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密闭取心井岩心流体饱和度分析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室内岩心常规分析测得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以胜利油区2 口密闭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重点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降压脱气、孔隙压实和测试方法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进行实测含水饱和度校正,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利用校正后的油水饱和度资料,有助于准确地判断油层水淹状况,有效地提高油气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2.
密闭取心井岩心饱和度校正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闭取心井岩心饱和度室内分析结果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数据,而实测密闭取心井岩心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油水饱和度真实值。通过分析影响含水饱和度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以胜利油区永3-检1井为例,通过模拟降压脱气过程,研究了取心过程中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溶解气油比决定了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可利用实验得到的脱气前后岩样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岩样的实测含水饱和度进行校正,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室内岩心常规分析测得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值常常与地层孔隙中的油水饱和度值存在误差,因此必须对测得的油水饱和度值进行校正。根据江苏油田ZJ4井现场密闭取心情况,通过分析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认为降压脱气和岩石孔隙压实作用是导致岩心油水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因素。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建立起ZJ4井的饱和度校正公式,得到校正后的含油饱和度,经测井解释验证,校正后的含油饱和度更接近地层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密闭取心饱和度受测量环境、挥发脱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测量值与地层原始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石炭系东河砂岩油基泥浆密闭取心资料,分析了密闭取心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在地面与地层环境下由于孔隙体积和流体体积变化引起测量饱和度损失的校正方程。通过覆压孔隙度实验建立了覆压孔隙度校正方程,对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覆压校正,校正结果表明,原油体积系数比孔隙体积变化对含油饱和度的校正影响更大。应用密闭取心饱和度覆压校正数据回归确定降压脱气过程中的油、水剩余率,在对××1井的实验中发现该井石炭系均质细砂岩储层的油、水剩余率差异较小。在岩心实验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覆压孔隙度校正与降压脱气校正建立了油基泥浆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5.
常压密闭取心过程中因孔隙体积变化、降压脱气等因素会导致油水饱和度损失,对水淹层必须校正饱和度损失量。分析了饱和度校正的四种方法:归一数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校正法、实验测量校正法和理论公式计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油田 CB 地区水淹层的饱和度校正。应用结果显示饱和度校正方法的选择与储层的水淹程度有关。校正后的含油饱和度反映了地层真实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情况,可为改善油藏后期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岩心受降压脱气油水溢出的影响,室内分析油、水饱和度值普遍偏低,两相之和远低于100%。针对该问题,分析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采用物理模拟校正方法,模拟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全过程,建立地下饱和度真实值与地面分析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岩石变形公式对饱和度进行修正,从而确定适合本区块的密闭取心校正饱和度公式,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对校正后油水饱和度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有助于准确判断油层水淹状况,提高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油、水饱和度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受岩心上提和钻井液侵入等过程影响,胜利油田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以及沙二段上部油层岩心测试油、水饱和度之和却只有75%一85%,需要通过校正求准饱和度数据.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展了挥发过程及岩心上提过程的室内实验,按照取心过程"逆流而上"分别进行了挥发校正、孔隙度变化校正、降压脱气校正以及钻井液侵入校正.校正结果显示,岩心上提过程导致油、水饱和度损失量最大,其中含水饱和度损失13.7%,含油饱和度损失6.5%.同时疏松砂岩油藏取心还需要考虑钻井液侵入对油、水饱和度的影响,对全侵和强侵样品进行了饱和度校正.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求取密闭取心饱和度,在前人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岩心从地下至地面压力系统变化引起的岩心孔隙体积、流体体积的变化及降压脱气排液对密闭取心饱和度的影响,引入了应力敏感效应对孔隙体积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流体在地下始终遵循物质平衡原理,从渗流力学角度推导了一种新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模型。利用本文模型对南海西部W油田A井78块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不论是未开发层还是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的层位,本文模型校正结果相对于实验校正结果均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密闭取心和饱和度测试过程中,岩心中的流体存在一定的损失,Y井常规密闭取心油水饱和度测试结果和地下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必须进行校正,而传统校正方法的油水等比例散失原则存在不合理性。此文提出一种新的校正方法,将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后的岩心组成长岩心,在地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物理模后取至地面条件进行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对油水饱和度的损失比例进行了标定,完成了对Y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测试资料的校正。校正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长岩心水驱油校正结果准确可靠,有助于油田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调整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求取密闭取心饱和度,在前人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岩心从地下至地面压力系统变化引起的岩心孔隙体积、流体体积的变化及降压脱气排液对密闭取心饱和度的影响,引入了应力敏感效应对孔隙体积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流体在地下始终遵循物质平衡原理,从渗流力学角度推导了一种新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模型。利用本文模型对南海西部W油田A井78块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不论是未开发层还是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的层位,本文模型校正结果相对于实验校正结果均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2006,27(Z1):151-154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估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大庆油田9口密闭取心井128块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出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根据流体渗流力学理论得到油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生产测井获得的产油率、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资料,可以确定关系式中的参数,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用此方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通过岩心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储层的油、水过渡带往往较大,可动流体通常为油、水两相,在常压密闭取心时,发生降压脱 气,油、水两相均有减少,导致密闭取心饱和度求取困难。生产中通过蒸发实验对此进行校正,而未进行蒸 发校正的区块往往导致昂贵的密闭取心资料的浪费。通过采用一种不需要进行蒸发实验的低渗透储层密 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即根据储层品质指数与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散失量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储层品 质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储层的校正系数进行研究,以获取不同的校正系数。经分 析化验和生产动态数据验证,该方法对低渗透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求取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未作蒸发 实验的密闭取心资料充分利用,获得了准确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测井解释饱和度提供了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稠油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较少的问题,采用饱和度损失校正的方法对水基泥浆取心井残余油饱和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补充了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取心井冷冻取样资料建立了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计算出了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中纯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了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储量规范的要求,满足了稠油油藏储量参数计算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中北部油藏成因机制及油水分布特征,对油气系统关键时刻、密闭取心分析化验、测井资料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蠡县斜坡油藏油水同出现象与油藏的充注程度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相关,研究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原油物性差,黏度高,加之生排烃晚,构造幅度低,油气在上浮过程中需要更长的运移路径和克服额外的流动阻力,导致目前油气正在向圈闭中充注;加之储层孔隙分选不均匀,微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使得油气充注不充分且不均匀,油藏原生水饱和度高,常规试油或储层经压裂改造后导致油水同出。研究结果对研究区下步石油勘探及滚动评价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借助地震、试油、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一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征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具有低幅度、多层系叠合、一砂一藏和边底水活跃的特点,其分布受到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普遍存在较宽的油水过渡带。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位置远离生烃中心,成藏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圈闭内油水未能充分分异,是造成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重要原因。此外,较低的构造幅度、黏土矿物在储集层中的广泛分布以及储集层内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也是导致油气对孔隙水驱替不充分、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