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尼美舒利对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凋亡采用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尼美舒利对QBC939细胞COX-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降低QBC939细胞COX-2和PC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尼美舒利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理可能与其下调细胞内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的全长蛋白及其2.1肽段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SPARE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对HMC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传代培养的HMC,用不同浓度的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分别作用不同时间。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SPARC全长蛋白及肽段对HM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p21^Wafl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12.5、25、50μg/ml)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作用48h都能明显抑制HMC的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96h达到高峰。(2)12.5μg/ml 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作用96h,能明显影响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可使HMC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3)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可在体外诱导HMC细胞凋亡。(4)cyclin D1的表达明显减弱、而p21^Wafl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MC的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上调p21^Wafl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这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继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刺激脂多糖诱导增殖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结构和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对系膜细胞凋亡有明显诱导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并能明显地抑制脂多糖诱导上调的Bcl-2基因的表达,且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组。结论:青蒿琥酯能够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检测不出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坷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g表达及L-1β分必,IL-13在10ng/ml浓度时即可几乎完全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系膜细胞的上清液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S的RPMI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几乎检测不出IL-1β分泌,加入LPS可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范围可显地抑制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IL-13可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MZ)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同步后分为无血清组、20%FCS刺激组、20%FCS+MZ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数。BrdU标记法检测S期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MZ可抑制20%FCS刺激所致的系膜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与20%FCS刺激组比较,20%FCS+MZ组S期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10.28±1.26)%比(21.04±5.38)%,P〈0.05]。MZ可改善由20%FCS刺激诱导的GO/G1期细胞减少[(83.53±2.50)%比(71.15±1.25)%]和S期细胞增加[(12.22±1.22)%比(23.19±0.38)%,P〈0.051。20%FCS刺激后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MZ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结论MZ能够有效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时相在G1/S期转化,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部分是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6.25,12.5,25μmol/L)作用于MCP-1(100ng/ml)预处理的系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于不同的时间应用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活性,半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细胞FN和Col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姜黄素明显抑制MCP-1致系膜细胞的增殖、下调细胞FN和ColⅠmRNA的表达(P〈0.01),表现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姜黄素抑制MCP-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FN和ColⅠmRNA的表达。姜黄素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介导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纤连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Ⅰ)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评估不同浓度的MCP-1(12.5、25、50、100ng/ml)及p38MAPK阻断剂SB203580(1、5、10μmol/L)于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大鼠MCs的增殖作用。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FN、ColⅠ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FN、ColⅠ蛋白含量。结果MCP-1能刺激MCs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而p38MAPK阻断剂明显抑制上述MCP-1的作用(P〈0.01)。MCP-1能使细胞FN、ColⅠ的表达上调,而p38MAPK阻断剂能抑制其上调表达的作用。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MCP-1介导大鼠MCs增殖及FN和ColⅠ表达中起调控作用。MCP-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38信号通路(19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介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骨调素(OPN)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对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OPNmRNA的影响。结果 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OPNmRNA的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OPNmRNA的表达。结论 p38MAPK在IL-16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调表达黏附分子OPN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病Ⅰ号方(SBYH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及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及体外药物血清实验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GMC的增殖,ELISA法检测FN的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IL-6 mRNA的表达。结果:肾病Ⅰ号方可显著抑制GMC和增殖(P〈0.01),减少FN的分泌和IL-6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肾病Ⅰ号方可能通过减少GMC和FN的分泌,下调IL-6 mRNA表达,而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HBZY-1肾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高糖作为刺激因子,分别设正常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10、20、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刺激12、24、48 h后,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泛素mRNA和泛素化蛋白的表达。 结果 泛素化蛋白多以大分子蛋白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和48 h后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6%和52%(均P < 0.01);20 mmol/L和30 mmol/L葡萄糖作用48 h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1%和52%(均P < 0.01);高糖作用24、48 h,泛素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 < 0.05)。 结论 高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mRNA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增加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1 μg/L、2 μg/L、4 μg/L、8 μg/L、16 μg/L)处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MTT法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干预24 h、48 h、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描记生长曲线。