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78-2179
目的:通过系统规范的临床诊断学对比方法,评价脑动脉硬化环和脑动脉硬化症的相关性,验证眼部脑动脉硬化环望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真实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疑为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受试者300名,均采用新诊法与金标准进行双重诊断,将诊断结果通过"诊断试验"法[1]来分析评价新诊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新诊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6%、80.3%和91%。结论:脑动脉硬化环可作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可列为中医望诊内容,用中医望诊来完善现代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问题,藉此以提高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西医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脑脉康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1年1月~12月,曾用广东潮州市宏兴制药厂生产的“脑脉康”胶囊治疗5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40~49岁5例,50~59岁28例,60~69岁14例,70  相似文献   

3.
刘祖贻  周慎 《新中医》1992,24(9):27-29
本文总结了刘祖贻研究员从肝肾、血瘀辨证,分风阳阻络、瘀阻脑络、阳虚血瘀、阴虚血瘀四型,并辨病、对症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8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在研究和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失眠方面有许多方法 ,但总体疗效尚不满意。脑络通从中医活血化瘀 ,燥湿祛痰 ,行气散结立法治疗该病 ,在近几年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 - 10~ 2 0 0 0 - 0 3共收集符合脑动脉硬化所致失眠患者 2 81例 ,随机分为脑络通治疗组 (简称脑络通组 ) 181例 ,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10 6例 ,年龄 35~ 87岁 ,病程0 3~ 36年。对照组 10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6 4例 ,年龄 37~85岁 ,病程 0 5~ 32年。经X2 检验 ,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症状等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5.
四神聪配神门治脑病举隅刘双穗(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吉安343000)关键词脑系疾病针灸疗法验案1脑外伤黄某,女,11岁,学生,1992年7月4日初诊。患孩于1992年6月21日被汽车撞伤头部,当时昏迷6d,外科抢救醒后感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请余会诊。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吾尔医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治疗时,使用成熟剂、清除剂后,使用改善血管弹性、扩张血管、通阻、改善血液循环、营养支配器官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38例患者,痊愈22例(60%),显效8例(20%),有效5例(13%),无效3例(7%),总有效率93%。结论:治疗脑血管硬化病时,应用合立体失调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进行治疗,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脑脉通对脑动脉硬化症ET、MDA、CRP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脉通对脑动脉硬化症ET、MDA、CRP的影响.方法用西比灵、舒降之、肠溶阿司匹林作为对照,记录服药前后脑血流图,脑血管多普勒超声血流图、血ET、MDA、CRP,血粘和血脂的情况及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血管杂音等症状和体征.结果经脑脉通治疗后,患者ET、MDA、CRP都明显降低,ET(pg/mL)由67.53±15.47改善为39.76±9.24,MDA(μmol/mL)由8.95±1.79改善为6.78±1.45,CRP(mg/L)由12.43±6.56改善为6.42±2.68,脑动脉硬化症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脉通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ET、MDA、CRP,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刘祖贻研究员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验,认为本病以肾虚血瘀为主,常挟肝风;其治疗宜从肝肾、血瘀辨证,分风阳阻络、瘀阻脑络、阳虚血瘀、阴虚血瘀四型;选药以丹参、蒲黄、川芎、益母草等为基础,辨证组方,并辨病、对症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症73例,显效27例,有效3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2.1%。  相似文献   

9.
华佗再造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华佗再造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61例,对照组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治疗6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华佗再造丸,头痛疗效评价用数字分级(NRS)法,结合血浆NO,TG,LDL,HDL和彩色多谱勒检查最大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作为观察目标。治疗组总有效率83.6%,对照组总有效率33.3%,经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一词,含义甚广,一般指的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与增生性病变,最终结果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与管腔缩小。动脉硬化多见于老年人,病人大多数在40岁以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病情较重,城市居民、饮食中动物性脂肪与胆固醇含量高而体力活动又少者,肥胖、吸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有脂质代谢失常的病人,较多易患本病。本病临床常见则以脑动脉硬化为多发,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早日找出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泽宁 《中国针灸》1998,18(6):372-372
脑动脉硬化症以往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高血压、脑卒中的病理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饮食使本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对此,从1994年开始,对30例脑动脉硬化症病人进行针灸治疗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40~49岁4例,50~59岁11例,60~69岁15例。治疗前经血清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0.5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1mmoL/L,其中高TC18例,高TG13例,高LDL-C25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1977~1991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综述于下。一病因病机研究中医没有脑动脉硬化病名,类似本病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健忘、不寐等症之中,目前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贝氏等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是以肾亏衰老、瞄髓空虚为本,以脂瘀阻着、脑络不畅为标。于氏认为本病之本为血虚,其标为血瘀。顾氏则认为本病主要是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的衰减,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并因之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脑脉,使脑脉血流失畅,脑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硬化是临床较常见的老年病之一,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近年来我科对该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脑动脉硬化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中医没有这个病名,而类似本病症状早有记载,大多散记于眩晕、虚损、老人门中。早在《内经》中就记载了古人对动脉弦硬的阐述。如巅疾,即指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与今之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见症颇为切合。晚期动脉硬化可出现肢体废用,言语蹇涩症状,尚可发生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奇门良方·风门》记有:“风瘫者,身无疼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有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这就指出了动脉硬化的病位、病因、病机、预后等。于今之临床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守信 《河北中医》1990,12(2):43-45
脑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我国病人死因第一位的脑血管意外的主要病因,约占80%①。因此,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报道很多。本文就1980年以来的部份文献资料,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认识以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病因病机中医没有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名,类似本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健忘、虚损、不眠等证中。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就有了如下描述:“春脉如弦……太过则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指出脉象弦硬,可出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中医辨治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210014)葛曙霞[关键词]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症是中年以后较为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证范畴。脑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中药疏经滴剂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颅内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朵振顺  张芳 《山西中医》1992,8(2):12-13
为寻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采用先进的经颅多普勒仪,观察了疏经滴剂对颅内最重要的血管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疏经滴剂后,MCA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用药前的血流速度(P<0.01),说明经鼻滴注疏经滴剂确具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选取70例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旨在为脑动脉硬化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48±2.14)岁;病程1~10年,平均(4.16±1.27)年;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13例、冠心病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