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辨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辩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澄清人们对亚当.斯密的错解入手,探讨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人、理性人之科学界定。尔后,从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利他主义两方面论述了经济人、理性人与诚信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危机--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理性"都是在具体思维传统之内的理性,生活在现代或后现代的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再次追问黑格尔和韦伯反复追问的那个古典问题:什么是理性?或者,如麦金太尔所问的:何种理性?因此,我们必须对自亚当·斯密以来主宰经济学200多年的"理性主义"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自独立之始就承袭了古希腊的自然主义思维方式,并深深地打上了建构理性的特性。首先,斯密之所以构设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接受了重农学派的自然主义思维,后来无论是李嘉图影响下的英国学派还是萨伊领导下的法国学派都继承了斯密经济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思维;其次,边际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经济学转向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研究,从而使得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特性更为凸显;最后,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名义上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或"新古典"传统,但其基本思维已经被法国的唯理主义传统改造了,从而具有了强烈的建构理性特性。经济学的建构性之所以日益隆盛,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主要勃兴于启蒙运动以后,而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唤醒知识分子的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家逐渐倾向于把理性视为人类实际行为的依据,或者希望基于建构理性发现社会规律并用之指导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关于“经济人假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作为亚当·斯密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活动的行为本质特征.马克思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经济人"等经济范畴当成超历史的永恒规律,但他并不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现代经济学用"有限理性"修正"经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彭晓娟 《北方论丛》2008,(5):148-152
自亚当·斯密以来,主流经济学家都把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这种过于简化的假设在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提出,人们并不是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常常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来改进自己的处境.在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囚徒困境"博弈的分析,建立了利他行为的动态模型.当下,发扬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的理性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理性假设,从其提出到如今的发展,经历了从人性抽象到工具意义的演变。斯密眼中的理性经济人是合乎道德的,是受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的,法律、习俗惯例、社会地位及别人的评价等构成对极端自利行为的强有力制约。随着数学的大量应用,经济学理性由最初的人性假定逐渐演变为工具性概念:理性被膨胀为追求最大效用的工具,经济人被转化为一种理性选择概念,市场被视为一种计算手段和机械结构。因为在逻辑自恰性、形式化与精确性等方面具有无与匹敌的优势,工具理性主义的分析范式还将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道德: 经济活动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特别是经过“边际革命”,逐步将其理论建立在了“经济人”或“理性”的基本假定上面。有了“理性”的假定,经济学家便致力于建立经济学(几乎是关于市场交易的学说)的更加简化也更加精美的数理体系。以阿罗和德布鲁为代表的经济学的现代体...  相似文献   

13.
林金忠 《学术月刊》2012,(10):72-81
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一般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然而,他们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这主要表现在:(1)熊彼特将斯密的经济思想视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某种前期思想铺垫,开了选择性解读之先河;(2)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解读为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原理;(3)斯密关于人性的理解,则被解读为以自利为行为之唯一动机的"经济人"概念。这些选择性解读曲解了斯密的思想:(1)将斯密关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关系的论述解读为"均衡理论的雏形"是牵强附会的;(2)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无特殊理论含义,它与主流经济理论所谓市场机制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3)所谓"经济人"概念则是对斯密的"人性观"的片面歪曲。这些选择性解读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亚当.斯密,严重误导了人们对斯密思想的认识,因此,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14.
科斯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显著的"回归"特征,直接跨越边沁、穆勒和庇古的理性传统,而重新回到斯密的经验传统,是对洛克、休谟和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斯在法治前提下强调自由市场,并非无条件鼓吹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和自由化价值观。科斯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利的个人不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自利并不排除同情、仁慈等美德,两者没有冲突。二是个人行使权利需要付出代价,交易成本本质上也是权利成本,依据责任规则和忽视具体条件做出的法律裁定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并可能侵犯个人自由和财产权。三是自由市场不是自由放任,并不排斥政府存在,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制定法律和确立产权制度。四是理想世界是一个神秘存在,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路只能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市场过程,而不是一个理性建构的静态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中,正义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斯密的道德哲学著作《道德情操论》是研究其正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基于这一文本,文章试图对斯密的正义理论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厘清斯密正义范畴的基本含义,阐述作为斯密正义思想核心的交换正义理论及其重要作用,进而探讨斯密正义观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建构我国当代社会正义理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其独创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模型,成为经济学的开山始祖,以其“经济人”假设,开现代管理理论之先河,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经济人”假设却被人们理解为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具有非道德特性的单面人,受到了后人的多方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斯密的学说,更忽视了斯密市场模型在西方伦理精神变革中的积极意义。实际上,斯密市场模型是对启蒙时期伦理难题的市场化求解,他对于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的最终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问题"是否存在的论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源于斯密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探讨、深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困境,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性范式、人的发展阶段与"理性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湘平 《社会科学》2000,30(2):33-37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①,自亚当·斯密开创并使用以来,不断受到来自经济学外部与内部的批判,不时形成所谓经济学理性主义基础的危机。在进行市场经济的今日中国,浸泳着人文传统的中国学人对“理性经济人”亦多有挞伐。如何看待“理性经济人”已不仅是个经济学的理论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转型的操作的现实问题,不可不察。笔者以为,“理性经济人”是一种理性研究范式,而理性范式的发展总体上决定于人的发展阶段和实践水平;正确理解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目前人的发展阶段和人类实践水平是基本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徐强 《南京社会科学》2005,22(10):32-36
西方主流经济学通常把经济活动中人的理性行为理解为自利最大化,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斯密思想的误解。人的理性行为不仅包含自利的愿望,而且包含他利的要求。这是现代经济的必然准则。如果说在商品经济发展之初,自利的倾向更占上风的话,那么,在现代经济中,自利利他结合的要求则更为迫切。而在我国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实现自利利他的结合,保持经济增长的高效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为理性主义传统站好最后一班岗──一个跨世纪方法论置换问题的思考张雄“理性经济人”教条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历史理性模型,是斯密首先开创并加以使用的。毫无疑问,这种貌似简单的经济人模型,实质上已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研究范式。可是,随着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