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许国庆  王兴亚  陈彦  徐蕾 《玉米科学》2010,18(6):110-113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辽宁省玉米的重要害虫,第二代玉米螟危害尤为严重。2006~2007年调查第二代玉米螟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辽单565受害较轻,而辽单526则受害严重。与此同时,对两品种植株与花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辽单56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辽单526,粗纤维高于辽单526,证明辽单526易感第二代玉米螟。利用辽单565密植和辽单526稀植2比空栽培形式进行两品种间作,可降低第二代玉米螟发生量,比未防治区增产538.5 kg/hm2,比清种辽单565增产257.6 kg/hm2。当第二代玉米螟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只需对比空栽培的辽单526的穗部施药即可防止第二代玉米螟的危害,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且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辽单565玉米“吨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全 《杂粮作物》2009,29(4):267-268
为推动新民市玉米高产田的建设,根据近年来新民市科技部的“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开展的创造玉米高产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本文是以辽单565为代表的玉米一季产量1t/667m^2栽培管理技术,可作为其他玉米品种和其他地区创高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单系列玉米新杂交种优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所选用的6个辽单系列新杂交种,在试验的适宜栽培密度上差异很大,辽单43、辽单526、辽单129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 500株/hm2,辽单527的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而辽单565、辽单136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0 000株/hm25、2 500株/hm2。在肥料效应试验中,合理的施N肥量在450~600 kg/hm2,过多的施肥量达不到增产的目的,相反造成肥料的浪费,经济效益很低。  相似文献   

4.
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单565的特点,就辽单565的成功选育提出了玉米育种中涉及到的育种目标、选育方法、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近期育成的“辽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以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共审定“辽单”系列玉米新品种31个,其中国审10个,省审21个。辽单33、辽单37、辽单43、辽单120、辽单i27、辽单129、辽613、辽单565等推广应用面积较大。辽单565、辽613、辽单33等分别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丰收计划等奖项,对玉米生产做出较大贡献。本文从品种选育角度出发,就这一时期“辽单”系列玉米品种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生产需要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丹玉39、郑单958及辽单565为试材,比较3个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郑单958除了在铁岭点的产量略低于晚熟品种丹玉39外,在其他2点的产量均居首位。中熟品种辽单565在3点产量均最低。由此推测在辽宁生育期足够长的地区,中晚熟品种更具高产潜力,是未来玉米产量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辽单565在夏播区适宜种植密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石  陈长青  史磊  孙甲  孙楠 《杂粮作物》2007,27(6):413-414
为了探索玉米杂交种辽单565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2006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丘市,南阳市分别对辽单565做了密度试验,同时对密度与产量关系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单565在夏播区适宜种植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9.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同技术模式对辽单565株高和产量性状影响各异,以双层施肥处理最大,为11005.50kg/hm2;双珠定向处理最小,为7480.00kg/hm2。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单565、辽单145、东单90等10个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品种发芽率、苗高、苗干重、根长及根干重等各项生理指标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品种各项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33℃的温度处理。将10个品种的5个温度敏感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东单90为不耐低温品种;辽单565、辽单120、丹玉39为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