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结果 96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时间30 s-6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救治COPD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与护理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应用和护理参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科近5年来336例次纤支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情况,分析护理参与对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价值.结果336例次患者全部顺利完成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插管过程中的良好护理参与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及困难气管插管中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要成功地做好纤支镜导向经鼻气管插管护理参与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手段。建立人工气道常用经口、经鼻、气管切开三种途径,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全程在直视下进行、放置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强容易接受、安全、成功率高、可重复性高等特点。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器官插管安置呼吸机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8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吸痰术在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床边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吸除气道分泌物等气道管理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行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吸痰术在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5月收治的10例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床边操作,均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进行。结果 10例患者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为30s~3min。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插管到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防治措施之一,也是麻醉医生和护士的一项基本技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与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便于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和吸痰等,具有迅速、可视,对鼻黏膜损伤小,插管过程平稳等优点,与盲目插管相比,有较明显进步[1,2].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延  彭勃  郭兰萍  梁标 《中国医药》2006,1(3):145-14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结果42例呼吸衰竭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2~5min,平均3.7min。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呼吸衰竭的救治往往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为基础 ,为避免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我们试用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的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救治呼吸衰竭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我科1996年 1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纤支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2 3例 ,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病人均为 1996~ 2 0 0 1年住院病人。年龄 35~76岁 ,平均 6 1 7岁 ,男 17例 ,女 6例。呼吸衰竭病因为慢性阻…  相似文献   

9.
郑礼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37-3038
我科2002年10月~2006年4月对临床上确诊的3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斌  丁红梅 《河北医药》2004,26(12):949-95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78例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SaO2 的变化及上机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78例病人插管一次成功 ,经机械通气治疗后 70例病人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PaO2 上升 ,PaCO2 下降 (P <0 .0 1) ,并顺利撤机。死亡 8例 ,其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例 ,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未控制而死亡 2例 ,另外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后死亡 4例。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不当 ,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只有熟知和正确地运用呼吸机通气模式 ,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在COPD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4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经鼻插管实施机械通气。其中对照组2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另24例每周2—3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吸痰灌洗术(纤维支气管镜监护)。结果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监护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血气分析改善、气道峰压下降、神志恢复及留管时间缩短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监护在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为产科急症。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及时、迅速地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我院自2001年开始在妊娠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产妇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FOB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27例的麻醉插管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用FOB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获成功,BP、HR、SpO2变化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对困难气道插管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用呼气末正压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的疗效。方法 17例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连接西门子Servo0370型多功能呼吸机。结果 机械通气10~15分钟,全部病例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2%~98%。结论 当COPD患者存在发展为严重呼吸衰竭的趋势或痰液窒息的可能时,应尽早应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机械通气的关键环节,安全、快速及准确的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呼衰)成功的起点。对于神志清楚的呼衰患者,采用经口明视插管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风险。我科对35例神志清楚的重症呼衰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对严重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Ⅱ型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建立人工气道,乙组采用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变化及插管情况。结果甲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插管用时短,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高,脱管率低,痰痂形成率低,与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安全,成功率高,合并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的适宜时机。方法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72h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3例,A组拔管后改面罩吸氧机械通气。B组继续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腹泻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8例(P=0.0281),死亡例数为0、3例(P=0.0219),腹泻例数分别为2、8例(P=0.0292),经鼻插管通气72h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6)d和(16±11)d(P<0.05),住院时间为(15±7)d和(26±13)d(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肿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h后拔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及腹泻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经鼻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患者易接受的特点,可延长气管插管的置管时间,避免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的护理工作对抢救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预后及恢复情况。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ICU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120例,其中治愈86例、死亡1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6例,救治成功率为71.7%。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急性恶化时,常应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来建立人工气道,两者均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本研究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OPD呼衰急性恶化患者,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治疗的资料进行研究比较,以探讨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抢救COPD呼衰急性恶化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导引经口气管插管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8例,采用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导引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62例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91%,插管时间20~60s,6例患者插管失败后,急请麻醉科医生辅助插管,其中3例1次盲插成功,2例经光棒引导2次插管成功,1例经视频喉镜引导后2次成功。本组患者无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大咯血、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导引经口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地建立人工气道,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值得在ICU中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