干预72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负调蛋白p27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结果 小剂量雷帕霉素(1 μg/L)对系膜细胞增殖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停滞于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但对系膜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较大剂量雷帕霉素(8~16 μg/L)能够明显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雷帕霉素能够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增加p27、p53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促进系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6.25,12.5,25,50,100,200,400,800μg/mL)的淫羊藿苷作用于SMMC-7721细胞株不同时间(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SMMC-7721细胞增殖状态;以不同浓度淫羊藿苷作用SMMC-7721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CNA,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各浓度的淫羊藿苷均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呈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淫羊藿苷呈浓度依赖性诱导SMMC-7721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和凋亡,下调SMMC-7721细胞PCNA蛋白和Bcl-2蛋白,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马钱子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加入5%、10%、20%的马钱子药物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20%马钱子药物血清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0、24、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总RNA,应用Westem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as、Cyclin D1、PCN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20%马钱子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72 h的生长抑制率为(54.94±8.19)%,与5%、10%浓度抑制率(19.928±7.653)%、(29.020 ±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P<0.01).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Fas蛋白表达分别为(0.302±0.009)、(0.399±0.021),与对照组(0.22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5,P<0.05);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PCNA蛋白表达为(0.7457±0.0386),与对照组、24 h(0.8529±0.0099、0.9016±0.0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 mRNA表达分别为0.045 680 ±0.038 130、0.026 714±0.019934,与对照组(0.145246±0.0485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1,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蛋白表达,PCNA、Fas 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8.25,P>0.05).结论 马钱子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血清浓度成正相关;通过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下调PCNA蛋白及Cyclin D1 mRNA表达,是马钱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 方法 分别用罗格列酮(RGZ,10 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10 μmol/L)、RGZ(10 μmol/L)+GW9662(10 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0 μmol/L)、SB203580(10 μmol/L)+RGZ(1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PKD细胞)2 h后,再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不同时间,另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单独EGF刺激组。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RT-PCR检测p38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fos和c-jun的表达。 结果 (1)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GF显著上调p-p38、PCNA、 c-fos和c-jun的表达(P < 0.01)。(2) 与EGF单独刺激相比,RGZ显著降低p38活化和基因表达(均P < 0.01)。RGZ组、SB203580+RGZ组p-p38、PCNA、c-fos、c-jun表达明显下调(P < 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与RGZ组相比,RGZ+GW9662组部分阻断RGZ的下调作用(P < 0.05)。 结论 罗格列酮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p38MAPK活性,继而抑制PCNA、c-fos及c-jun表达有关。这种抑制作用是部分非PPARγ依赖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祛瘀方(简称“扶正方”)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结直肠癌 HT-29 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移植性结直肠癌 HT-29 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扶正方组、L-OHP 组及扶正方 + L-OHP 组,每组 10 只。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扶正方(50 g/kg)为灌胃给药;L-OHP(10 mg/kg)为腹腔注射给药(ip)1 次。扶正方 +L-OHP 组为 L-OHP 腹腔注射给药(ip)1 次,扶正方灌胃(ig)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21 d。观察扶正方对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与 L-OHP 合用的效果;并用 RT-PCR 及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CDK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P21)的表达,比较各组的变化。结果:扶正方组、L-OHP 组、扶正方 +L-OHP 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9.36%、29.69%、44.54%,均能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免疫器官脾的脏器指数空白组(0.41±0.04)、合用组(0.45±0.11),而扶正方组为(0.47±0.05),均高于 L-OHP 组(0.40±0.11);且扶正方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 PCR 与 Western blotting 结果均显示,与空白组比较,L-OHP 组、扶正方 +L-OHP 组 cyclin D1、CDK4、PCNA 的表达下调(P<0.05,P<0.01),P21 的表达上调(P<0.01);与 L-OHP 组比较,扶正方 +L-OHP 组 PCNA(P<0.01)表达下调,P21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扶正方与 L-OHP 单独和联合应用均对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两药合用不仅能增强化疗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L-OHP 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糖和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Cbl相关蛋白(CAP)的mRNA表达及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 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GLUT4 及其下游分子F-actin和CAP的重要作用。 方法 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10-9 mol/L)组、低浓度胰岛素(10-8 mol/L)组、高浓度胰岛素(10-6 mol/L)组、高糖(30 mmol/L)组、甘露醇组(25 mmol/L甘露醇+5 mmol/L葡萄糖)、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情况下GMC中GLUT4蛋白和mRNA以及CAP mRNA 的表达及其变化。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ctin形态及荧光强度。 结果 正常对照组GMC中GLUT4蛋白和mRNA以及CAP mRNA有一定表达,而生理浓度胰岛素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糖组GLUT4蛋白(P < 0.01)和mRNA(P < 0.05)以及CAP mRNA(P < 0.01)表达均显著减少,F-actin解聚增加(P < 0.01);而甘露醇组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胰岛素组和高浓度胰岛素组GLUT4 mRNA表达分别为生理浓度胰岛素组的2.06倍和2.66倍,GLUT4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93倍和2.83倍,CAP 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91倍和2.15倍,F-actin荧光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96倍及1.224倍,均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GLUT4 mRNA表达为高糖组的2.15倍(P < 0.05),GLUT4蛋白表达为高糖组的2.08倍(P < 0.01),CAP mRNA表达为高糖组的2.14倍(P < 0.01),F-actin荧光强度为高糖组的1.838倍(P < 0.01)。GLUT4 mRNA与CAP mRNA呈正相关(r = 0.905,P = 0.002);GLUT4与F-actin呈正相关(r = 0.929,P = 0.001)。 结论 (1)正常GMC中GLUT4 mRNA与蛋白、CAP mRNA有一定表达。(2)高糖可抑制GLUT4的蛋白和mRNA以及CAP mRNA表达,促进F-actin解聚。(3)胰岛素能部分拮抗高糖导致系膜细胞中GLUT4的蛋白和mRNA以及CAP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4)GLUT4、CAP和F-actin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WAF1/CIP1)、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LSAB法,对40例骨肉瘤、20例骨软骨瘤患者的病变组织和20例正常人骨组织分别以p53、p21~(WAF1/CIP1)、PCN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p53、p21~(WAF1/CIP1)、PCNA蛋白的阳性反应率和阳性反应强度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标记指数与p21~(WAF1/CIP1)标记标数以及p21~(WAF1/CIP1)与PCNA标记指数间呈正相关(t值分别为2.93和4.20,P<0.01).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有p53、p21p21~(WAF1/CIP1)和PCNA的过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肠腺癌细胞增生和凋亡临床意义。方法 用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蛋白和TUNEL技术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4 0例大肠腺瘤、4 0例大肠腺癌的增生和凋亡情况 ,用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研究 ,分析它们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从大肠正常粘膜、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腺癌 ,细胞增生逐渐增加 ,而细胞凋亡逐渐减少 ,且PCNA阳性表达率和大肠腺癌细胞凋亡与正常大肠粘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过度表达和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 ,且检测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对指导大肠腺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意义。PCNA过度表达可能作为大肠粘膜早期癌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