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方法,通过调控占空比参数,在医用不锈钢表面合成含有伯胺基的聚烯丙胺薄膜,并进一步在聚烯丙胺薄膜表面固定了明胶分子.漫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聚烯丙胺薄膜表面含有伯胺基团,明胶分子有效地固定到了聚烯丙胺薄膜表面.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固定了明胶分子的聚烯丙胺薄膜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体外内皮细胞粘附实验及Alamar Blue评价结果表明固定了明胶分子的聚烯丙胺薄膜表现出良好的促内皮细胞粘附性能,且固定明胶分子的脉冲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表面表现出更高的内皮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射频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聚烯丙胺薄膜,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烯丙胺单体经脉冲等离子体射频放电所制备的聚合薄膜均含有胺基(-NH2)官能团。低占空比的聚合薄膜中所含的-NH2浓度增多,薄膜的亲水性提高。薄膜的聚合速率随占空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聚合薄膜与不锈钢基底间结合力也随着脉冲占空比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且占空比为60%时具有最大的膜基结合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涤纶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并通过紫外辐照在其表面接枝聚合丙烯酸,以接枝聚丙烯酸链中的羧基为反应位点,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PET表面进一步固定磷酸胆碱聚合物。经漫反射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表明,涤纶薄膜表面成功地固定了磷酸胆碱聚合物。经磷酸胆碱聚合物改性的涤纶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体外抗凝血性评价表明,固定磷酸胆碱的PET表面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变性,降低血小板粘附和激活。  相似文献   

4.
李方  王进  李鹏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2004,35(Z1):2479-2480
利用紫外辐照仪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PET)膜表面接枝聚丙烯酸(PET-AA)长链分子,再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固定水蛭素,获得的改性表面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水蛭素分子被有效地固定在PET表面.改性表面的水接触角降低,亲水性得到改善.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固定了水蛭素的PET薄膜的血液相容性比未改性的PET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气压脉冲DBD放电等离子体,以丙烯胺为聚合单体,氩气为辅助气体,合成含胺基薄膜.利用各种测量方法对功能薄膜的结构、成分以及表面形貌进行洲试表征.讨论了不同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放电沉积薄膜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研究了胺基生物功能薄膜对细胞黏附以及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气压脉冲DBD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地聚合含胺基的薄膜,其合成的胺基功能薄膜能较好地促进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磷酸化学吸附方法扩增Ti-O-N薄膜表面的羟基, 扩大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化学反应的位点, 进而增加Ti-O-N薄膜表面固定的肝素量. 荧光染色法定性分析证明了APTES末端氨基的存在, 甲苯胺蓝法定量测定H3PO4处理后的Ti-O-N表面肝素浓度为6.6μg/cm2. 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 经磷酸处理并固定肝素的Ti-O-N膜表面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变形, 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这为制备无机材料的抗凝血表面构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氧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对聚合物材料(PET)进行表面改性后接枝有机抗菌剂赋予PET薄膜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ET薄膜表面接枝上的抗菌剂在改性表面呈针状分布.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ET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从78°降低到33°.红外光谱显示PET薄膜表面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苯环的对位氢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链中形成了C-O亲水基团.氧等离子体的注入时间和注入电压均对抗菌持久性有重要的影响,较高的注入电压能够使PET薄膜表面获得较深的改性层,利于改性表面亲水性的保持.注入时间超过10min,电压超过-10kV的样品在空气中放置40天后的抗菌率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银视线离子注(beam ion implantation,BⅡ)对医用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进行表面改性,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形成了银离子注入层。细菌粘附实验结果证明,经过银离子注入的表面改性PET薄膜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vlococus epidermis,SE)的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比较培养时间为24h的细菌粘附可以看出,改性后的PET表面与未改性样品相比,表皮葡萄球菌的粘附率降低了76%。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的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银离子的薄膜在水中两小时的银离子释放浓度为0.22μg/mL。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且表皮葡萄球菌对改性涤纶的表面粘附自由能(△Fadh)为正值,因此不利于表皮葡萄球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9.
王闻宇  李诺  金欣  刘亚敏  肖长发  林童 《材料导报》2017,31(18):33-38, 48
首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然后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得吡咯单体在PET薄膜表面沉积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PET-PPy)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ζ电位测试对经不同时长的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的PET薄膜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耐磨性实验和表面电阻测试对PET-PPy复合膜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电阻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显著增强了PET-PPy复合膜界面粘附性。氧等离子体预处理使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电负性显著增强。特别地,当预处理时间为120s时,薄膜表面电负性明显增强,此时PET-PPy复合膜磨损后的电阻值变化最小,表明PET薄膜与PPy功能层界面粘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脉冲等离子体合成低表面能薄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连续与脉冲射频等离子体合成低表面能薄膜SiCxOy.通过对薄膜性能的表征,发现等离子体放电模式影响聚合膜的化学结构、表面成份、表面能数值大小,认为采用脉冲射频等离子体更易合成低表面能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