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制亲职教育是司法机关强制要求失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制度,在实践中以亲职教育令的签发与执行为标志。强制亲职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失衡现象凸显的社会背景下作出的制度选择,对改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亲职教育令的签发几乎完全依赖自由裁量,执行上各行其是,专业化程度不高,效力保障措施单一,很难发挥实效。为了保障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强制亲职教育的实效,我国需规范亲职教育令签发的自由裁量权,将离婚案件、涉家庭暴力案件、遗弃案件等严重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以及未成年人故意犯罪案件列入法定强制亲职教育的范围;推动强制亲职教育专业化与社会支持的协同发展,并构建多层级的亲职教育令效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熊孩子""熊家长"的现象显现,通过培训提升父母的抚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亲职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目前世界亲职教育形成了融合型、分化型、组合型三大生成路径,其中融合型与传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分化型又分为课程型、项目型、法律政策型三种亚型,组合型由各国根据国情对各类型和亚型进行搭配和改良。三大路径特点各异,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依据公众诉求及其紧急程度、成本预算和公共财政支撑能力、历史文化传统、域内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构成等进行选择、组合与创新。我国亲职教育发展可以尝试以融合型为基础,以法律政策型为动力,以课程型和项目型为"两翼",在实践中分"五步走"。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并称三大教育支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前的家庭教育正面临一些问题,如父亲角色参与不足、过度教育现象严重、亲职教育缺失、离异家庭的离职、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严重等.本文对这五个主要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详细描述了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家长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与当前亲职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从机构建设、责任分配、立法保障、形式和内容,以及层级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广和发展我国亲职教育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有别于普泛的家庭教育指导,也不同于教育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亲职教育.它以父母亲为工作对象,注重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帮助父母亲履行其亲职角色,以促进个体或家庭的社会适应.基于西方与港台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补救性、预防性、发展性三个层面发展中国的亲职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和父母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家庭普遍缺失亲职教育,存在亲职教育理念偏差、方式不得当、内容缺乏等问题,对亲职教育有明显需求。本文试图从亲子理论、操作制约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视角探讨亲职教育的价值,提出解决当前农村亲职教育问题的策略,鼓励父母积极参与早期亲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城市流动人口的膨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各种思潮的泛滥,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和行为表达方式的变化,多种因素作用下,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新一轮的高发态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通过对当下青少年犯罪现象、成因和特点的剖析,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应该重视亲职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尊重和关爱学生,发挥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多方协作,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278名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分别调查了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水平整体偏高、需求强烈。其中教养知能需求最高,社会资源需求最低;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情况良好,适应最慢的是情绪方面。家长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调适和教养知能需求与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沟通社交需求与生活料理、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强制性亲职教育符合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逻辑,与国际公约相呼应,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强化父母监护法律责任的迫切要求、对国家亲权责任的具体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强制性亲职教育要加快立法,确立政府各级部门的法定职责;修订现行法律法规,明确适用对象;理清公检法权限分工,确定决定程序;细化法律内容条文,规范法律执行;建立法律监督机制,保障落实。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价值日益彰显,但现实中我国家庭教育往往沦为经验式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体系,建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其科学指导也就更显迫切性,而家庭教育逐渐由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的趋势也为建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家庭教育指导者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开展。以郑州市、焦作市和南阳市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者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者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组织管理情况,从中发现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对李大钊的研究视角,探究李大钊教育思想精华,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李大钊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生活作风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思想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祖父的言传身教;二是李大钊自身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三是李大钊丰富的教育实践。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研究和学习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氛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氛围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当前家庭教育氛围存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等问题。分析研究构建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策略,可以帮助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为父母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真人”是陶行知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为陶氏四子设立的培养目标。“做真人”从阶级、时代和个体三种属性将其内涵表征为做主人、做国民和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将“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延伸到家庭教育实践中,他注重言传身教,擅长随才造就,讲究治事做事,将陶氏四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城镇家庭教育异化,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目标重成才轻成人等。开展家庭教育可以从陶行知家庭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充分发挥所有家庭成员的作用,设立成人与成才并重的家庭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关注。多元智力理论中所倡导的全新智力观,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全新审视家庭教育并做出决策的视角,让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它具实践性、全面性及尊重差异性。它在家庭教育观念、内容、方式、决策等方面都给家庭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一个擅长吸收与借鉴他来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吸收我国传统儒家孔学思想的仁爱观、孝悌观、正义观作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主要内容,成为新加坡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而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家庭教育却出现了以扭曲的代际观、畸形的重利轻义观为代表的问题。为此,以新加坡家庭教育成功的建设经验为契机,从整合和践行儒家精华资源、统筹以“法”来塑造家庭教育的环境、建立家庭伦理教育的约束机制等措施以借鉴与吸收新加坡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家庭教育实施中的建议以对我国完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已逐渐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家庭教育被弱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因此,亟需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以《家庭教育法》为核心,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法律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及家园合作的不断深入,出现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僭越,表现为家庭教育责任的“缺位”,家庭教育职能的“越位”,以及家庭教育知能的“不到位”。相对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角色与功能具有特定性、内容与方法具有选择性、其主导属性为教育性,这种有限性使得幼儿园教育无法承载教育幼儿的所有责任。为此,应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保持适度弹性边界的基础上深化家园合作,并通过政策法规、社区服务等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和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家庭教育的德育职能则逐弱化,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因此,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成为必然。以《弟子规》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在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和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之问"形成原因复杂,家庭作为杰出人才生活的重要基地,为其成长提供原初的环境和持续的动力,在破解"钱学森之问"时,也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可为的尝试。当前,家庭教育目标功利化扼杀了孩子远大的理想和探索求真的欲望,纯考试知识化的家庭教育内容抑制了孩子想象力、兴趣等的发展,伪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杰出人才的冒出渐行渐远。破解"钱学森之问",家庭教育应坚持顺其自然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