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月平 《建筑安全》2001,16(7):26-26
当建筑物层数很多时,若失火,则有可能蔓延数个楼层甚至整个建筑,形成立体火灾,使受灾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撤离,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避难层或避难间十分必要。   所谓避难层是指在超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如果仅占用楼层的一部分或一个面积较大的房间,则被称为避难间。   1.避难层 (间 )的类型   避难层按其围护方式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敞开式避难层。敞开式避难层是指四周不设围护构件的避难层,一般设于建筑顶层或平屋顶上。这种避难层结构简单,投资小,但防护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避难层(间)的设置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重要措施。从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特征入手,通过对新旧规范的比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和工程实践的介绍,阐述了超高层建筑(包括250m以上)避难层(间)设计技术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由于人员较多,而且楼层高,发生火灾时,人员从建筑内疏  相似文献   

4.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如果作为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这几个房间则称之为避难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国内外已经建成的许多高层建筑,都设有避难层或避难间。一般是与设备展,消防给水分区系统和排烟系统有机结合,十分有利。一、设置避难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高层建筑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以100米高层为例,每层平均高度为3.0~32米,每层平均人数按120人计。一幢…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以上建筑不断增多,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也不断增多,扑救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高层建筑应建立健全自防自救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自救。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避难层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对于人员的疏散逃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写字楼、旅馆、综合楼等均应设置避难层。避难层有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三种类型。 全敞开式避难层不设围护结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上,这类避难层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结构处理比较…  相似文献   

6.
某超高层建筑避难层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避难层的面积指标、设置方式和间隔层数三个方面对某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体型特征进行样本统计分析,同时考虑避难人员行为状态因素,确定避难层人员密度为4人/m2。针对避难区和办公区的混合楼层,利用场模拟软件分析办公区发生火灾时烟气对避难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难去与工作区设在同一层安全可行。对15、20、25三种不同避难层间隔层数情况下人员疏散进行对比模拟分析,提出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间隔层数在消防设施完善可靠的情况下,可以由15层增加至20层。  相似文献   

7.
<正>在城市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遇火灾,人们逃生显得尤为困难,其实当火灾发生时,相对下楼来说,前往避难层等待救援是一项正确的选择。那么,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在什么位置?有什么特点?1.什么是避难层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超高层建筑,会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避难层通常分为以下三大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体火灾试验验证,发生火灾时如果烟气通过楼梯间蔓延的不利情况下,相关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间)的余压值能否保证通过楼梯间蔓延的烟气不会进入到避难层(间)。并通过多次试验,得到避难层(间)能够有效防止烟气蔓延进入的余压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秦锐  朱效民 《建筑技术》2023,(22):2761-2764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些建筑物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确保在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因此,避难层的设计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并对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展开了研究和应用。阐述了避难层的定义、作用和设计要求,分析了现有避难层结构的优缺点,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复杂性,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超高层建筑具有不同于普通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在建筑电气设计时应更加重视电气安全问题.譬如:供配电系统的安全供电和电气火灾的防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线形式、避难层的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应引起电气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