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等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由于其易溶于水、耐酸性、耐热性及耐氧化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长期过量摄入合成着色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GB 2760-2014规定合成着色剂最大使用量为0.5 mg/kg。目前有关合成着色剂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式的研究有很多。本文综述了合成着色剂的提取方式及测定方法,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差异性、共性和适用性,为检测不同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提取方式和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2.
9月 5~ 7日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2 0 0 1年着色剂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河北秦皇岛市南戴河召开。来自全国着色剂行业的 84名代表共聚一堂 ,就中国加入WTO着色剂产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 ,国内着色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着色剂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着色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功能的开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着色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阎炳宗在年会上作了工作总结 ,对我国着色剂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介绍。技术创新促产业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着色剂行业除上海染料研究所等合成食用色素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外 ,…  相似文献   

3.
食用着色剂虽然是一个较小的行业和产业,但是,它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妆品工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食用着色剂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进入到了关键的、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食用合成着色剂、天然着色剂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本文简要地总结了我国食用着色剂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供大家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4.
着色剂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对着色剂的使用目的,作用原理,种类以及影响着色剂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把笼统的着色剂概念明了为饲料着色剂和养殖产品着色剂。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检发现,部分水果制品存在着色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着色剂进行了解读。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余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品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合成着色剂两大类。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长春讯: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14年行业年会于2014年7月23日2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国内外食用着色剂生产经营企业、相关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多家媒体的87个单位1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着色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闫炳宗做了"着色剂行业发展和2014年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着色剂行业的发展总体保持平稳,预计2014年食用着色剂产销总量将达到71.5万吨,同比增长1%  相似文献   

7.
正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用于食品着色,改善食品的色泽。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种左右,我国允许使用的有46种。按性质和来源,食品着色剂分为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两类。天然着色剂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出的色素,包括植物色素、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等。天  相似文献   

8.
目前食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法GB 5009.35-2016无论是聚酰胺吸附法还是液-液分配法提取操作步骤都较烦琐、费时,还容易造成着色剂提取不完全,检测结果偏低。为此,将碱性甲醇溶性作为食品中着色剂的提取液,有效避免了一些合成着色剂被聚酰胺吸附后洗脱困难的问题,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防止着色剂提取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回收率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简述着色剂在调味品、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色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使用范围广,需求量大。文章简述了部分着色剂特性,介绍了其在调味品和食品中的应用,为人们对着色剂的了解与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我国着色剂的发展概况,安全性的评价情况,介绍了国外有着色剂的结构基础研究方面的情况,国际组织对某些着色剂的毒理学评价结果,以及合成着色剂的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致癌性、检测标准、部分主要标准的要求,详述了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禁用偶氮染料的原理、方法设置和结果分析、假阳性结果的识别及防范。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HPLC-ESI/MS)测定纯毛精纺花呢中残留偶氮染料的方法。纯毛精纺花呢试样中禁用偶氮染料经提取和还原后,在Eclipse XDB-C18柱(150 mm × 2.1 mm , I.D., 5 µm )上采用甲醇/醋酸-醋酸铵溶液(5 mmol/L, pH=5.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化技术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实现了21种芳香胺的同时分离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80.0%~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4%。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能满足纺织品中残留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3.
Food colouring plays a vital and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 processing and the manufacturing of food products because the appearance of products is critical for attracting consumers and influencing their food choices. However, factors such as legislative restrictions, limited number of approved colourants and the processing, formulation and stability issues of the natural colourants severely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colouring in actual product formats. Hence, finding alternatives to the currently utilised formulation practise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Here, we report a simple colloidal approach to prepare colour blends by co-incorporating colourants with contrasting aqueous solubility profiles in composite colloidal particles. Curcumin and indigocarmine were selected as water insoluble and water soluble food-grade colourants respectively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prepared from food protein-zein. Composite particles obtained by loading of curcumin and indigocarmine (at different ratios) had mean particle size ranging from 76 to 300 nm. The spherical shape of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as confirm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colloidal dispersion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sed using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incorporation of colourants in colloidal particles led to the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shade of colour in yellow–green–blue range. The encapsulation also led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individual pigments against photodegradation. Such composite colloidal particles could potentially serve as an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tuneable colouring system for food and nutraceu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现场检测、快速筛查和政府监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食品快速检测的方法还存在着性能评价手段缺乏的问题,亟需建立多指标综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基于Au/UiO-66(NH_2)材料的功能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传感器,实现食品中新胭脂红色素的SERS快速检测,在最优条件下,新胭脂红色素在1137 cm~(-1)处的拉曼特征峰的强度和浓度在1.0~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684,检测限低至0.40 mg/L。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新胭脂红色素的SERS快速检测、合成色素速测盒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三种检测方案进行了评价。从检测方法的适应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四个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再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计算出3种新胭脂红色素检测方法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6、0.31、0.58,结果表明基于Au/UiO-66(NH_2)材料的功能性SERS快速检测色素方法能够代替合成色素速测盒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本研究中的SERS检测方法为快速筛查食品中非法添加色素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食用色素对淀粉着色力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食品中发现的典型合成色素,配制适当浓度产色;用其中的胭脂红、柠檬黄与靛兰分别对淀粉液染色,颜色量度为亨特L、a、b值,并作图,以确定颜色在该色体中的可接受范围。此模型体系可用于估计着色剂的着色以及在食品中的用量。 我们假定着色力为色素浓度与色差之比,讨论其值与色素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nove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based on 1,2,3,4-tetrahydroquinoline and 2,3-dihydroindol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pplication of colour keratin fibres as blue oxidative dye precursors, especially to human hair. The colourants we studied contained anyone of these dyes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0.005% to 6%), and some common oxidative hair dyes, such as p-phenylenediamine, toluene-2,5-diamine sulphat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method of mixing hair colourants with H(2)O(2) gel at the ratio of 1 : 1, accompanied by pH = 8~11.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1,2,3,4-tetra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blue dyes, and N-methyl-7-amino-1,2,3,4-tetrahydroquinolin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 among this kind of compounds. They own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colour purity, stability and fastness. On the other hand, 2,3-dihydroindoles show the similar colours but not stable and brilliant enough.  相似文献   

17.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中三种芳香胺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GB/T 17592-2006标准测定纺织品中可萃取的禁用偶氮染料,以联苯胺、对氯苯胺和3,3’-二甲氧基联苯胺为例,对该方法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通过对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量化,合成了不确定度,并将芳香胺回收率作为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过程中随机效应、芳香胺回收率及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测定的国家标准为基础,以改善检测物质分离效果为目标,改良了使用气质联用仪检测禁用偶氮染料的升温程序,同时辅以分时间段进行选择离子监测的方法,优化了定性与定量检测,最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沈兵 《中国皮革》2005,34(15):42-43
简要介绍第28届IULTCS会议概况以及欧盟在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绿色纺织品染整加工初探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王宪迎  任淑梅 《印染》1998,24(8):8-10
本文所述研究试制的绿色纺织品,以天然纤维棉为原料,利用生物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复合效应)精练,再经天然色素(叶绿素、栀子黄、可可色)染色,不施加任何化学柔软剂来完成染整加工全过程。该绿色纺织品的加工过程减少了废水污染,改善了操作环境,保持了棉纤维自身的天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