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韩流"为代表的时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行为,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双重作用."韩流"文化的成功,在于主动迎合韩国市民社会转型,实现了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性转换.今天,中国正处在市民社会发育、成长的转型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对话借鉴多元的"韩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视野、过程、内容和方式的多种转换,发挥时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营造和谐活泼的大学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人对"韩流"早有免疫,对其肆虐习以为然。但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新一代男神李敏镐和金秀贤为代表的"韩流"再次席卷神州,中国的娱乐版图几乎为"韩流"覆盖。"韩流"从草根民间流行蔓延到国家上层,引起知识精英阶层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韩国"文化立国"战略至此已经大功告成。对"韩流"的文化诊断发现,其盛行契合消费时代文化生产和消费规律,与数字时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产生共鸣,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大众文化勃兴则为"韩流"的传播提供温热的土壤。"韩流"现象给我们带来众多想象和思考,也将给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迈向国际以启示。"韩流"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震撼,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韩建交后的文化全球化现象,"韩流"以中国和越南为中心迅速席卷亚洲。探讨以韩剧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等,也成为近年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不排除这样的争论:这是大众文化的狂欢,还是主流文化的变形?通过对这一潮流的溯源,我们发现:"韩流"在传播的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我们所谈论的"韩流"并非原汁原味的;我们也并不能简单地将"韩流"的流行归属于大众文化的狂欢抑或主流文化的变形这一绝对化的二元论之中,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韩国电视剧、流行歌曲为首的韩国大众文化广泛流行,大众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韩流",意指浸透着韩国气息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所掀起的流行风潮."韩流"作为一种文化表象,根源于韩国独特的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其影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酷"文化。文章在论述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言语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这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动因是后现代主义和大学生文化性格的契合,其本质是世俗化了的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应该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韩流"的形成有着多种原因,"韩流"的核心——韩剧的流行也有着诸多原因。在中国"韩流"已经风靡了近20年,还在不断地影响着多样年龄层的观众,其奥秘在于:既大众化,又特殊而温馨的故事情节;长相讨好的演员;华丽的画面;政府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是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勃兴的一种新型行为具象,是与主流行为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形态,具有自发性、弥散性、反叛性、流变性等外在特征,并以诸多途径和形式介入、渗透于主流社会生活之中,对社会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微妙影响,凸显其现实功能;究其实质,该文化形态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符号和大学生社会化偏差的行为表征。基于此,有必要透过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现象,厘析和概括其形态特征及价值影响,进而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这是引导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健康发展的题中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三星电器和现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时,韩国,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几年后,这股文化旋风席卷了亚洲,令好莱坞也感到了惊讶.韩国文化在海外,被称为"韩流",包括以电视剧、电影、流行歌曲为主的大众文化,以及随之带动起来的是对韩国的印象,包括韩国的旅游风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近年来,支撑着强大"韩流"文化的蕴藏在韩国文化产业中的奥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学者,政府官员及文化产业经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活动。韩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实施对"韩流"在中国的兴起及风行创造了友好的政治氛围,奠定了广泛的受众基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对外文化交流机构为依托,以韩国语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主导。"韩流"不仅为韩国带来了为数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还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改变了中国大众的对韩印象,对加强中韩民众的相互信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网络文化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在网络文化的渗透下开始发生变化.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加强网络阵地的舆论宣传、做好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喜爱,已成为紧跟时代,彰显青春魅力的表现形式。面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挑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究了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为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正确地看待流行文化,树立良好的流行文化审美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进入高校,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将对其学习、生活、成长产生质的影响的文化环境。高校中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因素构成了高校特定的文化环境。由于高校文化环境与其他文化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必然带来大学生与高校文化环境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以主动、自觉的心态与高校文化环境进行整合,以使自己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3.
"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文化心理特点,而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的重要精神文化因素。"韩剧"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韩剧"的非主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利用"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腐朽的西方文化、残存的封建文化、庸俗的娱乐文化、不良的网络文化、独特的宿舍文化以及新奇的广告文化等,是不良文化在高校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社会心态、价值取向出现错位、身心受到摧残,还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误导。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教育和引导,还要注重抵制和防范,从正反两方面消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艺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多项政策助推文化艺术产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企业网络招聘平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留省就业意愿数据的分析,发现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以技术岗为主,企业将工作经验、软件操作、专业知识以及团队、沟通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高校传授知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包括当地经济水平、企业薪酬福利、就业选择机会等内容。据此,提出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深化产教融合、课程实践项目与吉林省地域文化相结合、深度参与吉林省文化产业建设等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留省就业及助力吉林文化强省建设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文化随之产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不仅包括积极的影响,还包括消极的影响,因此,要正视网络文化,逐渐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本文将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时期、信息时代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手机文化时代的到来,更是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挑战。必须辩证分析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影响,深刻透视带来这些影响的原因,积极探索在手机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能力对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若干现象,阐述了文化自觉对大学生文化吸取的功能作用,从唤起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提倡"兼和"哲学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传承民族文化等3个方面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如此。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益于网络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和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通力合作,以建构安全、和谐、共享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学生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重视宿舍文化在德育工作中所能产生的影响,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从而营造高雅、良好的宿舍丈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