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认真完善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熟练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引流管护理等干预。结果 25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导管留置时间4~12 d,其间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未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心包填塞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穿刺成功率及术后改善效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过程未发生头晕、气短、心律失常等不适。术后引流通畅,2例出现穿刺孔渗液伴局部疼痛,考虑心包积液压力升高所致,经进一步抽液后痊愈,未发生引流管阻塞、脱出,继发感染,心肌、冠状动脉组织损伤等。导管留置引流时间为(6.82±2.16)d。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心包积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均获得成功。术中超声均能较清晰显示穿刺针穿入心包的位置、导丝进入心包腔的行进方向及深度、导管在心包腔的位置等。并发症主要有疼痛、渗血、引流管阻塞及脱出等。结论在心包积液的诊治中,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实时、准确,置管快捷、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在床边进行,是目前心包积液最安全而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脓肿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肝脓肿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围术期精心实施心理、疼痛、管道等系统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后疼痛症状缓解,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置管引流时间(11.6±3.7)d,未发生出血、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复查超声证实脓腔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对肝脓肿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期间,精心做好心理、疼痛等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3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时间6~15 d,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内继发感染、气胸及腹部器官损伤等并发症。除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外,其他患者术后引流通畅,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X线胸片,证实心包积液基本吸收后予以拔管。结论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放置引流管患者28例,对其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管道护理及密切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医源性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黄疸均有所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其中18例患者后期行择期手术。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围手术期期实施心理、管道、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实时、准确、置管快捷、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在床边操作,是目前心包积液最安全、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医源性因素导致心包压塞的比例逐渐增至7.3%~17.6%。对于已刺入心腔并放置引流导管的心包压塞患者,处理需谨慎,不具备外科开胸条件或患者身体状况不能承受外科手术时,可以考虑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措施,但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是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目前仍无明确结论。笔者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认为伴有肺动脉高压或活动性出血的心包穿刺致右心室穿孔破裂时首选外科修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细菌性肝脓肿实施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3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经置管引流后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置管时间(9.6±1.3)d,住院时间(10.6±3.8)d。未发生腹膜炎、邻近组织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经超声检查证实脓腔闭合后出院。随访6个月,复查超声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腹腔渗液较多及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假性胰腺囊肿及脓肿的SAP患者采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置管引流45例次,置管成功率为100%。4例(11.4%)中转开腹手术,31例(88.6%)置管能有效引流。2例(5.7%)穿刺后并发少量出血。结论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腹腔积液较多及合并局部并发症的SAP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微导管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微导管法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例恶性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微导管),通过导管抽出心包积液并注入化疗药物.结果13例均成功穿刺并顺利置入微导管,引流积液400~780 ml,平均530 ml.治疗后3、12、24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2%(12/13),78%(7/9)和60%(3/5),无心包积液复发.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微导管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微创、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岑瑜 《护理学杂志》2005,20(9):21-22
对11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在结核化疗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结果11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心包压塞解除,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消失。提出做好置管前物品、患者准备,加强置管配合,保证导管通畅,及时健康指导是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岑瑜 《护理学杂志》2005,20(5):21-22
对11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在结核化疗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结果11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心包压塞解除,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消失。提出做好置管前物品、患音准备,加强置管配合,保证导管通畅.及时健康指导是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一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d(平均为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在创伤性心包压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包置管在治疗创伤性心包压塞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3月~2003年9月,我们对9例创伤性心包压塞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积血心包,置入导管,通过导管抽出心包积血,然后及时引流心包内出血. 结果置管引流后,病人的压塞症状明显好转.4例在引流4~8 h内行心脏修补术,2例创伤好转后择期手术,2例引流后痊愈,1例因颅脑创伤严重而死亡. 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能迅速缓解创伤性心包压塞症状,为心脏修补手术创造较好的条件和较充分的时间,部分病人可以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和引流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伽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引流导管位于心包底部几率最高;采用反复抽送导引钢丝的方法能有效区分穿刺针是在心包腔内还是心腔内。结论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介入心包腔直接置管引流对延迟性心脏压迫(late cardiac tamponade,LC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LCT患者64例,行二维超声引导下心包腔直接置管引流。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心包内置管引流15h~4个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二维超声引导下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能有效缓解症状,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今又生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心包腔内注射rAD-p53 1×1012VP及顺铂。结果临床总有效率(CR+PR)为70%,毒性反应主要为自限性发热。结论今又生联合化疗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1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总成功率为97.3%(181/186),一针穿刺成功率达72.0%(134/186)。穿刺胆管直径范围为4~11mm。平均直径为5.3mm,术后胆汁引流量平均为420ml/d,带管时间为7~97d,平均为18.3d,并发症发生率为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能够使患者得到持续性胆汁引流的机会,因此将成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70例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0个月,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引流液的量及性状,CT复查胰腺及周围情况等。结果:70例共穿刺置管82支,由于液体腔分隔同时置入2支导管12例;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腹胀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2例拔管后复发,再次穿刺引流。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安全、成功率高、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8-10间在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9例患者置管后引流通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改善。1例右肝后叶多发肝脓肿患者仍持续发热,部分脓腔引流不畅,改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未发生出血、胆漏及弥漫性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34±0.61)d,住院时间为(18.24±2.71)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超声检查证实脓腔已萎陷闭合。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且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