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平扫及增强MSCT表现,其中1例手术证实。结果8例患者MS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系膜周边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上静脉增宽。7例平扫密度增高,其中2例血栓累及门静脉,5例出现肠管扩张、积气积液,5例出现肠管管壁增厚。增强后,肠系膜静脉管壁环形强化,肠管管壁强化呈“靶征”,1例肠管未见强化。抗凝治疗后,1例血栓基本消失,3例肠系膜静脉建立侧枝循环。结论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早期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它是一种有效、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全腹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15例AMI.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结果 15例AMI直接征象:动脉期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栓塞(3例).静脉期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栓塞(12例);间接征象“缆绳征”12例,肠系膜水肿10例,肠管壁增厚12例,肠管扩张、积液8例,肠壁强化减弱7例,其中2例可见节段性未强化区,腹水6例,肾前筋膜增厚4例,肠壁积气2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高密度征7例(静脉栓塞6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累及门静脉、脾静脉6例,其中4例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肝脏异常低灌注区.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及时准确,应作为临床怀疑肠系膜血管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兵  刘保东  罗昕  董军  孙宝珍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43-1246
目的:分析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CT平扫均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增粗,7例见腔内高密度影,8例见腹腔积液,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水肿;3例强化扫描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结论:CT对诊断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急性腹痛,不明原因腹水及可疑肠梗阻的病例,应注意观察其门脉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Philips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30 s扫描动脉期、65~75 s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tric rendering,VR)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45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9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3处,肠系膜上静脉13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3处。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确诊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节省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伴肠腔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伴肠腔内出血患者64排螺旋CT的影像表现特点,采用动、静脉双期增强CT扫描及CTA重组对图像进行分析,重组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7例患者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小肠肠管内小圆形高密度影,周围可见线样高密度影(4例位于空肠,2例位于回肠,1例位于结肠),静脉期高密度影范围增大、密度减低.5例显示病变区肠管管壁增厚,2例病变区肠管周围可见少量渗出性改变.7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肠系膜微小动脉瘤存在(直径0.4~0.8 cm),其中1例显示多发微小动脉瘤.结论 MDCT双期增强扫描及CTA重组对肠系膜微小动脉瘤破裂合并肠腔内出血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MSCT)改变,评价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MSCT血管重组显示急性肠系膜缺血直接征象13例(68%),其中肠系膜动脉狭窄3例(16%),血栓形成或栓塞7例(39%),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16%).间接征象包括肠管壁增厚、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肠管壁积气、肠系膜周围渗出、腹腔积液等.结论 MSCT能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并可帮助判断缺血的原因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怀疑肠系膜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管腔内血栓影,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无强化,5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6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33例;肠壁水肿增厚伴密度改变(面包圈征)25例;肠系膜血管增粗,脂肪渗出(缆绳征)17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漩涡征)9例;肠系膜静脉管腔内充盈缺损36例,管壁强化(靶征)27例。结论:MSCT扫描与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准确诊断肠系膜缺血并明确其缺血程度、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7例SMV梗塞患者,行CT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临床病理证实的SMV主干梗塞患者CT平扫均表现肝脏呈等密度,肠系膜充血水肿.增强扫描显示SMV内圆形充盈缺损,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表现.门静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延时扫描对比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次.②肠壁增厚伴密度改变39例次,其中平扫时肠壁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7例次,肠壁密度降低22例次.增强扫描肠壁黏膜层异常强化15例次.③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并血管增粗(漩涡征)10例.④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26例.⑤肠系膜动脉钙化斑26例;其中有5例可见肠系膜动脉内等密度无强化的血栓影;另3例经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肠小血管襻内血栓形成,但CT未能显示.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例.全部53例病人中,39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10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3例CT未显示血栓),4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肠腔扩张和积液、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缆绳征及腹水是急性肠缺血的CT间接征象.CT平扫结合MDCT增强和CTA图像显示肠壁内密度改变、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漩涡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