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保证变电站内电流互感器计量的准确性,对JJG313—2010与JJG 1021—2007互感器规程中的电流互感器误差检定试验线路进行分析,提出试验回路导线长度是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通过搭建电流互感器检定试验平台对不同长度二次回路下的试验结果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二次回路导线长度越长,电流互感器检定结果误差越大。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减少了回路阻抗,提高了互感器现场检定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变压器是变电站核心设备之一,变压器各侧的电流回路是影响变压器主保护(如差动保护)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变压器电流回路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变压器主保护的运行可靠性。目前,现场检验方法主要由试验人员对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和极性进行试验,其次由再检查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回路,最后对变压器进行分侧升流。智能变电站变压器电流回路相对传统变电站增加了合并单元的环节,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合并单元的延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及其产生误差的两方面因素,给出二次负载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实际电流二次回路通流试验对二次负载进行分析和计算,阐述二次负荷对电流互感器运行工况的影响,本文对实际现场二次回路故障检查处理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交流采样测量装置的校验方式存在带电作业易形成安全事故、现场检验周期长、现场校验工作量大、在检测周期不能及时发现故障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交流采样测量装置实时误差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控制回路切换装置,对变电站内的多个回路进行循环检测校验,被校验线路切换到标准表输入回路后,用控制标准表进行测量,并获取实时标准测量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以及相位等,将标准表采集的实时测量数据与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测量的被校验线路的电参数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记录误差计算值,实现被校验回路交流采样测量装置实时误差监测.该监测系统安装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供电局武川农电局220 kV变电站.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证明,监测系统实现了在线实时误差监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校验的准确性、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计算了电流互感器现场误差试验中一次大电流回路的阻抗特性,得出该回路中功率因数较低,无功消耗较大的结论.提出采用无功补偿的方法来减少现场试验设备的无功损耗,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现场试验技术水平的方法.研制了自动无功补偿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装置在电流互感器误差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变电站内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部分自动化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以逻辑运算代替传统电磁继电器回路,开发出一种变电站内一次设备智能接口装置,实现对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具备自检和通信功能。通过性能检测试验和现场试验,对照接口装置的设计要求,检验了其在实际变电站运行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对现有变电站二次设备新投运时对其二次交流回路开展的核相和带负荷校保护试验的不足之处,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便携式变电站二次交流回路遥测系统。阐述了其系统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并给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借助遥测系统对变电站二次交流回路进行遥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现场实际运行要求,解决了变电站二次设备投运调试时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误差现场检验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佩军 《电力建设》2005,26(4):43-0
简介唐山安各庄500kV变电站,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检验实例。采用串联谐振原理产生高压试验电源,使用电容式电压比例标准器外推法。实现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检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符合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的要求。实践证明,检验方法正确,其结果经反复验证具有一定的准确度。这套检验装置完全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检验。  相似文献   

9.
《电网技术》2005,29(17):71-71
2005年8月6目,西北750kV官亭变电站电气主设备8项交接(特殊)试验全部结束,为该站下一步系统调试做好了技术准备。在主变C相同时完成的还有“官亭变电站750kV主变压器中性点及低压绕组外施交流耐压现场试验”、“官亭变电站750kV主变压器绕组变形现场试验”、“官亭变电站750kV主变压器短路阻抗现场试验”。在此之前,西北电研院已经完成了“官亭变电站750kVGIS主回路绝缘现场试验”、“官亭变电站750kV电抗器中性点外施交流耐压现场试验”、“750kV电压互感器误差现场检验”等多项现场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0.
