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调查,江西省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因此,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降雨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预警流程,并建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地质、地貌、降雨等数据及地质灾害的文档等资料。系统基于WebGIS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的发布、信息查询、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9,(2)
为了全面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机理,需要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和潜势度进行研究,得到影响二者的基础因子和影响因子,并得到二者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实现库区地质灾害有效预警。实验结果证明,使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得到三峡库区不同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分别为38次、39次、7次和13次,地震位移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低于2 mm,且有效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加速度变化规律,说明该模型能够详细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机理,并准确预警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GIS在云南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金  李波  杨艳锋 《灾害学》2008,23(1):73-75,87
鲁甸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通过量化地质灾害形成的指标,建立属性数据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以量化数据为依据,制作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三峡库区防灾减灾及灾情信息评估的工作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利用ArcGIS Server,Flex和.Net等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了灾情评估系统的总体架构与灾情评估模块。同时,结合三峡库区的防灾减灾相关情况,实现了基于Flex与ArcGIS Server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模块功能、关键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应用,灾情评估人员能够有效地对大面积范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分析,并提高对区域地质灾害灾后评估工作和人员调度工作的效率,可供防灾减灾与时空灾情数据库的建立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Geodatabase的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传华  胡光道 《灾害学》2010,25(2):54-57
整个设计旨在建立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有效管理滑坡灾害数据,为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服务。基于Geodatabse数据模型,使用CASE工具,在分析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数据需求和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滑坡灾害空间数据概念模型图,建立了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整合方式,以及滑坡监测时间序列数据格式化的示例。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万州区的典型近水平岩层堆积层库岸滑坡——三舟溪Ⅱ号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库水位及滑坡变形位移的实时监测,研究了滑坡对库水位涨落和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库水位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库滑坡是三峡库区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库水位升降和降雨,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专业监测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监测数据。谭家河滑坡是长江干流上重大涉水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该滑坡持续变形。结合专业监测、库水位和降雨等资料,分别提取了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因子,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滑坡变形特性,给出了该滑坡的变形演化模式,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库水位抬升所产生的付托减重效应对该滑坡变形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雨型、雨强和年降雨量对滑坡变形都有较大的影响。分析成果可为水库型滑坡分类、专业监测系统优化和减灾防灾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的抗剪强度参数概率分布的类型影响着滑坡防治工程可靠度分析的结果。根据三峡库区重庆市有代表性的滑坡滑带土试验数据,对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进行统计分析,利用χ2检验法进行拟合,从而得出c、φ值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他们的概率分布形式:c值服从正态分布,φ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以此可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镇之一,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害程度大,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下水、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1,(3)
川藏铁路自东向西横穿雅砻江段高山峡谷区,沿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且具有强隐蔽性、高突发性、强链状性、强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威胁川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了实现对深切峡谷区重大滑坡地质灾害早发现早防范,采用孕灾环境条件分析、高精度遥感、InSAR监测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星-空-地"识别技术,对深切河谷滑坡进行早期识别。获取深切峡谷区滑坡包括孕灾环境、斜坡空间几何结构、斜坡灾变演化特征等指标,构建深切峡谷区滑坡早期识别方法及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识别方法对典型滑坡甲西滑坡进行识别验证。以期为深切峡谷区滑坡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菲  赵法锁  段钊 《灾害学》2015,(2):193-198
为进一步研究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对区内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物质组成等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地质灾害以堆积层滑坡为主,岩质崩塌次之;滑坡规模以小型、浅层和等长式为主,崩塌以小型、等长式为主。地质灾害空间点密度呈"四高两低"分布,崩塌呈"三高四低"分布,泥石流呈"三高两低"分布。地质灾害、断裂、河流及道路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滑坡(崩塌)面积与体积(长、宽)之间具有幂律相依性,面积与体积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结论为陕南秦巴山区移民搬迁安置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滑坡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其长期运营.为减轻滑坡地质灾害,实现防灾减灾救灾效益最大化,亟需开发更有效的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对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包括应急抢险技术、应急治理技术、特殊工程应急处置技术和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工作的规范化,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段钊  赵法锁  李芳 《灾害学》2012,(1):34-37
滑坡是陕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形式。以陕西省县域滑坡密度为测度指标,运用ARCGIS9.2、Geoda095i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滑坡灾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陕西省滑坡灾害防治及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彦花  叶国华 《灾害学》2015,(2):108-114
针对梧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选取地貌类型、坡度、河水侧蚀、地层岩性、残坡积层厚度、断裂发育情况、年降雨量、道路工程活动和建筑工程活动9个因子作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土地资源、交通设施、房屋及其附属价值和抗灾能力5个因子作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和粗糙集理论,划分研究区评估单元,构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估知识表达系统和决策表,实现决策表的优化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给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性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区,其中,极高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4%,主要沿傍山而建的城镇和切坡坡度、坡高较大的交通干线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粗糙集与GIS的组合方法能合理可靠地评估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性,对类似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2020,(1)
陕南地区土岩接触带滑坡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该文提出基于GIS的陕南地区土岩接触带滑坡地质灾害预测方法。通过划分研究区预测单元,生成土岩接触带斜坡坡度分布图、岩组类型和断层分布图等基础构件,以此建立滑坡地质灾害信息量预测模型,结合信息量模型与GIS技术,对预测出的滑坡地质灾害信息量进行分级,从而得到预测结果,完成陕南地区土岩接触带滑坡地质灾害预测。实例分析结果可知,在研究区坡度在6°~25°之间时,预测发生滑坡灾害比例较高且包括的信息量较多,且滑坡灾害发生前10 d中,第4 d发生降雨,对滑坡灾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发生M_S6.9级强震并引发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为研究其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遥感技术提取该区域的滑坡、崩塌等灾害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水系和断层等六种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素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所占权重,得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地质灾害总面积达到32.77 km~2,并以中小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且55.6%的地质灾害位于极易发区。  相似文献   

17.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地震造成山体松动、沟道堵塞,引发了许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对于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其空间分布则主要还是受发震断裂的控制。选取巴塘河-结古镇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了研究,发现玉树地震断裂对地质灾害发育有以下影响作用:(1)地震断裂两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发育区是在断层两侧2500 m范围内,而500 m范围内地质灾害最为发育。(2)玉树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7度以上烈度区。(3)玉树地震滑坡、崩塌的优势主滑方向为东北—西南,近似垂直于发震断层走向。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20,(3)
由于传统方法在预测滑坡地质灾害精度较低,基于此,该文提出基于BIM信息模型的三维滑坡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引入了BIM信息模型的框架,通过最优权重值的确定,完成了三维滑坡地质灾害预测数据的预处理;在BIM信息模型的背景下,利用随机差分方程建立了预测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建立预测序列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地质灾害预测的目标函数,完成基于BIM的预测序列模型的构建;通过三维滑坡地质灾害预测算法设计,实现了基于BIM信息模型的三维滑坡地质灾害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陕西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春迪  郭俊理 《灾害学》2005,20(2):102-105
GIS技术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为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分析、动态监测、机理模拟、预测预报、辅助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从陕西地质灾害分析入手,设计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并对系统目标、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可为陕西省地质灾害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汪洋  郭跃  赵纯勇  陈阿林  杨华 《灾害学》2003,18(4):17-23
以等面积法作为基本手段,结合3S(GIS、RS、GPS)技术探讨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为实现易损性面评估而确立的评价对象的分类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的集成方法。最后探讨了在GIS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和实现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