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水电设计企业存在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经费投入不足等应急资源管理问题,以国内某大中型水电设计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应急人力资源、应急物资、应急设施、应急管理技术4个方面对企业应急资源管理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应急资源管理能力较强,在应急救援方案制定、应急管理培训、应急资金投入方面还需改进。建议加强应急管理方案制定和应急培训,加大对应急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研究成果对水电设计企业应急资源管理评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水电企业地质灾害防控及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一套感知体系实现对气象水情、库坝、地灾实时监控和预测系统,结合水电企业的应急处置经验形成的预案体系,实现风险的自动感知、自动预警和智能应急决策。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不断地自我迭代演进;同时,利用GIS技术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四维感知,全面统筹灾情应急处置和模拟推演,向决策者们提供丰富的具有现场感的实景感知和决策依据,最终形成以自我感知、自我预判和智能决策为核心的流域梯级电站应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第五支队二中队自被确定为水电部队首批应急救援重点建设中队以来,依托工程练兵,结合驻训工作开展营区练兵,以大投入实现齐装满员,以施工项目为练兵平台,以驻训提高训练水平,以实战检验应急救援能力,在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为应急救援重点中队常态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极端性水旱灾害事件呈多发并发的趋势,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莱芜市在完善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预报预警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一个预案,突出两个重点,健全三项制度,做好四项工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事故隐患概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其内在关系。重点对双重机制建设与水电企业安全体系、生产过程以及应急管理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在今后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关注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坝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是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近十年来发生了多起与水电站大坝安全相关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实际应急响应迅速、救援处置得力,适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水电站大坝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文章分析了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应急管理现状,介绍了大坝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指出了当前大坝安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随着对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认识日益增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危机管理的重点环节.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财务资源是胜利的基础,作为从财力上支持部队抢险救灾需要的财务保障,为各种物质保障提供了基础,也是部队抢险救灾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武警财务资源是指部队中具有存在合理性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它泛指任何存在机会成本、用来为武警水电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实施财务保障的所有资源,具有纯消耗性、效益性、有限性等特征.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的特点要求武警财务资源保障必须具有快速反应、持续保障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研究应急救援条件下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益对提高武警水电部队应急财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电开发的加速,各水电开发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对水电建设管理人才进行了补充。在水电开发企业员工数量增加的同时,针对水电开发企业员工的特点,如何加强员工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目前各水电开发企业在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水电开发企业员工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应急管理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日渐强化的一项基本职能。在重庆市"6.5"武隆县鸡尾山堰塞湖抢险救援过程中,全市水利及防汛系统经受住了史无前例的应急管理及处置能力检验。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鸡尾山堰塞湖抢险救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系统总结了抢险成功的经验,深刻剖析了当前重庆市水利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全面提升重庆市水利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山地丘陵多,河流、水库众多,极易形成突发性洪水,科学有效的救援方法显的尤为重要。介绍了应急救援准备,总结了水面救援、对岸救援、屋顶救援、打捞漂浮物、抛射器救援等5种应急救援方法,总结了抗洪抢险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其他地区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中下游汛情重、危害大和防御难等现状,以人工智能与智能软件为核心技术,研究科学数据支持下的防汛应急的自动知识推理与处置方案的自动生成与主动推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研究,对江苏防汛抢险应急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实现汛情语义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监测数据实时更新、汛情预测和自动预警.重点研究救援路径规划和救援物资调度等问题,提出了防汛抢险智能决策机制,实现抢险方案自动生成与主动推荐.通过建立江苏防汛抢险应急管理平台,推动长江中下游沿线基层综合减灾技术水平提升和能力建设,重点形成长江防汛的科学规范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程运生 《水力发电》2008,34(3):88-90
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水电勘测设计企业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践,对预案编制中所涉及的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能力与资源、应急演练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警水电一总队多次参与了抗击冰雪灾害、特大地震、抗旱救灾、抗洪抢险等应急救援的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2009年7年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后,部队的职责定位为经济主战场上的建设力量,抗击自然灾害的骨干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援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给居民、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巨大影响,以低成本发现高风险事件和应急预案漏洞为目标,通过兵棋推演模拟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依据兵棋推演与灾害理论,结合GIS技术、决策树等方法,综合建立了动态兵棋棋子模型、暴雨规则、可视化地图及兵棋推演模型,实现了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兵棋推演。结果表明:在设定的5年一遇暴雨情景及18个推演回合下,两个应急救援行动方案中,我方行动1虽能完成内涝灾害应急救援,但造成损失的概率非常高;我方行动2能够完成内涝灾害应急救援,且造成损失的概率较小。将兵棋推演方法引入到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中,可准确的推演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对提高有关应急部门灵活处理应急事件的指挥能力、管理能力与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北京市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十二五"期间,全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市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备应急排水能力的企业等应急抢险队伍的建设模式、建设内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大坝加高续建工程,工程施工同枢纽运行并行,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工程的应急救援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工程应急救援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应急救援体系,明确了职责,针对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全面、系统地编制了各个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注重落实应急救援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应急演练工作,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管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安全管理,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以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一总队先后多次参与了国家自然灾害的抢险工作。为满足应急救援准备专业化、实战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结合近年来水电部队的抢险实践,分析了应急救援装备在抢险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发展现状,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电工程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杰 《人民长江》2008,39(9):115-116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内外环境,项目应急管理对于水电建设单位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对风险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界定,描述了应急管理动态循环过程,提出了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方案,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按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以降低突发事件对实施中的工程项目的冲击和减少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为水电建设项目应急管理提供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水旱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灾害,不仅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而且对国家经济社会秩序和企业财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严重破坏。如何增强企业应对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企业生产连续运行,是当今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企业角度概述企业加强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涵义、方式和总体原则,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应对水旱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我国企业加强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国有水电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文章针对国有水电企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对如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途径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