化治疗275次(1~18次/例),平均2.1次/例;单次治疗中的无水乙醇用量为0.5~40ml/次(平均10.3ml/次)。随访时间为5~25个月(平均16个月)。95例治愈,30例明显缓解。结论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治疗颅面部静脉畸具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在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上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方法对36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CTPV检查,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整个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36例病例中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9例(80.6%),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8例(50.0%),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5例(41.7%),食管旁静脉曲张9例(25.0%),胃-肾/脾-肾分流8例(22.2%),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19.4%),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6例(16.7%),椎旁静脉分流4例(11.1%)。结论CTPV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开放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技术在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结果30例获得临床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3.8%,放置支架29枚。术后疗效评估:Ⅰ级4例(12.5%),Ⅱ级16例(50.0%),Ⅲ级10例(31.3%),Ⅳ级2例(6.3%)。出院后平均随访(13.0±6.8)个月,随访29例,失访3例。疗效评估Ⅰ级3例(10.3%),Ⅱ级14例(48.3%),Ⅲ级12例(41.4%)。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髂股静脉血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结果改良法对髂总静脉、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显示率为100%,100%和91.18%;传统法分别为32.35%、73.53%和64.71%。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慢性肿胀患者中改良法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的例数分别为14,25和21;传统法分别为3,14和1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术对发现是否存在髂静脉受压及对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的判断比传统法具有优势,是对传统法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