特高压电网送电功率变化较大,无功电压控制问题比较突出,控制系统电压的重要手段是投切主变三次侧的电容器组,实际运行中投切电容器组的频率很高。另外,由于特高压工程的特殊性,其对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的技术参数要求也高于相关标准,而目前现场运行的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未进行达到特高压工程要求的电寿命试验。为验证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电寿命能力,分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技术要求与标准差异,探讨了利用合成试验回路进行电寿命试验的等效性,建立试验回路、计算主要电气参数,通过仿真计算结果验证,合成试验回路各项试验参数均满足投切电容器组断路器电寿命需要,能够保证试验断路器得到有效考核。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投运和安全稳定运行。文章介绍了变压器模拟短路试验,可检查电流互感器极性、变比及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电流互感器极性、变比、相序正确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项基本保证。通常是在变电站投运后有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六角图测试,既拖延投运时间,又对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在测试期间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文章以日月山750 kV变电站为例,介绍投运前进行模拟变压器短路试验来检查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变比、相序以及二次接线正确性的方法,经实际测试验证,是一项可行、可推广的试验方法,它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投运效率,为变电站的一次投运成功及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检测与数据传输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交流采样测量装置可采用虚负荷法和实负荷法检测。采用虚负荷法对2004年某省500kV,220kV,110kV等多座变电站的50多回线路的交流采样测控装置进行了误差测试、计算及数据传输比对。测试后发现现场交流采样装置存在电测量超差、变差较大,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提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交流数字测量装置必须要有投运前的验收和运行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牵引变电所倒闸操作存在的供电中断、耗时长等缺陷,探讨了牵引变电所短时并网倒闸的可行性及技术条件。结合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拓扑结构,搭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系统并网运行过程中的电流特性。阐述了并网倒闸现场实施流程,并对比分析了现场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并网倒闸方案的可实施性及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牵引变电所并网运行等效模型,分析了并网时系统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敏感度指标探明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路进线电源的电压幅值差是最关键因素,且当2路进线电源的电压偏差满足国家电压偏差标准时,短时并网产生的电流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最后,归纳了并网倒闸的技术条件,为牵引变电所并网倒闸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继电保护大修技改后,均需对保护用CT极性及二次回路接线进行检验,其传统的检验方法为一次通流法,但其存在以下问题:工作在稳态模式下,只能校验多个CT之间的极性的相互关系,无法判断单个CT的极性的正确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极性检测方案设计,对500kV变电站内500kV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进行分析,将一次侧的激励电源与二次侧的手持终端分离开,从而使极性的检测效果免受检测距离因素的影响,并对二次侧手持终端上的信号采集系统进行了调整,使其能够在现场众多的复杂环境下顺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极大地缩减了设备检修时间并有效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在现场开展极性测试分析试验,验证了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极性错误,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高压变电站内工作走廊的工频电磁场评估已经日益重要。因此,笔者基于边界元法(BEM)与模拟电荷法(CSM),研究了考虑变电站内关键设备影响时,变电站工作走廊内的工频电场计算模型与方法。针对变电站内设备的结构特性,推导了悬浮电极、介质分界面的间接边界积分方程,以及相应的代数方程与矩阵元素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在考虑站内主要设备影响的前提下,变电站内工频电场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一个500 kV变电站为例,进行了站内单个设备与单相设备的工频电场计算,并采用了IES-Coulomb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文中模型与方法可用于计算特高压变电站内的工频电场,因此在进行特高压变电站设计时,可采用该方法对变电站工频电场进行估算,改善工作走廊的工频电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接地网的断点诊断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洋  崔翔  卢铁兵 《电网技术》2008,32(2):21-25
为提高变电站接地网导体断点诊断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通过测量地表磁感应强度的诊断方法。利用变电站接地网频域电磁场计算软件包进行仿真计算,在对仿真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专用信号激励源,结合变电站实际电磁干扰环境,研制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探测地表磁场,诊断变电站接地网导体的断点故障,通过仿真计算、模拟地网试验和现场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诊断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内短路时架空地线分流系数是确定变电站接地电阻目标值的基础数据.通过分析变电站内短路时架空地线分流的电路模型,提出一种利用回路电流法计算单条线路的架空地线分流系数的方法,并将其推广到所有线路分流系数的计算.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An expert system that offers support information in substation fault occurrence is described, focusing on a method for fault section estimation. This system edits fault information and estimates the fault s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fault section. With respect to fault section estimation, a method that makes maximum use of sequential information on protective relay and circuit breaker operation even for complicated fault conditions involving multiple faults and incorrect operation or incorrect nonoperation of protective relays and circuit breakers. This system is undergoing field test in a commercial EHV substation, and so far normal operation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20.
徐军 《广西电力技术》2014,(1):65-68,72
某电厂对多年运行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发变组)保护装置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且更新所有二次电压、电流回路电缆,机组启动试验期间,电网正值重要保供电期,调度和电厂对改造工期、安全和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现场通过计算,并结合同型机组经验数据,简化了试验流程,采用小电流试验和高精度仪器测试方法,解决了短路母排容量小和工期紧的问题,顺利完成了发变组保护改造后TA极性的校核工作,达到了安全、快捷的目的,为机组早日恢复正常运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