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疗效,在住院第2天和护理6个月后第1周对两组进行肺功能检测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肺活量(VC)、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用力肺活量)与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运动指导和呼吸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并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给予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肺活量(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_1)、第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_1/FVC)、呼气峰值速流(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情绪状态、自我效能及健康生活方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结果:干预后,两组VC、FEV_1、FEV_1/FVC、PEF、MMEF、自我效能评分及HPLP-Ⅱ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情绪状态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EF、MMEF、FEV_1/FVC、FEV_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总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PD患者肺疾病管理能力与慢性稳定期控制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COPD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疾病管理能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疾病管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FEV_1,FVC,FEV_1/FVC水平。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再次入院率。计算出院3个月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得分与FEV_1/FV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疾病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出院1,3个月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急性发作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FEV_1/FVC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 963)。结论 COPD患者经过疾病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后疾病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良好的疾病管理能力可控制稳定期的病情,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稳定期控制效果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焦点式心理干预(FP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PI组(n=73)与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FP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PI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运动能力,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症状、信息、情绪、日常生活及自我效能等自我管理能力指标。结果干预后,FPI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实验(6MW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FPI组FEV_1、FVC及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FPI组症状、信息、情绪、日常生活及自我效能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FPI可有效缓解老年COPD患者心理痛苦,解除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运动能力、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能力。方法选择65例COPD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3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脂联素和肺功能水平,采用微型营养评定(MNA)进行营养评估,并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结果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肺活量(FVC)和FEV_1/FVC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入选者营养状况良好,观察组65例患者中,营养良好者35例(53. 85%)、营养不良者30例(46. 15%),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MNA总分显著高于营养不良者(P 0. 05);观察组患者GSH、SOD、TAC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能力三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强,进而造成肺功能水平下降,因此对患者采取干预营养状况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结果:出院时,两组FEV1、FVC、PEF、MMEF、FEV1/FVC均高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出院时,两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出院时,NHP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下的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指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养结合下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6、12个月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及6 min步行实验(6MWT)],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蛋白(TP)]、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结果: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FVC、FEV_1、FEV_1/FVC、PEF、MMEF及6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Hb、ALB及TP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及SPBS中照顾负担评分和情感负担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医养结合下的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营养不良状况,同时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外延伸护理及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的生活质量及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出院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结合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及干预60 d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当天,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FVC水平[(0.89±0.09)L,(1.78±0.27)L,(63.75±6.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3±0.08)L,(1.63±0.29)L,(5 4.2 1±6.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评分(73.48±6.23、76.25±7.57、78.31±6.37、80.97±5.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6.22、65.38±7.52、70.92±6.34、74.5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33.43±2.16、72.31±6.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71±2.17、65.92±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延伸护理及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肺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3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微信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患者改善水平、自护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知识水平5个维度自护能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微信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62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功能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操训练、八段锦等,干预时间6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FEV_1/FVC、最大通气量(MVV)]、患者对康复治疗满意度和免疫功能(包括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WHOQOL-100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精神支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肺功能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患者对康复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COPD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6-4078
目的探讨养生功法五禽戏锻炼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120例,按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养生功法五禽戏锻炼。对比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呼气峰值(PEF),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FEV_1、FEV_1/FVC、PEF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生功法五禽戏锻炼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值得予以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67-166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改善患者负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SGRO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FVC、FEV_1、MMEF、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FVC、FEV_1、MMEF、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负情绪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连续步行距离(6MW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功法锻炼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COPD中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5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六字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功法锻炼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良呼吸困难指数,COPD患者自我症状评估测试以及呼吸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RC评分、C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功法锻炼模式运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缓解呼吸困难,提升CAT评分相关症状,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与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气学指标、肺部功能、睡眠质量、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p(CO_2)水平、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效率、使用睡眠药物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活量(FVC)、FEV_1/FVC、呼气峰流量(PEF)、呼气中断流速(MMEF)与6 min步行距离(6MW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老年COPD患者康复效果与肺功能改善效果,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赋权激励教育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于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赋权激励教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E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VE1%)、峰值流速(PEF)、肺活量(FVC)、健康行为测定量表(HPL)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总分及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5E康复模式应用于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护理中,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利于其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水平与气流受限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6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COPD全球倡议(GOLD)对患者进行分级;选取84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P-1、SFRP-1水平,患者整个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采用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定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血清VAP-1、SFRP-1水平与气流受限指标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AP-1、SFRP-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VAP-1、SFRP-1水平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CAT评分增加(P 0. 05); FVC%pred、FEV_1%pred、FEV_1/FVC水平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CAT评分下降(P 0. 05)。血清VAP-1、SFRP-1水平与FVC%pred(r=-0. 759,r=-0. 503,P均0. 05)、FEV_1%pred(r=-0. 626,r=-0. 683,P均0. 05)及FEV_1/FVC(r=-0. 581,r=-0. 637,P均0. 05)呈负相关,与CAT评分(r=0. 712,r=0. 574,P均0. 05)、GOLD分级呈正相关(r=0. 755,r=0. 642,P均0. 05)。结论血清VAP-1、SFRP-1水平与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气流受限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48-445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从我院出院的78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不行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MME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活动受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